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点津:来自大师的精彩篇章

发布时间: 2010-04-17 03:57:34 作者:

 点津:来自大师的精彩篇章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页码:23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64205598/9787564205591
条形码:97875642055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世界资本经典译丛添富书库
外文书名:The investor's anthology:Original ideas from the industry's greatest minds

内容简介 《点津:来自大师的精彩篇章》一书实为一本文选,其中包含的文章来自于投资行业的大师们,如本杰明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约翰 梅纳德凯恩斯、罗伊纽伯格、克劳德罗森伯格、戴维贝伯森、西德尼霍默、菲利普费雪,以及罗普菜斯。全书以类似系列个人讲座的形式分享这些大师在市场中的毕生经验。这些伟大的投资理念,如此朴素,甚至简单,但却闪耀着无上的智慧火花。 书中内容包含了证券市场中的万千气象,既有股市的概念和市场史方面的内容,也有一些对于投资的经典建议、观点和评论,以及精彩的创意和经证明的极具价值的范例,并且还有预测、分析和业绩评价方面的内容,甚至是这些投资大师的秘诀、规则和戒律,也毫不保留地呈现给读者,其所选的关于投资艺术和实践的评论简短、清晰而深刻。 的确,投资者们应当好好地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人类的行为—— 尽管在拍卖市场动力学中,它是波动的——从未也将不会改变。亨利戴维梭罗(Henrv David Thoreau)在1854年曾如是表述:“每一代人嘲笑老式样,而虔诚地追求新式样。”阅读这一富有创见的精选文集有助于避免在未来重蹈过去的覆辙。 《点津:来自大师的精彩篇章》1997年初版,2001年重印。
编辑推荐 《点津:来自大师的精彩篇章》是一本文选,其中包含的文章来自于经济与投资领域的大师们。该书以类似系列个人讲座的形式让读者分享大师在市场中的毕生经验。这些伟大投资者的基础理念,如此朴素,甚至简单,却闪耀着无上的智慧火花;如此贴近目前纷繁复杂的世界,有效针对当下的投资实践。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编 概念和市场史
市场与价格
亚当斯密
成长型公司和成长型股票
彼得L.伯恩斯坦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古斯塔夫勒庞
利率野史
西德尼霍默
普通股戒律
克劳德N.罗森伯格
根据现值规律估价
约翰波尔威廉姆斯
长期投资
杰克L.特雷诺
你只需富一次
沃尔特K.古特曼
法国是如何出现通货膨胀的
安德鲁迪克森怀特
从殖民时代至今的美国股本回报
罗吉尔G.伊伯森
加里P.布里森

第二编 建议、观点和评论
“股市”没有眼泪
迈克罗依克
持久性错觉
亨利W.邓恩
何时卖出以及何时不要卖出
菲利普A.费雪
投资者的三条成功之道
查尔斯D.艾里斯
耐心的价值
詹姆斯H.吉普森
人类的弱点
乔治罗斯古拜
在变化的威胁之下
阿瑟杰科尔
前25年所犯的错误
沃伦E.巴菲特
你、市场先生和投资成功
沃伦E.巴菲特
投资分散化
杰拉尔德M勒伯
投资策略
巴顿M.比格斯
有关股市技巧的反向意见
爱德华C.约翰逊二世

第三编 幻想和娱乐
沃马克先生的赚钱之道
约翰特雷恩
人人都应当富有
约翰J.拉斯科布
假如弗洛伊德是投资组合经理
拜伦R.韦恩
巨额议题易通过(或兴趣消失的节点)
C.诺斯科特帕金森
投资者的七大准则
尼格尔劳森
那日,他们“冲传”摩托罗拉
“亚当斯密”
致富只有三条路
弗雷德J.杨
皇帝的新衣
汉斯克里斯琴安徒生

第四编 创意和经证明的范例
合理预期价格随机波动之证明
保罗A.萨缪尔森
投资组合风险新范式
罗伯特H.杰弗利
现行原则有多真?
彼得伯恩斯坦
风险测度新理论
丹尼尔伯努利
投资方案中的择时考虑
本杰明格雷厄姆
戴维L.多德
通货膨胀和养老金
威廉C.格林纳夫
输家的比赛
查尔斯D.艾里斯

第五编 投机、崩溃和金融混乱
大牛市与大崩盘
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
郁金香狂潮
查尔斯麦凯
对郁金香狂潮的再次思考
皮特M.加伯
弗雷德之流太多
戴维L.贝伯森
大灾难
约翰布鲁克斯
互相欺诈的个体骗子们
丹尼尔笛福

第六编 预测、分析和业绩评价
不是崩溃,而是一个牛市
阿诺德伯恩哈德
均值回归
H.布兰德利佩利
市场择时的可能收益
威廉F.夏普
仅仅用数字来衡量绩效是不够的
罗伯特G.柯比
无序增长
I.M.D.利特尔
论股市猜测之徒劳
戴维L.贝伯森
选择“增长”股
T.罗普莱斯
悖论
查尔斯D.艾里斯
长期预期状态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第七编 秘诀、规则和戒律
商业成功的巴纳姆规则
菲尼尔斯T.巴纳姆
《邓普顿点金术》中的经世格言
威廉普罗克特
成功投机之道
菲利普L.卡里特
我从大萧条中学到了什么
迪安马太
罗伊纽伯格年鉴
罗伊R.纽伯格
成功的进取型投资者的特征
道格拉斯贝里默
译后记
……
序言 “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投资大时代,无数投资人渴望着有机会感悟和学习顶尖投资大师的智慧。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素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有句名言:成功的捷径是与成功者为伍!(It’s simple to be a winner,work with winners!)
向成功者学习是成功的捷径,向投资大师学习则是投资成功的捷径。
巴菲特原来做了十年股票,当初的他也曾经到处打听消息,进行技术分析,买进卖出做短线,可结果却业绩平平。后来他学习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策略,投资业绩很快有了明显改善,他由衷地感叹道:“在大师门下学习几个小时的效果,远远胜过我自己过去十年里自以为是的天真思考。”
巴菲特不但学习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还进一步吸收了费雪的投资策略,将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称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他认为这正是自己成功的原因——“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
可见,要想投资成功很简单,那就是:向成功的投资人学投资,而且要向尽可能多的杰出投资专家学投资。
源于这个想法,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携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共同推出这套“汇添富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开卷有益,本套丛书上及1644年的华尔街、1873年的伦巴第街,下至20世纪华尔街顶级基金经理人和当代“股神”巴菲特,时间跨度长达300余年,汇添富基金希望能够藉此套丛书,向您展示投资专家的大师风采,让您领略投资世界中的卓绝风景。
文摘 插图:


市场与价格
“价值”这一概念甚至让早期经济学家们十分困惑。比如,为什么像水这样显然是必需的、极其有用的物品,如果用商品价值或购买力来衡量,其价值几乎为零?在200多年以前,亚当斯密便精妙地解释了这一现象,且间接地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事实——价值和价格不一定非得是同义词。
应当注意,“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含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其他物品的购买力。前者可称为使用价值,后者可称为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常常交换价值很小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常常使用价值很小甚至没有。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几乎不能用水购买到或交换到任何物品。相反,钻石几乎毫无使用价值,但常常可以用它交换到大量其他物品。
成长型公司和成长型股票
在投资管理领域不断累积的智慧中,彼得伯恩斯坦做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贡献。在我们父母那辈人的时代,他就教投资者怎样把成长型公司和成长型股票区分开来——我们现在知道这一区分对于区分领军者和跟从者至关重要。
今天,商业世界对“成长型公司”这一神奇的词语给予了高度评价。把聚光灯对准那些做出巨大贡献的公司或那些从现代经济生机勃勃的增长模式中获取巨大利益的公司是完全恰当的。但是,为了避免过分简化的危险行为,也为了能把“成长型公司”一词用于有意义的场合,我们必须牢记以下的建议:
1.成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成长型公司不能是经济变动的被动受益者。在我们的社会仍存在技术壁垒和地理边界的情况下,成长型公司更应是积极的媒介。因此,可以说,仅仅从事化工或电力行业还不够,一个公司“依靠联合”不能成为成长型公司。通用汽车这样的公司可能比很多化学和电力公司存在着更多的成长因素,比如市场创新。
2.认为只有成长型公司才有卓越的赢利能力,这是一种误解,不过,对于成长型公司而言,赢利能力无疑是一个决定性的判断标准。单单靠产品开发和商品销售中体现出的创新力和雄图大志还不够,凭借创新赢利的能力至少同样重要。
3.一些成长型公司在股市上使用“障眼法”,给它们的普通股带来了溢价,但这在统计学意义上是非正当的。一个投资者有可能很好地处理这类股票,但是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相信,如果能对财务业绩——比如通过赢利增长力的测度得出的结论——做出一个完全中立和客观的分析,他会处理得更好。在这一领域,再
……
后记 翻译工作就像流沙河,真正趟进去才知道水有多深。反反复复地核对,仍然觉得可以继续斟酌、继续完善,出版社规定的期限无论如何都觉得太短,然后总是有交稿成书的一天。这本书将投资大师们关于投资的经典理论做了一次简明扼要的梳理和总汇,由于每篇作者的时代和文风不同,加上节选的文章常常会缺少上下文背景,所以翻译起来尤其障碍重重。有些节选文章原本的文风就是喜用长句式或相对比较艰深,可能要读者慢慢体味,才能辨得其中滋味。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少数文章国内已有翻译,其中最令人钦佩和景仰的是1934年郭大力、王亚南对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翻译和1963年徐毓对《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翻译。虽然他们翻译的年代比较早,但和近年的很多新译著相比,的确功底更为深厚。他们在对原著内容有了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既保证了语言的精炼、易懂和地道,又传神地还原了原书的本意,真正达到了信、达、雅的高度。只是当时的语言表达方式还有很重的文言痕迹,与今时读者的阅读习惯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对相关两篇节选文章的翻译主要是做了一个文字现代化的工作。前辈精神让我们一方面很警醒,告诫自己一定不能主观上捣糨糊;但另一方面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心有余而力不逮。因此,如果读者能够感觉本书翻译差强人意,那么对我们也算是一种鼓励了。
读书人网 >投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