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城市居住容积率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发布时间: 2010-04-16 06:52:30 作者:

 城市居住容积率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页码:13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112110599
条形码:97871121105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城市规划著作大系

内容简介 《城市居住容积率研究:以长沙市为例》在综述了国内外容积率研究动态及容积率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居住容积率的影响因素,揭示了国内外大都市规划对长沙市居住容积率编制的启示,并在长沙市容积率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容积率编制与管理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初步形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体系以来,容积率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定量控制指标之一,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学术理论研究结合城市具体特点进行分析,对城市居住容积率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并用以指导城市进行可持续开发和建设是目前规划界亟须解决的课题。

《城市居住容积率研究:以长沙市为例》既可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与房地产开发部门的工作人员决策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规划设计院城市规划、城乡经济与管理等专业人士的教学和研究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冯意刚,男,汉族,1965年1月生,浙江开化人,浙江大学城市规划学士、国防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现为长沙市规划管理局局长。从事规划编制工作16年,规划管理工作10年,组织编制《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并主持了长沙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建设工作。
喻定权,男,汉族,1965年10月生,湖南宁乡人,现为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主任、长沙市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中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曾获得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年度杰出学会工作者奖,曾立一、三等功。1987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近年来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著出版近30万字的《城市空间形态与动态预测系统》一书成功发行。主持参与了30余项规划、建筑、模型制作等项目,参与审查规划1000余项;主持研发了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大型规划管理软件——“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获得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铜奖工程,长沙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研发的“电子一张图系统”获得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银奖工程,长沙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创建并负责运转全国同行业日点击率最高的网站群之一——“湖南城乡规划信息港”。“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等多篇文章获得多项奖励。
尹长林,男,汉族,1974年6月生,湖南邵东人,博士,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总工程师,中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会员,湖南省测绘学会会员,长沙市信息协会理事,长沙市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协会副理事长,湘潭市规划技术研究中心技术顾问。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有:负责设计与开发湖南城乡规划信息港,负责设计与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电子一张图系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曾获得长沙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银奖、铜奖工程各一项,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一本。
邓凌云,女,汉族,1979年6月生,湖南长沙人,就职于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200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考入中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已参与的项目有“中国城市设计20年”、“城市设计思想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研究”、“长沙市排水管理问题研究”、“长沙市城市交通状况年报”等。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合著专著《城市空间形态与动态预测系统研究》一部。
张鸿辉,男,1980年7月生,湖南长沙县人,就职于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于遥感与GIS的城市规划定量分析与可视化评价、城市规划空间数据挖掘、智能化城市空间形态预测与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主持中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智能化城市规划空间优化决策研究”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株潭城市群时空演化及环境影响研究”、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遥感与GIS的长株潭城市群时空演变”等项目,已在《地理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计算机应用研究》、《Proceedings of SPIE》等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编辑推荐 《城市居住容积率研究:以长沙市为例》:当代城市规划著作大系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
1.2.2 为确定容积率提供科学依据和定量分析方法
1.2.3 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可实施性
1.2.4 为城市政府建立城市开发的调控机制提供政策依据
1.2.5 提高城市整体用地经济效益水平
1.2.6 辅助政府科学决策
1.2.7 促进房地产市场和谐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现行容积率确定的方法及问题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容积率的理论基础
2.1 容积率的特性
2.2 容积率的内涵
2.2.1 容积率的经济内涵
2.2.2 容积率的社会内涵
2.2.3 容积率的环境内涵
2.3 规划管理中容积率的计算方法
2.4 容积率有关概念的界定

3 容积率影响因素
3.1 影响容积率的因素分析
3.1.1 影响容积率的宏观因素
3.1.2 影响容积率的中观因素
3.1.3 影响容积率的微观因素
3.2 基于GIS的容积率影响因素空间实证分析

4 国内外大都市规划对居住容积率编制的启示
4.1 密度分区与管理单元
4.1.1 国外城市
4.1.2 国内城市
4.2 CBD案例研究
4.3 国内外城市关于容积率的管理规定
4.3.1 国外城市
4.3.2 国内城市
4.4 启示
4.4.1 密度分区及管理单元对于城市容量的控制
4.4.2 长沙市CBD内居住用地的建设
4.4.3 技术管理规定中的分类要求

5 长沙市居住容积率现状分析与编制方法
5.1 长沙整体层面现状分析
5.1.1 长沙城市定位和城市总体规划
5.1.2 长沙市用地及人口规模
5.1.3 全市居住用地
5.2 区域及地段现状容积率分析
5.2.1 CBD现状容积率
5.2.2 二环线范围
5.2.3 轨道交通沿线
5.3 报建情况分析
5.3.1 报建容积率整体分析
5.3.2 报建详细情况分析
5.3.3 用地规模、容积率的相关分析关系
5.3.4 容积率与临街情况分析
5.4 长沙市居住容积率编制现状分析
5.4.1 规划整合数据
5.4.2 原因分析
5.4.3 现状容积率编制方法
5.5 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居住用地容量指标分析
5.6 居住容积率编制的规划控制
5.6.1 宏观控制:城市总体规划及发展模式的控制
5.6.2 中观控制:城市密度分区及管理单元控制
5.6.3 微观控制:地块的特性控制
5.7 长沙市居住容积率编制方法
……
6 容积率实施与管理
附件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等管理规定(暂行)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新的《城乡规划法》对于城乡规划的定义为“城乡规划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城乡规划归根结底就是对土地与空间的规划布局,而容积率与这两者都密不可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者的规划布局。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资源节约及环境友好。容积率亦与这两条要求直接相关。容积率过低不能体现资源节约,过高又难以达到环境友好,它的制订需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由此可见容积率对于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容积率可以说是规划学科的核心词。
同时,城乡规划的作用是控制和引导城市建设。“容积率”作为一个开发强度指标,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控制性指标。容积率牵涉多方利益主体,包括政府、开发商及城市居民等,各利益主体都有自身的价值取向及利益追求。因此,容积率往往是利益主体彼此博弈的结果。
由此看来,容积率无论是从规划学科的角度还是从规划管理的角度,都很有系统研究的必要。如何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如何使容积率编制更为合理,如何在编制中充分考虑市场以及社会双重发展等,一直以来都是规划界所关注及思考的问题,长沙市规划管理局作为管理部门敢为人先,直面管理中的敏感问题,对容积率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这是规划管理的进步与突破。本书的研究可以说是多年来长沙市规划管理局对于容积率问题思考的结晶。长沙市在规划编制及审批工作中积累形成了较完善的规划数据库,这些真实无误的海量业务数据为容积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备了深入研究的先决条件。本书的研究有的放矢,以事实为依据,针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外城市的先进经验,提出的容积率编制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本书的研究应该说是具有开拓性的,书中的某些观点及方法还有待提炼及后续研究。希望此书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加强行业的交流,引起全社会对容积率研究的广泛关注,从而促进我们整个规划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规划行业的蓬勃发展。
文摘 2 容积率的理论基础
2.1 容积率的特性
第一,容积率表达的是具体“宗地”内单位土地面积上允许的建筑容量。宗地是地籍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地球表面一块有确定边界、有确定权属的土地,其面积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绿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设施用地等。容积率只有在指“宗地”容积率的情况下,才能反映土地的具体利用强度,宗地间才具有可比性。
第二,容积率(R)、建筑密度(c)与层数(H)之间有一定关系。建筑密度是指在具体“宗地”内建筑物基底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当宗地内各房屋的层数相同,且对单个房屋来说各层建筑面积相等时,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R=C×H。此种情况下,建筑层数与容积率成正比例关系。
第三,容积率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地价水平。人们购买土地使用权的目的是对土地进行开发,建设房屋。
房屋的单方开发成本=房屋单方造价+楼面地价+税费
楼面地价=宗地总价/宗地内允许总建筑面积=土地单价/容积率
因此,楼面地价比单位地价更能准确地反映地价的高低。
第四,容积率存在客观上的最合理值。在一般情况下,提高容积率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但建筑容量的增大,会带来建筑环境的劣化,降低使用的舒适度。为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城市规划中的容积率存在客观上的最合理值。
后记 此书如愿得以出版,我们深感欣慰。回顾近三年的研究,感慨万千。容积率研究可谓直触规划管理的核心,对现有容积率编制及管理体系进行反思,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在研究中因其与民生问题休戚相关,牵涉到多方利益而不可不慎。同时,容积率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如何抽丝剥茧、理清脉络是研究中最大的困难。课题组通过充分挖掘我局现有的业务数据,对国内各大城市管理部门进行调研,同时走访各设计院、开发公司,广泛听取广大居民的意见与建议,形成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编制管理方法。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规划管理部门而言,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管理实践是首要的问题;第二,该研究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片区、不同地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能存在不同,其影响权重值亦存在区别,需要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探讨;第三,该方法是主要针对长沙市进行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可以与其他城市开展合作研究,提出一套具有普遍性的编制与管理方法。
在项目研究中,深圳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杭州市规划局提供了容积率实施的宝贵经验,长沙市规划管理局解成总规划师、王慧芳总工程师、编制处黄握瑜处长、研究室黄勇主任对研究思路进行了悉心指导与帮助,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编制与研究中心在资料及图片提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市建筑设计院、湖南千府城市设计有限公司、长沙市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长沙吉佳城市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阡陌设计有限公司对研究方法及案例提出了大量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在此,我们一并表示最真挚的谢意!
读书人网 >建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