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青龙

发布时间: 2010-04-18 05:24:18 作者:

 青龙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220 页
出版日期:2002年12月
ISBN:7806684115
条形码:978780668411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四灵文化丛书

媒体推荐 序言
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象征性。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是直观的、联想的、朦胧的,因而也是艺术的。它靠的是感觉,而不是逻辑分析、概念演绎等。因此,倘若有人仅仅把“昆仑”看作一座山,把“黄帝”看作一个人;那么,他实在是不太了解中国文化。
同样,仅仅把龙、凤凰、白虎、玄武,看作是四种或五种动物,也是不足取的。这四种灵物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包孕了中国人的许多原始崇拜,是中国历史上深入人心的象征物,妇孺皆知的四种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历史中,龙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象征物。它那硕大无比的身躯、雷霆万钧的威力、神幻莫测的变化、昂首屈背的雄姿,曾激起中华民族多少动人的想象,点燃起多少崇敬、恐惧、希冀、迷茫等情感的火花。在它的身上,凝聚了民族的共同心愿,象征着民族的共同性格。难怪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
龙,堪称中国的民族祖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凤凰是最美好的象征物,几乎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灵物。凤凰最早、最基本的原形是鸷鸟,一种鹰类的猛禽。显然,它也会给人带来灾难与不幸。应该说,灵物崇拜产生,总是与人类对自然力的恐惧联系在一起的,原始的凤凰崇拜并不例外。可是,人们又时刻在追求一种完美、一种精神升华,因而逐渐将凤凰美化为光明之神、幸运之神、幸福之神,成为四灵中独特的形象,一位不可多得的至善之神。然而,正因如此,凤凰也成了四灵中最软弱无能的神,神格最低。昊昊天廷中,它连个神位都没有,只配充当神的坐骑,一种精致的装饰品。在人间,它虽然贵为皇后的象征,其实也只是帝王的陪衬,仍属于高级花瓶之类。美化的同时,也伴生了弱化和女性化的倾向,凤凰的幸与不幸,全在于此了。
《白虎》是本丛书中最难写的一部了,因为要找出纯粹的白虎故事,实在太难了。好在中国人崇拜白虎的根子就是虎崇拜,“白”,仅仅作为五行属性、方位概念的标志而外加的、补充的。所以,本书实质上写的是中国的虎崇拜,当然,重点仍然围绕着白虎。
白虎,是中国的战神、杀伐之神;同时还兼有避邪、禳灾、祈丰,以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功能。另外,虎作为一种猛兽,又给人类带来各种祸害。就在希望与恐惧的交织中,形成了白虎崇拜。
玄武是很特殊,也很有趣的一种灵物。四灵之中,惟独它是由两个灵物,即龟和蛇组成的;它的名字却不叫龟蛇,而叫玄武。玄武的人格神,又演化成了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这些,都与其他三灵迥然有别。
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色的意思;冥,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询问祖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示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只是乌龟。
蛇崇拜在古代也是十分兴盛的,蛇那细长、圆形的身躯,常常被比附为男性生殖器。它在地下的生活,以及强大的生命力、繁殖力,使它成为女性和土地的象征。它的冬眠和蜕皮,又被认为具有“再生”的能力,从而成为生死、轮回的象征。因此,最初的生殖神、土地神就是蛇。
……
目录
序言
养龙为业的家族
藏身于殿柱的龙
鲤鱼跳龙门
一个美女的奇异诞生
周处斩蛟
……
文摘 书摘
一个美女的奇异诞生
古人常说,美人倾国,女人是祸水。把国家衰亡的责任推到女人头上,这未免太不公平了。当然,这里并不想辨白是非,只是想追朔一下很早被戴上这顶帽子的一位美女的神异来历,她应该是“亡国祸水”中最无辜的一个。
事情可以追溯一夏代末年,那时,夏王朝“气数”将尽,怪事也就特别多。一天,夏王的大殿上忽然降下雌雄两条龙,当着夏王和众大臣的面,公开交尾,并宣称他们是早已死亡的褒国国君与王后。夏王群臣吓得魂不附体,慌忙请巫占卜,封象表明,杀之、去之、止之,都不吉利。有人异想天开,建议将它们的精液收藏起来,一卜,居然大吉大利。于是,夏王找人将祭品供在两条怪龙面前,把意见刻在简策上,恭恭敬敬的向它们祷告,征求它们的同意。没想到这个办法立竿见影。怪龙忽然不见了,地下只留下一大堆精液。夏王令人取了一个匣子,郑重地将精液收藏起来,存入宫中。
一晃多年,从来没有人敢打开匣子瞧瞧,倒也平安无事。到了周厉王末年,这位贪暴的君主忽然了奇想,竟把匣子打开看看,这一看,闯下了弥天大祸。龙的精液在殿堂上,怎么扫不干净。厉王召来后宫宫女,一齐脱下衣服,精光着身子对精液大声呼喊,以禳除妖邪。谁知道裸女们刚一喊,那精液就聚焦拢来,变成一只黑颜色的大晰蝎,直闯厉王后宫。宫女信吓得惊呼乱逃。有个七八岁的小宫女,才刚换牙,不太懂事,给晰蝎撞了一下,肚子里微微有点感觉,当时也没在意。
谁知道,这一碰却埋下了祸胎。小宫女长大成人,处女居然怀了孕,生下了一个女儿。这孩子来得不明不白,宫女心里害怕,就把她丢弃在宫墙外面。这时,厉王早已死去,已是宣王时代了。
弃婴的事发生了一两年,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北)街市上曾流行一首儿歌:
山桑弓,萁草袋,
灭亡周国的祸害。
这首儿歌到处传唱,传到宫中,连宣王也知道了,他十分惊慌,下令暗中察访此事。就在宫女弃婴那天,乡下来了一对夫妇,大大街上叫卖山桑做的弓和萁草织的箭袋,密探赶紧报告,宣王立即派人捉拿这对夫妇,准备斩除祸根。有个好心人可怜这两位无辜的乡下人,私下透露了内情。夫妇两一听,犹如晴天霹雳,慌忙收拾起货担,拔腿就跑,两人本不熟悉京城,加上慌乱,竟然跑到王府附近来了。
这时,天色已黑,夫妇俩正一筹莫展,忽听得一阵啼哭声,循声找去,捡到了那个神秘的弃婴。夫妇俩带着这个小女孩逃奔到褒国,投靠了一位叫褒
……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