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华上下五千年民俗趣话

发布时间: 2010-04-16 06:33:19 作者:

 中华上下五千年民俗趣话


基本信息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页码:33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2104572/9787802104570
条形码:978780210457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民俗文化之精华,传统文化之宝库

内容简介 《中华上下五千年民俗趣话》从中华民族的岁时节庆风俗、人生风俗、生活风俗、社会风俗、信仰风俗、民间禁忌、民间艺术及民间游戏等各个侧面,深入浅出地罗列和叙述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俗的丰富内涵。《中华上下五千年民俗趣话》文字简明生动,内容丰富有趣,不仅使读者对中华民族的风土民情、历史文化及民族风俗习惯等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更为全面的认识,还可起到各民族人民消除误解、增进情感、促进交流的作用。
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规范行为的准绳。中国民俗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展示出来。希望藉此使广大读者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共同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推荐 一个传说,一则民俗,一杯清茶,一件皮影道具……看似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但每一个都蕴含着中国人多姿多彩的生活文化!
没有太多的渲染,不用刻意的修饰,也毋需恣意的调剂,我们平凡的生活每天都在重复,都在被复制,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千百年来,我们固守着我们自己的生活点滴,每一点每一滴都是我们传承与积累的骄傲。
目录
天命征象俗信
指纹和身量能断定人的命运吗?/2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说灵验吗?/2
“耳大是福”、“眼斜心不正”等俗信有道理吗?/3
为什么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4
民间认干亲为什么爱认常姓或刘姓的人家?/6
能认神鬼当干爹吗?/6
民间为什么认为长命锁能锁住孩子的性命呢?/7
民间为什么盛行儿童穿“百家衣”、男孩儿穿花衣等习俗?/8
举头三尺有神明/9
民间“招魂”的由来/10
趣话“雷神”/10
细说有关梦的俗信/11
破财真的能消灾吗?/13
夜猫子进宅没好事/14
乌鸦叫,灾星到/15
乌鸦果真“慢叫则吉,急叫则凶”吗?/16
“喜鹊叫,喜事到”真能兆喜吗?/17
语言俗信
哪些是“触霉头”的话?/19
哪些是“讨口彩”的话?/21
不吉利的话,绕着说/23
犯忌讳的话,委婉着说./23
怕谶语应验惹晦气的习俗/26
不吉利词语的替代语/26
民间是如何避忌破财词语的?/28
船家语言有哪些禁忌?/28
数字俗信
为什么古时人们会崇尚九与九的倍数呢?/30
为什么“至尊”一定是“九五”呢?/31
除夕钟声为何是108响?/31
为什么山东人见面叫“二哥”?/32
民间为什么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33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有道理吗?/34
各地年龄禁忌何其多/35
“8”缘何被认为是吉利数字?/36
民间为什么避讳“四”?/37
数字禁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7
行为俗信
古人是怎么理发的?/39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40
为什么要把药渣倒在路口?/41
为什么药锅子光借不还?/41
为什么忌讳下午去看病人?/42
为什么孕妇忌食兔肉、生姜?/44
人们的日常行为中有哪些禁忌?/45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洗澡?/45
民间出行前一般有什么禁忌?/46
旅途中通常有什么禁忌?/47
不同行业的行为禁忌/48
日常行为避忌与破忌的办法/48
不同民族农事活动的禁忌/49
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哪些禁忌?/50
种桑养蚕有哪些禁忌?/51
“黑龙江上行船.没有山东人不开”的传说/52
古代行刑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52
传统婚嫁?丧葬风俗
传统婚姻礼俗
传统婚姻中的“六礼”古俗是指什么?/56
趣话古代男女相亲/57
“过礼”之后方可结婚/57
婚期择吉有哪些讲究?/58
迎亲前女方一般要做哪些准备?/59
迎亲的礼俗主要有哪些?/60
拜堂的礼俗主要有哪些?/61
新房的布置主要有什么讲究?/61
婚宴的礼俗主要有哪些?/62
三媒六证风俗的传说/62
传统婚俗事象
周朝的昏黑婚俗/64
“交杯酒”、“守花烛”的由来/64
哭嫁的习俗是如何产生的?/64
“洞房”的称呼源于何时?/65
闹洞房的习俗/66
人洞房与度蜜月的来历/67
赘婚主要有哪些类型?/68
童养婚陋俗是怎样形成的?/69
旧时指腹为婚的习俗/69
旧时典妻的陋俗/69
“喜”字的来历/70
结婚分红喜蛋的习俗/71
洞房窗口糊红纸的传说/71
踩红毡和长喜灯的来历/72
为什么出嫁女不能在娘家过年?/73
妻子为何又称“老婆”?/73
“丈夫”的由来/74
古代人怎样离婚/74
传统婚姻禁忌
传统婚姻主要禁忌/76
民间有哪些房事禁忌?/77
“同姓不婚”原因何在?/77
古代时婚礼“不举乐”之谜/78
山西各地奇特的婚姻禁忌?/79
古人结婚为什么讲求门当户对?/80
趣话“好女不嫁二丈夫"/81
丧葬礼仪
民间办丧事为什么俗称“白喜事”?/83
花圈最初是为葬礼所使用的吗?/83
为什么能为老人送终在传统丧葬中尤为人所看重?/83
旧时丧葬出殡前主要有哪些礼节和程序/84
传统丧葬中吊唁的礼俗/84
传统丧葬中出殡、落葬和居丧的礼俗/85
新式丧葬主要有哪些礼仪?/86
原始时期“割体葬仪”之谜/87
为什么要“出殡送盘缠,上坟烧纸钱”?/88
民间“五七为大七”“三年为大祭”的奠祭习俗/89
丧葬形式
入土为安的土葬习俗/91
郑重迅速的火葬习俗/91
独特罕见的天葬习俗/92
古朴原始的树葬习俗/92
简单明快的水葬习俗/93
神圣庄严的塔葬习俗/93
奇特无比的悬棺葬、崖洞葬习俗/94
古代契丹人奇特的丧葬习俗94
各地丧葬习俗
旧时富阳人的丧葬习俗/95
旧时泉州人长期停柩的习俗/96
旧时泉州人为亡魂超度做功德的习俗/97
旧时泉州人服丧和祭奠的习俗/98
淮安人打寿材的旧俗/98
绍兴人的上坟旧俗/99
绍兴人的回煞旧俗/100
传统礼仪?交往风俗
寿诞礼仪
充满象征意味的诞生礼/104
欢欢喜喜庆满月/105
孩生百日称百岁/106
在古代抓周游戏为什么又叫“试儿”?/108
古今传统成年礼习俗/109
中国人过生日或做寿主要有哪些礼俗?/110
旧时民间的“借寿”之俗是怎么么回事儿?/110
中国人为何还有一个虚岁?/110
日常生活礼仪
中国主要的传统见面礼俗/112
“三叩九拜”中的“九拜”是连续拜九次吗?/113
拱手时,为什么一定要用左手扶抱右手?/113
传统宗法社会所说的“五服”是指什么?/114
“九族”是指哪些人?/114
“长跪”一词的来历/115
“此致”是什么意思?/116
古人究竟“尊左”还是“尊右”?/l16
中国人对死亡是如何避讳的?/117
传统社会中分家为什么要由舅舅来主持?/117
民间温锅庆乔迁习俗的由来/118
各地温锅庆乔迁主要有什么习俗?/119
汉族民间有哪些交往禁忌?/120
衣装穿戴?服饰民俗
传统服色服饰习尚
传统的衣裳制度是怎样形成的?/124
古人文身的古老习俗/124
中国人为什么酷爱红色?/125
在传统文化中红色服饰有哪些功用或禁忌?/125
中华民族何以独崇黄色?/126
旧汉族服饰的穿戴禁忌/127
汉族以黄、紫色为贵色,以白、黑色为凶色的习俗/127
“红到三十绿到老”是怎么回事儿?/128
民间有哪些晒衣习俗?/128

衣装穿戴服饰民俗
饮食民俗吃喝禁忌
居住民俗风水禁忌
传统节日由来传说 
图腾崇拜神灵信仰
天文历法时令节气
姓名风俗生肖属相
绘画剪纸民间文娱
……
序言 有这样一句俗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民族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为老百姓熟知的一种文化,种类繁多。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比如:“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比如:不吉利的话绕着说,忌讳拔白头发。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比如:端午节要吃粽子,重阳节赏菊花等等。
我们民族的传统风俗早已扎根于人们的思想深处,存活在孩子们的童年游戏中,反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中……有一些传统民俗在现在看来,都是颇有意思的!或许你会有很多关于民俗方面的疑问,比如:
民间为什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
寿星为什么是一个有特大脑门的老人形象呢?
为什么扫地时不能往外扫?过年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除夕年夜饭北方人为何要吃饺子?
结婚的时候为什么要“闹洞房”?
“老鼠嫁女”是怎么回事?
中华传统节日知多少?
关公怎么成了财神?
文摘 为什么能为老人送终在传统丧葬中尤为人所看重?
当老人生命垂危之时,老人的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准备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送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能为老人送终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定标准。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厅中临时铺设的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因为民俗以为人若死在床上,灵魂就会被系在床上无法超度。有的地方也把死者是否在板床上死看做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家里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往会受人非议。如果死者之上还有长辈,则死时不移入正厅。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为老人送终的子女或其他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表达得更明白,叫“烧落气纸”。此外还要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人未死时通常是禁止哭泣的。
读书人网 >旅游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