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维修类专业适用)

发布时间: 2010-04-16 05:31:09 作者: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维修类专业适用)


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223 页
出版日期:2001年11月
ISBN:7502533346
条形码:978750253334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为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本教材根据教育200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参照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考核标准而编写,适合中等职业教育各类学校的机械维修类专业使用。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概述、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与槽轮机构、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系、轴及其联接、轴承、机械的润滑与密封、机械的调速与平衡、弹簧等共16章,大体上可分“概述-联接-传动-支承-其他”等五个部分。本教材注意将有关教学内容有机综合。例如,在“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中从尺寸精度、配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精度等方面介绍了有关极限与配合的标准规定并在相关章节具体应用;还注意加强安装、调整、使用、维护、修理等方面实践技能的培养。
目录
第一章 机械概述
 第一节 机械的组成及基本要求
 第二节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和要求
 第三节 机械的运动形式
 第四节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
 第五节 机械零件的结构
 思考与实践
第二章 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
 第一节 互换性与标准化
 第二节 尺寸精度
 第三节 配合精度
 第四节 形状和位置精度
 第五节 尺寸精度与形位精度的关系
 第六节 形位精度的选用
 第七节 表面精度
 思考与实践
 机械履痕——互换性与标准化
第三章 螺纹联接及螺旋传动
 第一节 螺纹的主要参数及分类
 第二节 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与螺纹联接件
 第三节 螺纹联接的宁紧与防松
 第四节 螺栓组联接的受力与结构分析
 第五节 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第六节 螺旋传动
 思考与实践
第四章 平面连杆机构
 第一节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应用
 第二节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第三节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第四节 平面连杆机构的结构与维护
 思考与实践
 机械履痕——连杆机构
第五章 凸轮机构
 第一节 凸轮机构的特点、分类及应用
 第二节 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第三节 对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的轮廓绘制
 第四节 凸轮机构的常用材料及结构
 思考与实践
第六章 棘轮机构与槽轮机构
 第一节 棘轮机构
 第二节 槽轮机构
 思考与实践
第七章 带传动
第八章 链传动
第九章 齿轮传动
第十章 蜗杆传动
第十一章 齿轮系
第十二章 轴及其联接
第十三章 轴承
第十四章 机械的润滑与密封
第十五章 机械的调速与平衡
第十六章 弹簧
主要参考书目
……
序言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8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机械类80~110学时通用)的规定,同时参照机械维修类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中级技术工人等级考核标准而编写的,适合中等职业教育各类学校机械维修类专业(3、4年制)使用。
本教材大体上可分为“概述-联接-传动-支承-其他”五个部分。机械概述部分主要介绍机械的组成、机械的运动形式、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机械零件的结构和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等机械的共性问题,旨在使学生树立整体的机械概念。因为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内容较多,故单独成章;随后各章介绍联接、传动、支承等的工作原理、类型和结构、特点及应用、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受力分析与强度校核、公差与配合、使用及维护等内容;最后讨论机械的润滑与密封,调速与平衡等问题。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机械维修类专业的特点,本着“够用为度、实用为本、应用为主”的原则,削枝强干,在尊重科学性和教学规律性的前提下,特别注意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综合,其意义不仅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中初级专门人才的现场实际工作能力。例如,从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角度出发,引入极限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并在相关章节中具体应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又如,将螺旋副的受力分析、自锁及效率,分别结合螺纹联接的拧紧与防松、螺旋传动等内容加以介绍,缩短了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之间的距离;再如,在齿轮传动中,从轮齿切制的运动关系入手讨论轮齿的切制原理,从轮齿切制的位置关系引入变位及变位齿轮,从轮齿切制的尺寸关系分析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特点,随后介绍切齿干涉现象与最少齿数,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还如,将轴、轴毂联接、联轴器和离合器等内容综合为“轴及其联接”,使相关内容的联系更为密切;特别是加强了安装、调整、使用、维护方面的实践技能培养,并在各章的“思考与实践”中安排一定的实践题目,还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得相关信息。
虽然在编写过程中努力吸取机械维修类专业教学改革及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注意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在教学安排上留有足够的弹性,但是限于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肯定还存在需要完善和提高之处,诚恳地希望本教材的使用者批评指正。
参加本教材编写工作的有:莫解华(第二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梁正(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一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栾学钢(第一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四章及机械史阅读材料——机械履痕),并由栾学钢担任主编。
本书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由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张策教授担任责任主审,李秀珍、郭玉申副教授审稿。本书由谭放鸣主审。审稿者为提高书稿质量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特此致谢。
文摘 第四节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
一、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机械零件丧失工作能力或未达到预定的功能称为失效。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 整体断裂
机械零件在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等外载荷的作用下,危险剖面上的应力超过零件的强度极限时,将产生整体断裂;或者零件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危险剖面上发生疲劳断裂。前者如螺栓的断裂,后者如齿轮轮齿的疲劳折断。
2. 过量变形
当作用于机械零件上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时,零件将产生残余变形,如影响齿轮啮合性能的轮齿塑性变形。当零件的弹性变形量过大时,也会使机械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如机床主轴的过量弹性变形会导致加工精度下降。
3. 表面破坏
机械零件的表面破坏主要包括腐蚀、磨损和接触疲劳,这是一种随工作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生的失效形式,大多数零件因表面破坏而失效。如搅拌轴的腐蚀,滑动轴承的磨损,齿轮啮合齿面产生的接触疲劳破坏等。
4.破坏工作条件
机械零件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工作的,如果破坏了必备的工作条件,将发生不同类型的失效。如带传动在过载时将出现“打滑”,高速轴因发生共振而引起断裂等。
二、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
根据调查,机械零件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耐蚀性、耐磨性和耐疲劳性;其次是常温强度和焊接性。这个顺序恰好与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相吻合。
1. 常用材料
(1)铸铁。灰铸铁的铸造性能好,抗压强度高,减振耐磨,价格低廉,因而广泛用于制造结构形状复杂的壳体、箱体和机座类零件。但是,灰铸铁硬而脆,不适合制造受冲击和变应力的零件。球墨铸铁可以用于制造重要而形状复杂的零件,如曲轴、凸轮轴等。
(2)碳素钢和合金钢。碳素钢分碳素结构钢和优质碳素结构钢。受力不大、基本上受静应力、零件不太重要时,一般采用价格便宜的碳素结构钢;受力较大,受变应力或冲击载荷的零件,多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受力较大,又在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时,应当选用合金钢。
(3)铸钢。适于制造受重载的大型零件,但成本较灰铸铁高。
(4)有色金属。铝合金适合制作要求质量轻且有相当强度的零件,铜合金适合制作有减摩性或耐腐蚀性要求的零件,铸造轴承合金专门用于制作滑动轴承。
(5)非金属材料。工程塑料和橡胶应用最为普遍。
2. 选材原则
选材原则要从使
……
读书人网 >机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