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西藏百户家庭调查

发布时间: 2010-04-18 03:06:50 作者:

 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西藏百户家庭调查报告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
页码:556 页
出版日期:1996年07月
ISBN:9787800572821
条形码:978780057282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西藏百户家庭调查报告》内容简介:“西藏百户家庭调查”是一九九五年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重点科研项目,由社会经济研究所具体牵头组织实施。参加这项课题的除本中心社会经济所、科研处、图书馆、历史宗教所的十一位同志之外,还邀请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政治学和行政学系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共四位中青年同志。我们实施这项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全面深入调查,客观、具体、生动地描述并反映四十多年来西藏社会的变迁,从而更好地宣传西藏、发展西藏,让世人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西藏。
编辑推荐 《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西藏百户家庭调查报告》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牧区篇
第一章 从游牧到定居:西藏牧民家庭变迁
一、安多的生态与人文环境
二、安多社会及经济的变迁:1951~1994年
三、牧民家庭经济及其发展
四、牧民居住方式的变化
五、牧民家庭消费支出
六、牧民对家庭经济状况和劳动条件的自我评价

第二章 安多牧民家庭畜牧经济四十年变迁
一、1959年前安多牧民家庭经济
二、民主改革后的安多牧民家庭经济
三、文革时期的安多牧民家庭经济
四、改革开放以来安多牧民家庭经济的变迁
五、结语

第三章 牧区家庭物质生活的变迁
一、服饰变化
二、饮食变化
三、居住变化
四,日用品的变化
五、闲暇生活
六、婚俗及生活观的变迁

第四章 牧区的家庭与妇女
一、牧民家庭分工与妇女地位
二、婚姻家庭关系中的牧民妇女
三、生育与妇女的健康保护
四、牧区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与妇女进步

农区篇
第五章 班村的变迁——西藏农村社会的缩影
一、封建农奴制下的班村
二、民主改革和公社时期的班村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班村

第六章 班村家庭经济发展与问题
一、概况
二、民主改革前后以及公社时期的家庭经济状况
三、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经济状况
四、问题与讨论

第七章 班村家庭生活方式的变迁
一、家庭物质生活的变化
二、家庭宗教生活的变化
三、人生礼仪过程中的生活方式
四、传统节日中的娱乐生活方式

第八章 班村人口发展与婚姻家庭的变迁
一、人口发展
二、婚姻
三、家庭

第九章 达村经济与家庭物质生活的变化
一、达村概况
二、达村人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
三、达村经济的变化

城市篇
第十章 拉萨市鲁固居民的人口与婚姻家庭
一、地名及地理位置
二、家庭与人口
三、婚姻与家庭关系

第十一章 拉萨市鲁固居民的家庭物质生活变迁
一、家庭经济的起步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三、财产积累增加
四、家庭收入水平和结构的变化
五、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变化
六、结语

第十二章 拉萨市鲁固屠民的宗教生活s家庭教育
一、宗教信仰及宗教生活
二、家庭教育
第十三章 雪村:布达拉宫下的城市居民

综合篇
第十四章 西藏家庭结构和功能变迁初探
第十五章 西藏家庭与经济——三个个案的比较
一、牧区、农区和城区的家庭经济生活及比较
二、问题和讨论

第十六章 当代西藏婚姻状况的几点分析
一、已婚人口的状况
二、择偶观念与婚姻途径的变化
三、婚姻登记与婚姻制度
四、生育观念的变化
五、结语

第十七章 家庭宗教信仰的变迁——城市、农区、牧区的比较分析
一、家庭宗教信仰的基本概况
二、宗教活动的内容及仪式
三、三个地区的家庭宗教信仰特点
四、家庭宗教信仰的变化

第十八章 西藏政治文化观念与政治参与
一、西藏政治文化的制度背景:变迁与特征
二、西藏社会政治认知的描述与分析
三、西藏居民的政治参与及政治信息的获取方式
附录:《西藏百户家庭调查》个案选”
后记
……
文摘 插图:


7.改革开放以前,西藏的传播媒介以广播和报纸为主,许多偏远的农村牧区以看不到报纸、听不到广播,信息闭塞。改革十多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数量、种类、占有量也多起来。收音机、收录机、电视机开始进入普通老百姓家中,不再以奢侈品面目出现。在距拉萨市几百公里之外,海拔5000米以上的安多腰恰乡被调查的46户牧民家中就有21台录音机和19台收音机,绝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后购买的。现在许多牧民就是通过这些收、录机知晓国内外大事,它消除了偏僻牧区与外界的隔阂。江孜班村过去是一个由家奴组成的贫困村落,40多年后的今天,该村也有收录音机37台、电视机13台。在拉萨市,看电视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调查的鲁固居委会45户家庭就有35台彩电和14台黑白电视机。电视机、收录机进入西藏家庭,不但大大地活跃了农村牧区和城市居民的业余生活,而且它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在深入农牧民和城市居民的心理内层,冲击着人们的许多陈旧的价值观念,无疑会对未来西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8.本书有几章专门讨论婚姻家庭问题,这个问题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调查和研究。根据我们这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自民主改革起,西藏的家庭人口规模总的来讲是逐渐缩小,家庭结构缓慢地向着核心化方向发展。
但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牧区的家庭人口规模出现了扩大的趋势,家庭结构中大家庭或扩大家庭有增加的势头。例如,江孜班村的户均人口从改革前的5.4人增加到改革后的6口人,7人户以上的大家庭也明显增加,主干家庭从28.57 %增加到38.64%。
后记 1995年12月,这部书的初稿完成后,经格勒、周大鸣、郭正林三同志通稿修订并打印分送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审阅。1996年3月和4月,根据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初稿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尽管如此,书中难免还有不足,尚祈读者明鉴。
本课题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出并予资助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1995年重点科研项目。国务院新闻办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领导同志自始至终对这项课题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他们不但多次亲自参加了修改调查问卷的讨论,而且在百忙中抽空亲自审阅该书的初稿,并提出了不少宝贵的修改意见,没有他们的指导和关心,这项课题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完成。
最后,我们必须感谢西藏自治区外宣局,拉萨市委和拉萨市城关区鲁固居委会,日喀则地委、江孜县委及江热乡政府,那曲地委、安多县委及腰恰乡政府等单位领导和下属部门为我们实地调查大开绿灯,提供方便,使我们的课题调查任务得以按时完成。毫无疑问,没有上述单位、领导和朋友们的关心支持,我们也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这项重点科研课题,特此一并致谢。
读书人网 >家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