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15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10029869
条形码:9771002986005
ISSN:100298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文史知识(2009年第5期)》特别关注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文史百题、诗文欣赏、文化史知识、连载: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交流与比较、学林漫话、民俗志、人物春秋、小说丛谈、文学人物画廊、随笔札记、北京文化史谈丛、讲堂实录、研究综述、信息与资料这几个版块组成。
编辑推荐 《文史知识(2009年第5期)》是中文核心期刊期刊中的一期。
目录
特别关注 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
4 “五四”是上道分水岭
8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系统的建构——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
文史百题
24 从“胸有成竹”到“胸无成竹”——文人画理论的发展和深化
31 黄遵宪:诗界革命的巨擘
41 “五四”前后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早期话剧
诗文欣赏
47 落花消息费传递
51 读江浞(南台酒家题壁)诗
文化史知识
54 杞国寻踪
63 说说敦煌写本S.6557中的“鬓局”
连载: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
67 交通近代化与公共秩序(二)
交流与比较
72 曾朴与法国文化的世界
79 那珂通世、林泰辅与清末民初的中国学界
学林漫话
85 一代词宗与一代词的综合——民国四大词人之一:夏承焘(一)
92 记夏承焘老师一次讲学活动的前前后后
民俗志
100 守望传统节俗的精神家园——谈有关蛋的文化习俗
人物春秋
106 不废江河万古流——隋代杰出科学家宇文
小说丛谈
112 无往而不在的面子问题
文学人物画廊
120 凤姐是风月人物吗?——趣话王熙凤(五)
随笔札记
131 鬼诗是怎样生成的?——“鬼话连篇”之五
137 太原的异名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
北京文化史谈丛
141 尹志平与北京道教
讲堂实录
149 经典是这样铸成的(五)——《论语》编辑、流传小史
研究综述
155 清代诗词研究现状刍议
信息与资料
……
文摘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九十周年。“五四运动”这一名称,至今亦已九十周年。它被标识为中国青年的节日,则已七十周年。九十年来,针对“五四”的著述,可谓叠床架屋,数不胜数。中国人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对“五四”的探究与纪念,就因为它是破译现代中国历史奥秘的一把钥匙。诚如著名的五四运动研究专家周策纵先生所说,“不了解这个运动的源流就不能充分理解现代中国的本质、精神和脾性”(《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杜,1996,16页)。
然而,时至今日,恰值九十周年值得隆重纪念的大典之年,却有许多历史学家深感为难,觉得“五四”已经没有什么可说;它的价值、意义和源流已经被前人说尽了。要想讲出点新意.可谓难而又难。
由此,笔者不禁想起沈尹默先生所说“五四”时期是“旧思想与新思想、旧文化与新文化的分水岭”一语(《五四运动回忆录》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79,1003页)。“分水岭”一词,正是各家各派阐释“五四”的最大公约数。无论赞美,抑或咒骂,无不承认“五四”是一道分水岭。也正因为它是一道分水岭,才有赞美与咒骂两大极端。当然,这道分水岭所分的.绝不限于新旧思想、文化两大断面,因为它早已演变成为“全民族的运动”,因而是整个近代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既然是分水岭,就具有蓄积和宣泄、流动和转向两个方面。我们看到“五四”之所以由“事件”大为“运动”,由“学生运动”展为“民族运动”,正是鸦片战争后各种历史因素蓄积的结果。因此,讲五四运动的“来龙”,至少不能脱离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不能脱离对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深刻体认。讲五四运动的“去脉”,尤其不能脱离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深刻认知,以及它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深刻改变。当“五四”带着历史蓄积的能量蓬勃而来时,它凝聚了历史的合力。而当它向下宣泄时,则产生了分流与分化。究竟哪支流脉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方向,预示着中国的未来,那是要“出水才见两腿泥”的。
有趣的是,当“五四”一登场便被定性为一场爱国运动时,有人却发现它“一股脑地反对中国旧文化”;当“五四”作为一场反帝运动的特性被强调时,有人又指出它“盲目地崇拜西洋新文化”。“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难道不是一对矛盾吗?对此,杨振声先生道中了其中的奥妙:“外抗强权。而又欲学其致强的原因,故一切吸收;内伤贫弱,而又欲消灭其贫弱的来源,故一切打倒。”(《五四运动回忆录》下,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