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31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846589X/9787508465890
条形码:97875084658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系统地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理论、数据库系统设计与数据库应用技术三方面的内容。数据库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关系理论、SQL语言及其操作、关系规范化、数据库安全与保护。数据库系统设计部分详细介绍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物理设计。数据库应用技术部分以当前流行的大型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 2005为例,介绍其基本功能和安装过程、结构和管理,实现了数据库理论和实践的密切联系,并以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平台为基础设计一个基于Web的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以数据库系统的核心——DBMS的出现背景为线索,引出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及数据库的整个框架体系,理顺数据库原理、应用与设计之间的有机联系。《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突出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根源,将实例“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贯彻在各个章节,强化理论与应用开发的结合,重视知识的实用,跟踪数据库技术发展前沿,反映最新的主流数据库产品。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掌握信息管理系统原理及其应用开发技术的教材,同时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注意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兼顾考研学生需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培养专业技巧;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方式,引入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提供电子教案、案例素材等教学资源,教材立体化配套;满足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1.1.1 数据与信息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1.3 数据库
1.1.4 数据库管理系统
1.1.5 数据库系统
1.1.6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1.7 数据库应用系统
1.2 数据模型
1.2.1 数据模型概述
1.2.2 数据模型基本要素
1.2.3 概念模型
1.2.4 常用数据模型
1.3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1.3.1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1.3.2 数据库的两级映像与数据独立性
1.3.3 用户通过DBMS访问数据库的过程
1.4 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关系数据库
2.1 关系
2.1.1 关系定义
2.1.2 码的定义
2.1.3 关系数据库
2.1.4 关系操作
2.1.5 关系完整性约束
2.2 关系代数
2.2.1 传统的集合运算
2.2.2 专门的关系运算
2.2.3 关系代数综合举例
2.3 查询优化
2.3.1 查询优化的组织
2.3.2 查询优化的策略和算法
2.4 关系演算
2.4.1 元组关系演算
2.4.2 域关系演算语言
2.4.3 关系运算的等价性
本章小结
习题二
第3章 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3.1 SQL概述
3.1.1 SQL的发展
3.1.2 SQL的特点
3.1.3 SQL体系结构
3.2 数据定义
3.2.1 创建、修改和删除基本表
3.2.2 创建和删除索引
3.3 数据查询
3.3.1 单表查询
3.3.2 连接查询
3.3.3 嵌套查询
3.4 数据更新
3.4.1 插入数据
3.4.2 修改数据
3.4.3 删除数据
3.5 视图
3.5.1 定义视图
3.5.2 查询视图
3.5.3 更新视图
3.5.4 撤消视图
3.5.5 视图的作用
3.6 数据控制
3.6.1 授予权限
3.6.2 回收权限
3.7 不完善的SQL
本章小结
习题三
第4章 关系规范化理论
4.1 问题的提出
4.2 规范化理论
4.2.1 函数依赖
4.2.2 码的形式化定义
4.2.3 范式
4.2.4 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
4.3 关系模式的分解
4.3.1 模式分解等价性的三个判定准则
4.3.2 分解的无损连接性和函数依赖保持性
4.3.3 模式分解的算法
本章小结
习题四
第5章 数据库设计
5.1 数据库设计概述
5.1.1 数据库设计的内容
5.1.2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
5.1.3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5.2 需求分析
5.2.1 需求分析的任务
5.2.2 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5.2.3 数据流图
5.2.4 数据字典
5.3 概念结构设计
5.3.1 概念结构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5.3.2 数据抽象和局部视图设计
5.3.3 全局视图设计
5.4 逻辑结构设计
5.4.1 逻辑结构设计的步骤
5.4.2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5.4.3 逻辑结构的优化
5.4.4 设计用户子模式
5.5 物理结构设计
5.5.1 存取方式的选择
5.5.2 存储结构的确定
5.6 数据库实施、运行和维护
本章小结
习题五
第6章 数据库安全和完整性
6.1 概述
6.2 数据库的安全
6.2.1 用户标识与鉴别
6.2.2 存取控制
6.2.3 视图
6.2.4 数据加密
6.2.5 跟踪审计
6.2.6 统计数据库的安全
6.3 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
6.3.1 完整性语义约束
6.3.2 完整性语义检查
6.4 SQL的完整性控制
6.4.1 域完整性
6.4.2 实体完整性
6.4.3 参照完整性
本章小结
习题六
第7章 数据库系统的恢复和并发控制技术
7.1 事务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7.1.1 事务的基本概念
7.1.2 事务的ACID特性
7.2 数据库恢复
7.2.1 故障的种类
7.2.2 数据库恢复技术
7.2.3 恢复策略
7.3 并发控制
7.3.1 并发操作引发的问题
7.3.2 调度的可串行性
7.4 基于封锁的并发控制技术
7.4.1 封锁
7.4.2 封锁协议
7.4.3 两段锁协议
7.5 死锁
7.5.1 死锁预防
7.5.2 死锁的检测和处理
7.5.3 饥饿
本章小结
习题七
第8章 数据库技术发展动态
8.1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8.1.1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8.1.2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特征
8.1.3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查询
8.1.4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并发控制
8.1.5 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OODBMS
8.2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8.2.1 分布式数据库及其分类
8.2.2 分布式数据库的分级结构
8.2.3 数据分布
8.3 并行数据库系统
8.3.1 并行结构模型
8.3.2 数据分置与数据偏斜
8.4 其他数据库
8.4.1 模糊数据库
8.4.2 模糊演绎数据库
8.4.3 空间数据库
8.4.4 统计与科学数据库
8.4.5 时态和历史数据库
8.4.6 实时数据库
8.4.7 主存数据库
8.4.8 移动数据库
8.4.9 多媒体数据库
8.4.10 主动数据库
8.4.11 工程数据库
8.5 数据仓库
8.5.1 什么是数据仓库
8.5.2 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
8.5.3 数据仓库系统的三个工具层
8.5.4 数据仓库的关键技术
本章小结
习题八
第9章 SQL Server 2005概述
9.1 SQL Server 2005简介
9.1.1 SQL Server 2005的发展历程
9.1.2 SQL Server 2005的架构
9.1.3 SQL Server 2005的版本
9.1.4 SQL Server 2005的特性
9.2 SQL Server 2005安装
9.2.1 SQL Server 2005的软硬件环境
9.2.2 安装SQL Server 2005的安全注意事项
9.2.3 安装SQL Server 2005的方式
9.2.4 以安装向导方式安装SQL Server 2005
9.2.5 以命令行方式安装SQL Server 2005
9.2.6 以升级方式安装SQL Server 2005
9.2.7 确定是否已经安装了SQL Server 2005
9.3 SQL Server 2005管理工具
9.3.1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9.3.2 配置SQL Server 2005
9.3.3 报表服务配置
9.3.4 SQL Server Profiler
9.3.5 数据库引擎优化顾问
9.3.6 命令提示实用工具
9.3.7 商业智能开发工具
9.4 SQL Sever 2005对象
9.4.1 数据库对象
9.4.2 数据表类对象
9.4.3 数据库关系图对象
9.4.4 视图类对象
9.4.5 同义词对象
9.4.6 可编程性类对象
9.4.7 存储类对象
9.4.8 安全类对象
本章小结
习题九
第10章 SQL Serer 2005数据库系统开发
10.1 数据库系统开发模式
10.1.1 数据库系统结构
10.1.2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10.1.3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0.2 ASP.NET基础
10.2.1 ASP.NET
10.2.2.NET框架
10.2.3 ASP.NET应用程序的组成
10.2.4 ADO.NET模型
10.2.5 数据Web控件
10.2.6 常用控件
10.3 配置ASP.NET开发环境
10.3.1 安装IIS
10.3.2 配置IIS
10.3.3 安装Visual Studio 2005
本章小结
习题十
第11章 基于ASP.NET的图书管理系统
11.1 创建SQLServer2005数据库
11.1.1 创建数据库
11.1.2 创建数据表
11.1.3 创建存储过程
11.2 创建图书管理系统网站
11.2.1 IIS服务器创建网站
11.2.2 用VisualStudio2005来创建一个网站
11.3 公用模块编写
11.3.1 数据库连接编写
11.3.2 数据库操作DataBase类
11.3.3 图书信息Book类
11.3.4 借还Borrow类
11.3.5 用户信息Llsers类
11.4 登录模块
11.4.1 登录模块界面
11.4.2 登录模块设计
11.4.3 页面框架设计
11.5 系统管理员管理
11.5.1 系统管理员管理平台界面
11.5.2 用户管理
11.5.3 图书管理
11.5.4 图书类别管理
11.5.5 出版社管理
11.6 图书管理员管理
11.6.1 图书管理员管理平台界面
11.6.2 管理员信息
11.6.3 借还图书管理
11.7 读者管理
11.7.1 读者管理平台界面
11.7.2 读者信息
11.7.3 借阅信息管理
本章小结
习题十
参考文献
……
序言 数据库技术是当前计算机领域中应用最广泛、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由于数据库系统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数据库课程已成为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数据库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以数据建模和DBMs核心技术为主,具有相当规模理论体系和实用技术的一门学科,成为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库系统从早期的层次数据库系统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发展到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目前进一步发展的热点问题是新型数据库系统及相应的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
本书详细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它是作者在多年数据库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作者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对数据库的内容把握准确,多年来一直从事数据库的设计、开发和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和数据库应用的实践经验。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把作者多年来从事有关数据库的教学体会和在科研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数据库实用技术以案例驱动的形式介绍给读者,以实例“图书管理系统”贯穿始终,除在书中给出系统的主要代码外,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网站上还给出了系统实现的完整代码,供读者下载参考,目的是让读者真正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和应用水平。本书还介绍了数据库的最新研究发展和最新技术,以了解其飞速发展的状况。
文摘 插图:

数据库的维护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库运行时记录工作日志,监视数据库的性能。完成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功能。重组是指DBMS提供重组程序用来重新整理零乱的数据库,以便回收已删除数据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并把记录从溢出区移到主数据区的自由空间中。重构功能是指.DBMS提供重构程序用以改善数据库的性能,在动态环境中,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数据库使用的模式与最初设计的模式有了改变,或原来构造的实体联系方法需要改变,或新的应用要求增加新的数据类型。此时,数据库出现性能下降的趋势。为了改善数据库的性能,需要对数据库进行重构。通常把在逻辑模式和内部模式上的改变称为“重构”。数据库的重组与重构是有区别的。重组一般不会影响现有的应用程序,而重构则可能对应用程序有所影响。除上述之外,DBMS还要具备数据库的恢复功能。由于硬件和软件的故障,或操作上的失误等原因导致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故障,致使数据库中数据或某些程序失效。DBMS的故障恢复功能就是为这种情况提供最有效的措施和有力的工具,如提供转储和检查点等手段。故障恢复功能可把故障造成的影响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并让系统以最快的速度排除故障,恢复并重新启动数据库系统,使故障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
(4)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DBMS要分类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包括用户数据、数据字典、存取路径等。要确定以何种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在存储设备上组织、存储这些数据,如何实现数据之问的联系,以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和存取效率。
(5)通信功能。DBMS具有与操作系统的联机处理、分时系统及远程作业输入的相应接口,负责处理数据的传送。对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还应包—BMS与网络中其他软件系统的通信功能、数据库之间的互操作功能。
2.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满足的要求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目标是提高数据管理能力,改善数据处理性能,使用户能方便灵活地处理和使用数据。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容易使用。由于数据处理的应用范围广,用户较多,这些用户大多是非数据库方面的专业人员,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在操作方面简单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