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当代公共关系学

发布时间: 2010-04-17 07:43:03 作者:

 当代公共关系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页码:50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63815228/9787563815227
条形码:97875638152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公共关系系列教材
外文书名:CONTEMPORARY PUBLIC RELATION

内容简介 《当代公共关系学》是关于介绍“当代公共关系学”的教学用书,《当代公共关系学》中具体包括了: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程序、CIS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公共关系活动推动品牌发展的途径、公共关系广告宣传、聚会与庆典礼仪、新闻发布稿的写作、网络公关中的舆论管理等内容。
作者简介 汪秀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关系学》主讲教师;首都职工职业素质教育工程《企业运营与发展》课题组组长兼主讲;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1982年毕业于辽宁财经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赴加拿大圣弗朗西斯-西维尔大学做市场营销学访问学者。
主讲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多年来主要从事品牌学、企业品牌建设的研究与指导工作。
承担、指导企业策划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8部,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
目录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第一节公共关系概念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畴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公共关系产生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公共关系代表人物
第四节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
第五节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公共关系观念
第一节对公共关系观念与理念的理解
第二节公共关系观念的演进
第三节公共关系观忿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现代公共关系观念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管理性职能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传播性职能
第三节公共关系的决策性职能

第五章公共关系组织机构
第一节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类型
第二节公共关系部门
第三节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第六章公共关系工作人员
第一节公共关系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公共关系工作人员的角色定位
第三节公共关系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第七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第一节公共关系调查研究
第二节公共关系计划管理
第三节公共关系信息传播
第四节公共关系效果评估

第八章公共关系策划研究
第一节公其关系策划的基市含义与基市特征
第二节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公共关系策划书的编写

第九章公共关系与CIS战略
第一节CIS的基市含义
第二节企业理念识别系统
第三节企业行为识别系统
第四节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第五节CIS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十章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第一节企业危机事件的基市特征
第二节企业危机事件的成因
第三节企业危机的防范
第四节企业危机的处理

第十一章公共关系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理解
第二节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与分类
第四节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约束机制

第十二章公共关系与品牌建设
第一节公共关系工作对品牌建设的作用
第二节公共关系规律约定品牌建设
第三节塑造品牌形象的基市保障
第四节公共关系活动推动品牌发展的途径

第十三章公共关系工作与活动
第一节公共关系日常工作
第二节公共关系专项活动
第三节公其关系活动类型

第十四章公共关系新闻传播
第一节新闻传播的特征
第二节新闻活动的开展
第三节新闻媒体的选择
第四节公关新闻的策划

第十五章公共关系广告宣传
第一节公共关系广告的特点与功效
第二节公共关系广告的类型
第三节公共关系广告的基市原则
第四节公共关系广告的制作程序
第五节公其关系广告的效果检测

第十六章公共关系礼仪
第一节公共关系礼仪概述
第二节公共关系交谈礼仪
第三节日常交往礼仪
第四节聚会与庆典礼仪
第五节外事往来礼仪

第十七章公共关系文案工作
第一节公关文宰写作的基础
第二节新闻发布稿的写作
第三节公关公文的写作

第十八章公共关系网络运营
第一节公其关系网络运营的含义
第二节公共关系网络运营的形式
第三节网络公关中的舆论管理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建立在哲学理论、管理理论、传播理论、新闻理论、营销理论、策划理论、控制理论等多门学科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之中。从联合国机构到各国政府,从党政组织到民间团体,从军队到地方,从文、体、教、卫到农、工、商、服,无不需要公共关系思想的指导和公共关系运用手段的支撑。公共关系在现实中的普及状况与应用价值已经达到了无孔不入、无所不包的程度。这就是公共关系学乃至公共关系实践之所以会形成巨大的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公共关系从引进、吸收、借鉴、消化,到研究、探索并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其间经历了28年的历史。令人兴奋的是,在这28年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从盲目追求,到热潮迭起,再到稳步提高的过程。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走向成熟的过程,是推动中国公共关系向更高水准迈进的过程。如今,中国的公共关系正处在一个创新发展和稳步提高的过程之中。
现如今,中国的公共关系教育工作者在系统地培养着未来的公关人才,表现为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性,如从大专层面到本科层面.再到研究生、博士生层面;中国的公共关系研究者在不断地思考着中国公共关系的理论体系与深层结构,并不断地推出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公关理论与著作,用于教学研究,用于指导实践:中国的公共关系实践操作者在不断地运行着公关理论.为自己的组织塑造着良好的形象,解决着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危机。
文摘 (一)公共关系与经营管理的关系
诚然,公共关系活动在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管理职能,但并不能由此将它限定在经营管理的范畴,更不能说它是一门管理学。
首先,从其性质的角度来分析,现实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而公共关系活动则是组织或企业的社会活动。
其次,从其工作对象的角度来分析,组织或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对象是组织或企业一切可控制的因素,包括人、财、物各要素,产、供、销各环节等,而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仅仅是人。这里的人,既有可控制的一面,又有不可控制的一面。对于组织或企业内部公众来说,其可控制的一面大于不可控制的一面,组织内部有各种规章制度在约束着内部公众;而对于组织或企业外部公众来说,则是不可控制的一面大于可控制的一面,组织对其外部公众只能采取协调、沟通、教育、引导的手段来开展工作。
最后,从其范畴的角度来分析,组织或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仅仅限制在组织或企业内部,而公共关系工作既包括组织或企业内部的工作,又包括组织或企业外部的工作,它在组织或企业的内部与外部、自身与社会之间承担着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广结善缘、谋求发展的责任。
(二)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有着共同的活动对象--顾客,但顾客只是公共关系活动对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是全部。公共关系的活动对象除了顾客公众之外,还包括职工公众、股东公众、媒介公众、政府公众、社区公众、社团公众、经营者公众、竞争者公众、名流公众、国际公众等。同样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同样最终都要影响和决定一个组织或企业的成功与失败,但市场营销的主要作用是要带来一个组织或企业与其特定的公众--消费者或用户之间的物质交换;而公共关系的主要作用是要带来一个组织或企业与公众之间,通过信息交流而达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和利益上的满足。市场营销认定人们的需求,并提供产品,通过一次性交易过程来满足这种需求;公共关系认定组织或企业与公众双方的要求,并传递信息,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公众对组织或企业的信任和接纳。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分析,公共关系活动可以成为组织或企业促进产品销售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产品促销只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一个目的,而不是最终目标,公共关系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在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建立良好的组织信誉,树立更好的组织形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非营利性组织中市场营销活动和公共关系活动确有相似之处,但也不能完全等同,它们的区别在于市
……
后记 历时两年多的一部公共关系学著作终于收笔了,这也许是我研究公共关系学20余年的一个最好总结,因为按照新的规定,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退休之前还有好多事情需要做,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再撰写公共关系学方面的著作了。
1989年,我的第一本公共关系学书籍《公共关系实用技巧》出版。此后,在1990年出版的《公众关系学原理与应用》一书中,我提出了公共关系的四大要素理论、公关咨询工作模式、公关人员选拔的基本原则、公关人员能力测定100题等对公共关系的理论界定及操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与方法。这期间,许多公关同仁与朋友提出了诸多意见、评价与建议,在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之余,也正好借本书的出版,对许多存疑之处给出相应的补充与解答。尤其是对公共关系四大要素中“管理职能”的界定,我一向认为这是公共关系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坚信自己的认识。如果说当初我提出这一思路是基于我所学专业和所研究领域的考虑,时至今日,通过多年审慎的思考和对实践操作的总结,我已充分认识到了当初思想的正确性,同时也庆幸这一思想的出台,为我研究公共关系问题奠定了完备的理论基础。本书第四章专门对管理职能进行了论述,认定公共关系管理职能包括对组织内部公众实施的管理、对组织外部公众实施的管理、对公共关系工作过程实施的管理等。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对公共关系要素的必要补充,更是公共关系思想的升华和对公共关系理论的修订。
在写作过程中,由于电脑病毒的侵袭,很多特别满意的思想火花和创造激情成为无法挽回的损失,这是我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留下的最大遗憾,也可能是终生的遗憾。
本书按照理论篇、实务篇和技巧篇的思路推进,三部分互相照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组合。从表现形式上看,这一组合与我1990年出版的《公众关系学原理与应用》一书的框架相吻合,但实际内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对公共关系策划的研究、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新理论与新思路的界定,对CIS战略运行的指导,对公共关系品牌问题的分析,对公共关系新闻、广告等内容的再认识,以及对公共关系网络运行的思考等均是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理论的高度、时代的高度和实践积累的高度)进行的重新思考与重新定位。
读书人网 >社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