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第2版)

发布时间: 2010-04-18 04:37:59 作者: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页码:21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563520527
条形码:97875635205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精品课程“通信原理”配套实践教材,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通信工程专业教材

内容简介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第2版)》以目前国内流行的《通信原理》教材为蓝本,参考了多所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标准(大纲),选择了50多个代表性实验内容,以JH5001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为平台,通过基本实验、综合性系统实验、提高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及课程设计指南形式,涵盖了通信原理课程主要实验内容,是一本指导学生实验、课程设计及电子设计与制作等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实用性书籍。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理论”、“通信系统”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用书,也可供高校师生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第2版)》:国家精品课程“通信原理”配套实践教材,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通信工程专业教材
目录
概述
第1部分 验证性基本实验
实验1 AMI/HDB3码型变换
实验2 CMI码型变换
实验3 FSK传输系统
实验4 BPSK传输系统
实验5 DBPSK传输系统
实验6 汉明码系统
实验7 PAM编译码器系统
实验8 PCM编译码器系统
实验9 ADPCM编译码器系统
实验10 CVSD编译码器系统
实验11 帧成形及其传输
实验12 帧同步提取系统
实验13 模拟锁相环模块
实验14 数字锁相环
实验15 用户环路接口
实验16 双音多频检测
实验17 RS422接口
实验18 RS232接口

第2部分 综合性系统实验
实验1 电话交换呼叫处理通信系统
实验2 时分复用通信系统
实验3 CMI线路编码通信系统
实验4 HDB3线路编码通信系统测试
实验5 汉明纠错编码通信系统测试
实验6 BPSK/DBPSK调制+汉明码系统测试
实验7 同步数据传输通信系统测试(1)
实验8 同步数据传输通信系统测试(2)
实验9 计算机数据传输通信系统测试
实验10 移动衰落信道通信系统测试

第3部分 提高创新性实验
实验1 可变分频器实验
实验2 m序列产生实验
实验3 噪声信号的产生
实验4 复接实验
实验5 帧同步实验
实验6 扰码实验
实验7 解扰实验
实验8 BPSK相位调制实验
实验9 QPSK相位调制实验
实验10 CMI编码实验
实验11 CMI译码实验
实验12 卷积编码器实验
实验13 CDMA扩频调制实验
实验14 CDMA扩频解调实验

第4部分 自主设计性实验
实验1 数字基带信号产生及传输系统性能仿真
实验2 窄带高斯白噪声仿真
实验3 AM/DSB/SSB调制系统
实验4 残留边带调制(VSB)
实验5 FM调频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实验6 2ASK传输系统
实验7 采样定理与PCM编译码
实验8 AWGN信道+汉明码系统性能仿真
实验9 码分多址通信
实验10 数字基带和频带传输系统仿真

第5部分 课程设计指南
题目1 PCM编码器
题目2 DSB/AM信号调制器
题目3 连续波2DPSK信号调制器
题目4 平方环法提取载波同步信号
题目5 数字锁相法提取位同步信号
题目6 逐码移位法实现帧同步
题目7 变参信道的计算机仿真
题目8 4PSK/4DPSK调制解调系统仿真
题目9 低通型信号的采样
题目10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与码间串扰
附录1 JH9001A误码测试仪简介
附录2 TDS1000系列数字存储示波器简介
附录3 实验系统测试孔位置状态图
附录4 实验系统跳线默认位置状态图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已经先后印刷了6次,在近20多所高校使用,使我们备受鼓舞。在第1版教材使用期间,作者与多所高校使用此教材的老师就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获得了有益的建议;同时随着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发展需要,一些内容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修正。
第2版保持了原第1版的风貌与格式,内容上尽量避免进行大幅度的变动。第2版与第1版相比,改动的内容如下。
1.全书内容由原来的4部分变为5部分,增加了自主设计性实验部分,共提供了10个实验项目,以适应学员实际能力培养的需要。
2.将原来第4部分内容,变为第5部分,并增加了2个课程设计题目。
3.在附录中增加了实验系统中测试孔位置状态图和跳线默认位置状态图。
4.对原书各章中的个别错误之处进行了更正。
第2版中,陈校平、薛凤凤编写了第4部分和第5部分内容,并校对了全书文稿,修改了原书中的错误,最后达新宇对全书进行了统稿。
该教材是国家精品课程、全军百门优质课程“通信原理”课程所采用的实践性教材,与该教材配套的资料有:
理论教材《通信原理教程》(第2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供教师使用的“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电子教案;
通信原理网络课程;
通信原理习题集;
通信原理习题解答。
欢迎各位老师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E-mail:daxinyu@2008.sina.com,daxinyu@vip.sina.com。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文摘 插图:


5.锁定检测信号观测
将跳线器KP01设置在2-3位置,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256 kHz的TTL信号送入数字信号测试端口J007,用示波器观测锁定检测点TPP07的波形。调整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使环路失锁和锁定,记录TPP07点的波形变化。
6.同步带测量
(1)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256 kHz的TTL信号送入数字信号测试端口J007。用示波器同时测量J007、TPP04的相位关系,测量时用J007作为同步信号;正常时环路锁定,两信号应为同步。
(2)缓慢增加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直至J007、TPP04两点波形失步,记录失步前的频率。
(3)将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调整为256kHz,使环路锁定。缓慢降低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直至J007、TPP04两点波形失步,记录失步前的频率。
(4)计算同步带。
7.捕捉带测量
(1)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256 kHz的TTL信号,送入数字信号测试端口J007。用示波器同时测量J007、TPP04的相位关系,测量时用J007作为同步信号;正常时环路锁定,该两信号应为同步。
(2)增加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使J007、TPP04两点波形失步;然后缓慢降低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直至J007、TPP04两点波形同步。记录同步一刻的频率。
(3)降低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使J007、TPP04两点波形失步;然后缓慢增加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直至J007、TPP04两点波形同步。记录同步一刻的频率。
读书人网 >电子与通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