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43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
ISBN:7811172364/9787811172362
条形码:9787811172362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第3版》内容简介:为了适应21世纪对培养高等农业人才的需要,掌握迅速发展的饲料分析的理论和检测分析技术,根据当前发展的趋势,参考国外的教材、AOAC方法、我国现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和相关资料,在《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第2版)教材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了修改和扩充,编写了《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第3版)。
全书共分为13章,包括:绪论,饲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饲料物理性状检验,饲料中常规成分分析,饲料能量、氨基酸、矿物元素、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维生素添加剂、饲料加工质量、酶制剂中酶活性的检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饲料分析中的应用和检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等内容。
与《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第2版)相比,去掉“饲料中违禁药物和加药饲料中药物的检验”一章,增加了“酶制剂中酶活性测定”和“检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两章。由于受教学学时的限制,第8章只介绍了维生素添加剂的测定内容,关于饲料中维生素的测定可参见标准汇编和研究生用教材《高级饲料分析》等。本版教材章节的安排更合理,层次清楚,目录中某些章节列到三级,以便于查找。附录部分增加了《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饲料标签》(GB 10648—1999),《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GB/T 18823—2002),以供教学和生产实际中参考。
在选用的分析方法上,既有国家标准推荐方法或国际公认方法如AOAC,又有快速简便实用的测定方法,便于选择,并能与国际接轨。附有分析仪器的图片,包括最普遍使用和典型的现代分析设备,便于学生参照安装和了解现代分析设备的类型和基本操作规程。每章最后的思考题和参考文献,便于学生课后学习和掌握,有兴趣的学生可通过查阅参考文献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第3版)》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取材新颖而实用。本教材可供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草业科学专业、水产养殖专业师生和科研单位、饲料加工厂及基层畜牧饲料科技人员在教学与工作中参考应用。
编辑推荐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录
1 绪论
1.1 饲料分析与饲料质量检测
1.1.1 概述
1.1.2 饲料工业的标准化
1.2 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等产品的质量变异
1.2.1 自然变异
1.2.2 加工
1.2.3 掺假
1.2.4 损坏和变质
1.3 饲料质量检测方法
1.3.1 显微镜检测
1.3.2 点滴试验和快速试验
1.3.3 化学分析
1.3.4 近红外光谱分析
1.3.5 生物学分析检测
2 饲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1 样品的采集
2.1.1 采样的目的
2.1.2 采样的要求
2.1.3 采样工具
2.1.4 采样的步骤和基本方法
2.1.5 不同饲料样品的采集
2.2 样品的制备
2.2.1 风干样品的制备
2.2.2 半干样品的制备(含初水分测定)
2.3 样品的登记与保管
2.3.1 样品的登记
2.3.2 样品的保管
3 饲料物理性状检验
3.1 饲料的鉴定方法
3.1.1 感官鉴定方法
3.1.2 物理鉴定方法
3.1.3 快速化学鉴定方法
3.2 饲料的显微镜检测
3.2.1 饲料显微检测的原理
3.2.2 显微镜镜检的目的和特点
3.2.3 饲料显微检测所需设备
3.2.4 饲料显微检测的基本步骤
3.2.5 霉菌毒素的显微镜检
3.2.6 常见饲料原料的显微特征
3.3 掺假鱼粉的鉴别
3.3.1 感官鉴别
3.3.2 物理检验
3.3.3 化学分析
附3.1 饲料用鱼粉产品的国家标准
3.4 饲料级氨基酸添加剂真伪鉴别
3.4.1 饲料添加剂DL-蛋氨酸的鉴别方法
3.4.2 饲料添加剂L-赖氨酸盐酸盐的鉴别方法
4 饲料中常规成分分析
4.1 概述
4.2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4.3 饲料中粗蛋白质和真蛋白质的测定
4.3.1 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附4.1 粗蛋白测定推荐方法(定氮分析仪法)
4.3.2 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杜马斯燃烧定氮法
4.3.3 饲料中真蛋白质的测定
4.4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4.4.1 油重法
4.4.2 残余法
附4.2 Tecator公司脂肪测定仪操作步骤
附4.3 滤袋技术在饲料脂肪分析中的应用
4.5 饲料中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测定
4.5.1 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
4.5.2 VanSoest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测定(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测定)
附4.4 滤袋技术在纤维测定中的应用
附4.5 Tecator公司FibertecSystem纤维分析仪操作步骤
4.6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4.7 饲料中无氮浸出物(NFE)的计算——差值计算
4.8 饲料常规分析的局限性
5 饲料中能量的测定
5.1 概述
5.2 总能的测定
附5.1 绝热型氧弹式热量计(美国PARR1281型)简单操作规程
5.3 消化能和代谢能的测定
5.3.1 消化能和代谢能
5.3.2 猪饲料表观消化能的测定技术规程
5.3.3 鸡饲料代谢能测定
6 氨基酸的分析检验
6.1 概述
6.2 氨基酸饲料添加剂质量标准与检验
6.2.1 饲料级DL-蛋氨酸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6.2.2 饲料级L-赖氨酸盐酸盐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6.2.3 液态蛋氨酸羟基类似物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6.2.4 羟基蛋氨酸钙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6.2.5 赖氨酸硫酸盐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6.2.6 饲料级DL-色氨酸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6.2.7 饲料级L-苏氨酸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6.3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6.3.1 仪器设备及分析原理
6.3.2 普通酸水解法(盐酸水解法)
6.3.3 氧化一酸水解法
6.3.4 碱水解法
6.3.5 酸提取法
6.4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
6.5 饲料中有效赖氨酸的测定
7 矿物元素分析
7.1 饲料中钙的分析测定
7.1.1 高锰酸钾滴定法(仲裁法)
7.1.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络合滴定法(快速法)
7.2 饲料中总磷和植酸磷的测定
7.2.1 饲料中总磷的测定(钼黄比色法)
7.2.2 饲料中植酸磷的测定(三氯乙酸法,TCA法)
7.2.3 饲料级磷酸氢钙中磷含量的测定
7.3 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
7.3.1 硫氰酸盐反滴定法
7.3.2 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快速测定,
7.4 微量元素定性分析与点滴试验
7.4.1 预混料中微量元素的定性检测
7.4.2 矿物质及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的点滴试验
7.5 饲料级微量元素添加剂的测定
7.5.1 硫酸铜含量的测定
7.5.2 硫酸锌含量的测定
7.5.3 硫酸亚铁含量的测定
7.5.4 硫酸锰含量的测定
7.5.5 亚硒酸钠含量的测定
7.5.6 氯化钴含量的测定
7.5.7 碘化钾含量的测定
7.5.8 碘酸钙含量的测定
7.5.9 氧化锌含量的测定
7.5.10 硫酸镁含量的测定
7.6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饲料中微量元素
7.6.1 概述
7.6.2 动物饲料中钙、铜、铁、镁、锰、钾、钠和锌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7.6.3 饲料和食糜中铬的测定
7.7 饲料中硫的测定
……
8 维生素添加剂的检测
9 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
10 饲料加工质量检测
11 酶制剂中酶活性测定
1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饲料分析中的应用
13 检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附录
参考文献
……
序言 近20年来,我国养殖业和饲料生产规模有了很大发展,但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必须讲究效率(efficiency)和效益(profit)。饲料是发展养殖业的物质基础,饲料成本占养殖生产成本的70%左右。如何选用适宜的饲料原料,配制加工生产价廉质优的各种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等产品,是取得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个优质的饲料产品的生产主要有三个重要环节:首先是选用质优价廉的饲料原料,其次是根据原料的实际各种养分的含量和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进行科学的配方设计,最后是将各种选用的饲料原料按照配方中的比例要求,借助于先进的加工工艺,生产出各项指标符合行业推荐或企业自己制定的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目前,我国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商业性饲料生产企业,从技术的角度都有能力生产出高效优质的产品。但现代饲料工业本身的发展已成为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生产加工行业,它需要高素质的人员、高水平的技术和高质量的设备,使生产的饲料与质量要求保持一致,既营养,又安全,要持续稳定地生产就显得不那么容易。因此,提高产品质量,必须严格质量管理与监测,企业在获得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应加快食品安全的HACCP控制体系的建立,这已成为现代饲料生产企业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措施。
文摘 插图:

3饲料物理性状检验
【内容提要】
饲料的鉴定是指根据饲料的形态特征、理化性质,鉴别饲料原料的种类、质量或混杂物的方法。饲料的鉴定方法有感官方法、物理方法、化学快速方法和化学分析。本章主要介绍感官方法、物理方法、化学快速方法。本章举例介绍了重要饲料原料鱼粉、蛋氨酸和赖氨酸添加剂的鉴别方法。
3.1 饲料的鉴定方法
饲料的鉴定是指根据饲料的形态特征、理化性质,鉴别饲料原料的种类、质量或混杂物的方法。饲料的鉴定方法有感官方法、物理方法、快速化学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其中,化学分析方法为定量分析,其余方法主要为定性分析。
3.1.1 感官鉴定方法
此法是对样品不加以任何处理,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进行鉴定。
(1)视觉。观察饲料的形状、色泽、颗粒大小,有无霉变、虫子、硬块、异物等。
(2)味觉。通过舌舔和牙咬来辨别有无异味和干燥程度等。
(3)嗅觉。嗅辨饲料气味是否正常,鉴别有无霉臭、腐臭、氨臭、焦臭等。
(4)触觉。将手插入饲料中或取试样在手上,用指头捻,通过感触来判断粒度大小、软硬度、黏稠性、有无掺杂物及水分含量等。
感官鉴定是最普通、最初步、简单易行的鉴定方法,经验及熟练是技术人员最重要的检查先决条件,有经验的检验人员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