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292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5月
ISBN:7806761861
条形码:97878067618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这是一组回忆初恋的文字。
富家女宋至茵与大学生方润添的老派初恋;车夫来富哥与娘姨阿雪的真心苦恋;麦少俊与表姐小秀的畸恋;程真与何晏如的网恋;夜大胖女生朱蕊与“美男子”耿家辉姐弟恋失之交臂;老实的大龄男子“阿四头”与精明的乡下女凤珍终成鸳鸯……
这一个个活生生的初恋故事“原汁原味”,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市井痕迹,撩拨着读者的记忆神经。读者被这些平实的叙述所淌出的真实所触动,像是发生在自己亲人、朋友、长辈、儿女的身上一样似曾相识,有的甚至觉得和自己的情感经历如出一辙,且萌发与主人公见面的欲望。这也是我们后来在栏目上注明“倾诉与聆听,城市人的情感故事,请勿对号入座”的缘故。
还有,“现在时”的格式安排是我们感到较为满意的地方,虽是寥寥几句的结果交待,但使平凡的情感经历透射出岁月的侵蚀力和生活的不可预知。这也许就是真实和脆弱的初恋之魅力所在。
应该指出的是,作为记录情感的文字,本书中收入的这些虽然称不上优美,有的甚至还略显粗糙,但原汁原味,富有真情实感,平实而用心。这恐怕是这些文字能吸引读者的很重要的原因。
那天,也是一个下雨天,我们撑着一把雨伞默默地走在一 起,这时有一辆车飞快地从我们身边开过、溅起地面上的水花、顿时把她的衣服都打湿了,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拉住了她的手,她也把自己的身体躲进了我的怀里。我拥着她被雨水打湿的身体,就像拥抱着一个透明的雕像,她没有抽回自己的身体,而是握住了我的手、我也把她抱得紧紧的。这时,那股幽幽的香味使我凑近在她的耳旁,我喃喃地对她说——我就希望我们一直拥抱着。晓莹温柔地把她那头长发埋在了我的胸前,把我的手握得更紧了。我的心也快要跳出了心房,我想起了《诗经》上的一句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是,我对她说,我愿这样携着你的手,慢慢地陪你到老。
媒体推荐 序言
这是一组回忆初恋的文字。
数年前,任《东方城乡报市民周刊》主编的我和负责情感版的责任编辑海杰兄在探讨如何提升版面质量时,聊到了“初恋”这个字眼。
顿时感到兴奋。初恋的真实、感性、脆弱、纯洁、不确定性,初恋与婚姻之间的离合关系,都注定这是一个可充分挖掘的版面题材;尤其是初恋演变至婚姻有着很高的“不成功”率,使我们当即就确定了“过去时”和“现在时”的基本框架。
“征稿启事”刊载后,海杰兄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一些来稿,一直对文字相当考究的他被这些来稿的字里行间所透出的朴实和真情所感动,这些作者是在用心叙述着这一个个平凡的但又是不平凡的情感故事。
富家女宋至茵与大学生方润添的老派初恋;车夫来富哥与娘姨阿雪的真心苦恋;麦少俊与表姐小秀的畸恋;程真与何晏如的网恋;夜大胖女生朱蕊与“美男子”耿家辉姐弟恋失之交臂;老实的大龄男子“阿四头”与精明的乡下女凤珍终成鸳鸯……
这一个个活生生的初恋故事“原汁原味”,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市井痕迹,撩拨着读者的记忆神经。读者被这些平实的叙述所淌出的真实所触动,像是发生在自己亲人、朋友、长辈、儿女的身上一样似曾相识,有的甚至觉得和自己的情感经历如出一辙,且萌发与主人公见面的欲望。这也是我们后来在栏目上注明“倾诉与聆听,城市人的情感故事,请勿对号入座”的缘故。
还有,“现在时”的格式安排是我们感到较为满意的地方,虽是寥寥几句的结果交待,但使平凡的情感经历透射出岁月的侵蚀力和生活的不可预知。这也许就是真实和脆弱的初恋之魅力所在。
例如,《过街楼的琴声》中,资本家出身的女中学生慧萍爱恋邻居华家姆妈的儿子—一位叫华青的音乐学院学生,迷上了华青家过街楼上传出的钢琴声,但两人最终因家庭成分的原因各奔东西。
那个故事的“现在时”是这样的:
不知是哪一年,华青在一次出国访问演出中出走了,后去了法国。几年后,成了钢琴演奏家,在世界各地举办他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文革”前夕,他从国外偷偷回国探亲,后被造
反派揪住,受尽凌辱、迫害,后在家里开煤气自杀。
慧萍这一次见到的华青,是运尸工从过街楼上抬下来的、一具用白布紧裹的尸体。
后来,慧萍结婚成亲,生儿育女,过着寻常的日子。不过,在她一个人静默时,她的耳边有时会响起遥远的来自过街楼的琴声。还有那首《可怜的秋香》的旋律……
应该指出的是,作为记录情感的文字,本书中收入的这些虽然称不上优美,有的甚至还略显粗糙,但原汁原味,富有真情实感,平实而用心。这恐怕是这些文字能吸引读者的很重要的
原因。
是为序。
奚晓文
2003年12月17日
目录
序言
难圆的我初恋旧梦
初恋是那道车辙印
我的初恋上了他的当
初恋时,我爱上的是明眼哥哥
小秀姐姐
……
文摘 书摘
学校大礼堂,偶然有话剧演出,人就爆满。听说,同学们都争相来观看阿凤的动人表演。每逢剧终幕满,掌声响起,我就暗暗欣慰。一为阿凤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舞台形象,二为那稚嫩
的剧本是我编的。
阿凤进话剧队半年来,令我难以捉摸、猜不透的是,她神情变幻无常,时而闷闷不乐,时而对我莫名地发脾气。想想我平时,从没得罪过她。
一天,阿凤在我家做功课。突然,她全身像筛糠一样地抖,脸色发青地说:“阿弥,我想退出话剧队!”当我再三追间时,她从书包里拿出七八封信。我展开信笺看,内容全是向阿凤献媚求爱的浅薄文字,有一封信,竟露骨地影射我为武大郎,讥讽阿凤和我接近,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看倌末署名,都是话剧队的几个男同学。
太令人发指了!我顿觉脑袋嗡地一响,天旋地转。真想立即去和写信的男同学大吵一场。说实在的,我和阿凤多年来交往,糊里糊涂,全没想过会怎么发展,但时时心存着她,容不得
他人丝毫玷辱她、损害她!
手持一张张信纸,像手捏一条条正欲吞噬我心的毒蛇。刹那间,想叫阿凤把信交给老师去。转念一想,弄不好,同学中传扬开来,反而大家名声狼藉。让阿凤被同学指指戳戳,更是我
不愿看到的一幕……
阿凤看我犹豫不定,猛地一把夺过我手上的信纸,连同桌上的信封,当场撕得粉碎!
我们决然退出话剧队了。理由是,快升高三,需要复习时间。
暑假来了,大量的闲暇,我们泡在阅读小说里。而一场大祸就因为我借到一部四十年代出版的《基度山恩仇记》而引起。据说,这部法国大仲马的长篇小说,在我国1949年以后,向来
列为禁书,社会上只闻其名,根本见不到其影。借书给我的同学神秘兮兮地限我四天后归还。时间紧迫,我从下午看到次日凌晨五点半,看完第一册。书确实名不虚传,悬念一个接一个,
太吸引人了。吃过早饭,马上给阿凤送去。
第二册看完,正是第三天下午四点钟光景。我挟起书,心急火燎地直奔三楼阿凤家。前楼木门紧闭,我敲了两下,只听房里传出阿凤银笛般的嗓音:“我在洗澡,你等一等。”这甜美的话音让我一愣,停立门口,听里面断断续续的水声,令人浮想联翩。神使鬼差的我迅速返身走进后楼。我太熟悉了,阿凤家前后楼以一板相隔,小时候,在床底下钻进爬出的玩,知道顺板壁的一张床底下,有个手掌大的圆洞。这会儿,我俯下身,猫一般地匍进床下,眼睛凑到那洞上去,视线里的前楼一览无余:阿凤立在圆木盆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