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27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506335425
条形码:97875063354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对于作者——青春就是革命,就是爱情,就是文学,也就是苏联。
游历苏联是一次灵魂的冒险。因为再没有第二个外国像这个国家那样在作者少年时代引起过那么多爱、迷恋、向往,后来提起它来又那么使作者迷惑、痛苦乃至恐怖。
苏联解体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立、破、兴、衰,人类的相当一部分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所进行的实验的英勇、荒唐、恐怖、富有魅力与终未成功;个中的经验教训,爱爱仇仇,则会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留在史册上,警戒着并且丰富着人类文明,使人类变得更加聪明与成熟。
本书收录了纪实性的见闻以及作家对苏联文学、音乐、绘画等的认识。全书最有意思的部分是结尾一篇既像小说又像散文的《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叙述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主人公与苏联专家相爱分离重逢的故事。
有俄国朋友告诉我:苏联是为了失败而不是为了成功而出现在历史上的,不可以再怀念苏联了。
我无意参加对于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研讨。我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家。我只是敢于面对现实的伟大邻居俄罗斯,同样敢于面对曾经那样红火过友好过与仇恨过头疼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面对他的威震地球与终于解体……就像面对青春,面对自己的灵魂,面对自己的经历,面对自己的美与丑,面对自己的善与罪,褒与罚,年轻与衰老一样。
面对,记下,并且说出,这就是这一本《苏联祭》的由来,这首先是我的心史,这是一个当初的小青年的见证:折射着风云变化,爱恋着伟大的祖国与邻邦。
谨以此书迎接与纪念二○○七——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九十周年。
媒体推荐 书评
对于我——青春就是革命,就是爱情,就是文学,也就是苏联。
有俄国朋友告诉我:苏联是为了失败而不是为了成功而出现的历史上的,不可以再怀念苏联了。
我无意参加对于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研讨。我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家。我只是敢于面对现实的伟大邻居俄罗斯,同样敢于面对曾经那样红火过友好过与仇恨过头疼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面对他的威震地球与终于解体……就像面对青春,面对自己的灵魂,面对自己的经历,面对自己的美与丑,面对自己的善与罪,褒与罚,年轻与衰老一样。
面对,记下,并且说出,这就是这一本《苏联祭》的由来,这首先是我的心史,这是一个当初的小青年的见证:折射着风云变化,爱恋着伟大的祖国与邻邦。
王蒙
对在五六十年代度过青春期的中国作家来说,去俄罗斯寻访,与其说是想看一个超级大国的风貌,不如谙就是想去怀旧,去捡拾曾经旧光灿烂的青春,那可能是由手风琴、红场、革命语录、“喀秋莎”、“山楂树”等意象组合而成的心中“桃源”,是把青春、理想、爱情、奉献的情感基调重新调到最高处的强烈愿望。王蒙的《苏联祭》可以说是这种“怀旧”与想像的代言书。
(阎晶明)
——中华读书报
编辑推荐 对于作者——青春就是革命,就是爱情,就是文学,也就是苏联。
游历苏联是一次灵魂的冒险。因为再没有第二个外国像这个国家那样在作者少年时代引起过那么多爱、迷恋、向往,后来提起它来又那么使作者迷惑、痛苦乃至恐怖。
苏联解体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立、破、兴、衰,人类的相当一部分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所进行的实验的英勇、荒唐、恐怖、富有魅力与终未成功;个中的经验教训,爱爱仇仇,则会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留在史册上,警戒着并且丰富着人类文明,使人类变得更加聪明与成熟。
本书收录了纪实性的见闻以及作家对苏联文学、音乐、绘画等的认识。全书最有意思的部分是结尾一篇既像小说又像散文的《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叙述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主人公与苏联专家相爱分离重逢的故事。
目录
告读者
上篇
2004俄罗斯八日
俄罗斯意犹未尽
访苏心潮
访苏日记
……
文摘 书摘
三、给列宁鞠躬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就去了红场。日程上写的是游览市容,而莫斯科的
市容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中国人来说,离不开红场:克里姆林宫、红星、列宁
墓——列宁斯大林墓——列宁墓,去过一次的人还会知道圣巴苏教堂、沙皇
时期法国老板建的大百货公司。
上一次到莫斯科是1984年,正好二十年前,弹指一挥,人间已不是二十
年前的人间。那次由于目的地是塔什干,没有怎么在莫斯科活动,当时想去
克里姆林或者列宁墓也排不起队。我那年住在俄罗斯饭店,出门就是红场。
两支队伍摆在眼前,要排队,必须有枯立五个小时以上的准备。
现在的列宁墓则每周只开放两天,参观人数不多。就这样此地还不断有
人发出取消这一陵墓的言论。我们在小雪中排队,大家都很严肃,一次次反
复进行安全检查,进入陵墓以后不得出声,不得交头接耳。五十余年前,有
幸去瞻仰过列宁遗体的人都对我讲墓前的红军卫士如何如铜像般一动也不动
。现在倒是也没有这样严格了。
墓中的水晶棺光照通明,列宁的面孔与衣装新鲜明丽,我恭恭敬敬地给
遗体鞠了躬。想不到我瞻仰列宁墓瞻仰得这样迟。
如果是当年……而现在俄罗斯不乏对列宁的不敬的乃至亵渎的说法。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草率和随意呢?难道能够无视历史?难道历史就像打秋千一
样地摇摆极端?
无言。无声胜有声。
我们也看到了红场检阅台背面的墓地,斯大林、勃列日涅夫、伏罗希洛
夫、柯希金、斯维尔德洛夫等等。铜牌与字迹依旧。
我们进入了克里姆林,里边有一个现代化的办公会议楼,是依据赫鲁晓
夫的命令修建的,为此拆除了大量古迹,真是得不偿失。许多次苏共的全国
代表大会是在这里开的。另一个简朴的楼挂着俄罗斯的三色国旗,是现任总
统普京的办公地点。更多的是看了里面的东正教堂,古色古香,蜡烛点燃,
教堂特有的气味浓烈。苏维埃时期这些教堂只能算是博物馆,现在香火旺了
起来。我乘机学到了一点有关东正教的知识,东正教的十字架,除大十字外
,上端有一小横,说明耶稣的头部也曾被钉住,下端一个斜横,高的一端是
一位圣徒宁死不屈,至死承认耶稣是主的儿子,从此端升入天堂。低的一端
是一位被吓倒了改了口的软骨头,便从低端堕入了地狱。二分法的传统,“
零和”的模式是古老的。
俄罗斯正在努力回到古老的俄罗斯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