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页码:13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世纪山水文化
内容简介 《中华国学百部:大学.中庸》讲述了:《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大学》以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性和完善人格修养的过程,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认为,治国、平天下应以德为本《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关键,二书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编辑推荐 《中华国学百部:大学.中庸》是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大学
大学
中庸
中庸
附:论语名句
论语名句
……
序言 《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二篇,《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认为,治国平天下应以德为本。《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关键。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在唐以前并没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至唐代,韩愈等引用《大学》,开始为人所注目。到宋代,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非常重视《大学》,称之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后来朱熹又在二程基础上,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朱熹对《大学》的解释,是一种重新阐释,换言之,是从理学角度的新解。充分体现了心性之学,使《大学》升华为哲学。从此理学不仅接续道统之传,还有了自己的规模和节次。
文摘 插图:


【译文】
朱熹说,上面一段是传文的第八章,是解释“修身齐家”的。
【赏析】
修身与齐家均为“八条目”所述的内容,按本章所论,要“齐家”就必须先修身,因此此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了身不修的原因,第二部分引用谚语说明身不修不可以齐家。
由于人们的情感有所偏颇,如对于他所亲爱的人就特别喜欢,对于他所讨厌的入就特别厌恶。这种“偏爱”、“偏恶”的感情往往不利于家庭成员的团结,推及社会,就不利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所以我们必须“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必须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标准“孝悌”、“忠恕”来约束自己,尽量避免那种“爱、恶、敬、惰”等偏颇感情的流露。一切按“中庸”之道来行事,按“忠恕”来接待人,只有这样自身才能得到良好的修养。作者在这里引用和阐发了儒家倡导的中庸思想,以中庸之道作为“修身”的标准和“齐家”的准则,认为人们只有真正领会和贯通中庸思想的实质,才能达到“齐家”的目的。这里也显示出了儒家思想与一般宗教的不同,因为它不只局限于个人的内德修养,更注重强调其学说的社会功用性;它并不满足于个人成德,而是要使天下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成为有道德的入,成就天下大治,以作为其学术所能实现的理想而奋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