读书人

低音提琴

发布时间: 2010-04-16 01:57:20 作者:

 低音提琴

  • 市场价:¥10.00
  • 卓越价:¥8.80为您节省:1.20元 (88折)
  • VIP 价:¥8.54 SVIP价:¥8.36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9人 评论打分
  • 5 颗星:
  • (2)
  • 4 颗星:
  • (3)
  • 3 颗星:
  • (4)
  • 2 颗星:
  • (0)
  • 1 颗星:
  • (0)看全部10篇评论 (10篇用户评论 | 写评论)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码:9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ISBN:7532739058
    条形码:97875327390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低音提琴》描写的是一位不得志的国家乐队低音提琴演奏员的内心生活。我有一位当官的父亲和一位是音乐家的母亲,从小得不到父母的宠爱。父亲希望我子承父业做个官员,母亲希望我当个艺术家。我反其道而行之,违背父命当了个乐手,又为了报复母亲选择了乐器中最丑陋、最笨重、最不起眼的低音提琴。在十八年的演奏生涯中,我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低音提琴表现出一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同时对乐队里的女歌手萨拉也倾注了想爱又不敢爱的痛苦矛盾的暗恋之情…… 作品奇特诠释低调人生,是一部描写悲剧性小人物的佳作。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十五年前,时任《世界文学》编辑的蔡鸿君先生慧眼识金,在八十年代相当活跃的德国文坛上注意到一颗崭露头角的新星——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并首次将其作品引入中国。然而,中译本《鸽子》当时并未像小说中的鸽子对主人公产生心灵震撼那样,在中国读者中引起轰动。直到数年后,聚斯金德的誉满全球之作《香水》才使他的知名度在中国陡然上升,其“香气”甚至流芳至今。
      聚斯金德1949年出生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施塔恩贝格湖畔,早年学过钢琴,后又攻读历史,曾作过西门子公司的文秘,在酒吧舞厅里打过工,甚至还当过乒乓球陪练。广博的历史知识和不同的生活经历使他思维活跃,想象力极其丰富。在大学念书时,聚斯金德就尝试撰写短篇散文和长篇的影视剧本,但都未能发表或被采用。此后,他一度靠给电视台写剧本为生。1980年聚斯金德创作出第一部个人作品——独幕单人话剧《低音提琴》,次年该剧首演便获好评,随即成为欧洲话剧舞台上长盛不衰的经典剧目。四年之后,他的第一部小说《香水》问世,该书一经推出便迷倒了众多读者,先后被译成近四十种语言,各种版本在全世界的总发行量高达1200万册。在随后的几年里,聚斯金德又陆续出版了《鸽子》和《夏先生的故事》两部小说,均得到了读者和评论界的交口称赞,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德语文坛引人注目的地位。
      与同时代的德国作家相比,聚斯金德文学创作的产量并不高,作品的篇幅亦不大,但其丰富、奇特的想象力,深邃的思想含义,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隽永的寓意和精湛的文笔,却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香水》像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传奇,聚斯金德运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十八世纪法国巴黎一个怪才格雷诺耶“寻香杀女人”的离奇一生。而在《鸽子》一书中,聚斯金德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技巧,把巴黎一家银行门卫诺埃尔的意识流动和内心独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忠于职守、老实巴交的诺埃尔,三十年如一日地蜗居在自己的小屋里,过着平淡孤寂、与世无争的生活。然而一天早晨,一只突然出现在门口的鸽子却让他惊慌失措,六神无主。于是,往日的平静全被打破,包括衣、食、住、行和本职工作在内的所有的生活细节均受到干扰,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濒临崩溃的边缘。这一切莫名其妙的混乱,直到那只带来不祥之兆的鸽子悄然离去时才随之平息,一切又复归原样。《低音提琴》中主人公愤世嫉俗而又无可奈何的大段自我解嘲,极为贴切地反映了失意者的矛盾心态。而《夏先生的故事》则通过孩童之口,以诙谐幽默且不乏讽刺意味的生动、形象的叙述,道出了作者对人间事物的真实看法。从这些题材和体裁不尽相同的作品上,可以看出聚斯金德编织故事的杰出才华和驾驭德语的深厚功底。
      迄今为止,聚斯金德的文学创作几乎都远离鸿篇巨制和重大题材,而总是把视点放在那些没有社会地位的小人物身上,对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给予了深切的同情。无论是人生不得志的低音提琴手,还是孤家寡人的银行门卫,或者“一意孤行”的夏先生,甚至那个残忍的“香水杀手”,都属于与时尚格格不入并为上流社会所不屑一顾的“圈外人”(Aussenseiter)。聚斯金德借助对这些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示了后工业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困惑、恐惧、沮丧、不安、无奈,及其悲观的内心世界和荒诞反常、难以理喻的怪异行为,从而成为德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
      聚斯金德生性腼腆,不爱张扬,平日深居简出,行迹难觅。和一般知名作家不同的是,他的一部作品问世后,自己便远离媒体的喧嚣,下一本书总要等上好几年才会露脸,而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加上作品内容亦真亦幻,故事情节似有似无,使这位天才作家在德语文坛上显得若隐若现,飘忽不定。人们已习惯了他在瞬间闪光发亮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他又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幽然冒出。
      聚斯金德作品系列,包括新译的《低音提琴》和《夏先生的故事》,以及新版《香水》、《鸽子》。
    编辑推荐 《低音提琴》中主人公“我”有一位做官员的父亲和一位吹笛手母亲。“我”从小在家就有一种不得宠的感觉,父亲希望“我”日后能子承父业做个官员,而不是去做艺术家。“我”却反其道而行之,违背父命做了乐手,却又为了报复母亲,选择了乐器中最笨重、最丑陋并且无法独奏的低音提琴。“我”从十七岁那年开始学拉低音提琴,在以后的十八年演奏生涯中,对于与自己朝夕相伴的低音提琴表现出一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
    目录
    《低音提琴》——低调人生的诠释
    正文
    ……
    文摘 书摘
    屋里,一张唱片在唱盘上转动,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在空中回荡,有人
    在跟着哼唱。脚步声远去又由远而近。开瓶子的声音,哼歌的人在给自己倒
    啤酒。
    等等……马上就到……——好!听见了吗?就是这段!对!听到了吗?待会
    儿还要重复一遍,还是这一段,等等!
    喏,听啊!我说的是低音,低音提琴的声音……
    P1
    他把唱针从唱片上移开,音乐戛然而止。……这就是我,也就是我们,
    我的哥儿们和我,我们的同立乐团。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够让人激动的了
    ,那是我们六个人合作演奏的,一个中等阵容。现在我们演奏时一共有八个
    人,加上外请乐手可增强到十人组合,十二个人的阵容也出现过。我可以告
    诉您,那是相当强大的阵容,非常强!
    倘若他们愿意,那十二把低音提琴——现在从理论上来说,您就足刑整
    个乐队也没法盖过他们,单从纯粹的物理学角度您就不可能做到。其他人都
    可以卷铺盖走人,但缺了我们可就不行。您可以问任何一个人,每个音乐家
    都会乐于向您证实:一个乐队没有指挥可以,但小能没有低音提琴。几百年
    P2
    来乐队没有指挥也过来了,指挥不过是音乐发展史上最近代的产物——是在
    十九世纪才出现的。而Ⅱ我也可以告诉您,我们国立乐团有时根本不听我们
    指挥的指挥而演奏,或者说是超越了他,有时甚至在指挥毫无察觉的情况下
    脱离他而自己拉自己的。不过,这把戏不敢跟总指挥玩;遇到客座指挥则可
    以随时拿他开涮。任他在前面随心所欲地舞弄指挥棒,而我们却我行我素,
    不去理会他。这是最隐秘的乐趣,简直无法描述。——不过这都是题外话了

    P3
  • 读书人网 >艺术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