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2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101070310/9787101070316
条形码:97871010703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8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华遗产乡土系列之二
内容简介 《乡土屏南》介绍的是屏南的乡土文化。屏南,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鹫峰山脉中段,总面积1471平方公里。县政府所在地古峰镇,距宁德市105公里,离省会福州市173公里。全县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有7条主要溪流和180多条支流。
清雍正十三年(1735),屏南从古田分出设县,县治所在地双溪位于翠屏山之南,雍正皇帝赐县名为“屏南”。分别与古田、蕉城、周宁、政和、建瓯接壤。
境内重峦叠嶂,溪流纵横,景观奇特。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举世无双的浅水广场白水洋、人间仙境鸳鸯溪,生态完好的天星山国家森林公园,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成片水松林和戏曲活化石四平戏、古廊桥、古民居、古寺庙等自然文化遗产。
2006年以来,屏南万安桥、千乘桥、百祥桥被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福桥、广利桥等9个项目被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乎戏,平讲戏、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双溪铁枝被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甘国宝故事传说等9个项目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村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头村和双溪镇被列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镇);屏南县还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戏曲),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简介 刘杰,1970年生于重庆。1993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进入广州佘睃南建筑师事务所工作,1998年获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200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1995年起,开始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建筑与古典园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同时致力于中国南方古代木构和乡土建筑的研究,曾出版《乡土中国——泰顺》、《库村》、《中国建筑环境生态观》(合著)等著作。2003年起,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并有成果《江南木构》(中英文版)、《泰顺廊桥》(合著)、《乡土寿宁》等问世。
周芬芳,1959年生于福建省屏南县。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曾任教师、乡镇宣传委员、县委报道组组长、乡长、乡镇党委书记、副县长等职,现任中共屏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多年来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研究、保护工作.主编《屏南特色古文化》、《中国白水洋》(画册),参与主编《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参与编写“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本资料。《濒危剧种四平戏的保护与发展》(省二等奖)、《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木拱廊桥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等多篇论文被收入有关文集或出版,多次应邀参加中国四平腔学术研讨会、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农民文化需求研讨交流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并做大会发言。
编辑推荐 《乡土屏南》是新文化的一个出色的成果。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屏南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节 历史地理
历史沿草
地理气候
第二节 自然景观
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天星山国家森林公园
第二章 古镇与古村
第一节 双溪古镇
第二节 古村落
下村
头村
棠口村
长桥村
岭下村
寿山村
柏源村
北乾村
龙潭村
巴地村
第三章 民居与宗祠
第一节 民居概述
第二节 典型民居
双溪盖屏户
双溪宋宅
双溪周宅
北乾佛仔厝
古厦花厅
岭下太府堂
棠口曰月厅
棠口周大权宅
涤下甘宅
小梨洋甘国宝故居
第三节 宗祠
双溪陆氏宗祠
双溪薛氏宗祠
古厦陈氏宗祠
潦下甘氏宗祠
甘棠张氏宗祠
康里郑氏宗祠
棠口周氏宗祠
寿山苏氏宗祠
第四章 宗教建筑
第一节 寺院庙宇
永兴寺
鹫峰寺
天宝寺
双峰寺
宝庆寺
宝兴寺
宝林寺
白莲寺
灵岩寺
北岩寺
慈音寺
祥峰寺
龙泉寺
九峰寺
古山清风庙
城隍庙
第二节 宫观殿堂
江姑妈殿
江夫人宫
林公殿
观音堂
圣殿
东岳殿
马仙奶宫
九仙殿
姚奶宫
齐天大圣王殿
五显灵官大帝殿
包公殿
车山宝殿
叶公殿
忠洋陈大奶殿
浙洋杨相殿
第三节 教会建筑
姑娘厝
妇幼医馆
贞英妇校
淑华女学校
真福堂
复生堂
道源堂
第五章 牌坊、亭、塔与古墓
第一节 牌坊
涤头石牌坊群
姑媳双芳与行同节士贞节坊
升平人瑞百岁坊
第二节 亭、塔与古墓
八角亭
花亭
瑞光塔
蟠龙墓
后周都衙官墓
黄童墓
薛文潮墓
第六章 县学、书院与文庙
第一节 县学
第二节 书院
双溪书院
龙江书院
古山书院
北山书院
龙泉书院
第三节 文庙
第匕章桥梁与传统造桥技艺
第一节 桥梁概述
第二节 石构桥
堤梁桥
石板桥
石拱桥
石拱木廊桥
第三节 木平梁廊桥与斜撑廊桥
莲台宝塔桥
梧洋桥
巴地桥
风溪桥
忠洋花桥
涤下花桥
涤川桥
第四节 木拱廊桥
万安桥
千乘桥
百祥桥
广福桥
广利桥
龙井桥
金造桥
龙津桥
清晏桥
惠风桥
锦溪桥
迎风桥
樟口桥
双龙桥
十锦桥
第五节 木拱廊桥营造技艺
建桥工艺流程
建桥习俗
建桥桥约
建桥世家
第八章 古道、路亭、关隘与城寨门
第一节 古道
南路古道
北路古道
东路古道
西路古道
先毛岭古道
五好路古道
其他古道
第二节 路亭
大观亭
澄泉亭
仁聚亭
峙国亭
四角亭
向化亭
富竹凉亭
第三节 塘汛、铺递、关隘与城寨门
塘汛
铺递
关隘
城寨门
第九章 戏台与戏曲
第一节 古戏台
双溪城隍庙戏台
下七房陈氏宗祠戏台
万安桥圣王殿戏台
风林杨公殿戏台
谢厝谢氏宗祠戏台
周厝周氏宗祠戏台
龙潭陈氏宗祠戏台
长汾华阳境戏台
古厦陈氏宗祠戏台
谢坑怀橘堂戏台
寿山苏氏宗祠戏台
龙源陆氏宗祠戏台
坑口溪林公大王殿戏台
第二节 戏曲
四平戏
平讲戏
乱弹戏
四平提线木偶戏
杖头木偶戏
第十章 民间手工艺与民间武术
第一节 民间手工艺
打铁
制陶
铸锣
染靛
做桶
弹棉
编斗笠
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
布艺
剪纸
刺绣
第二节 民间武术
虎尊拳
单鞭罗汉拳
自然门
龙虎形拳
八卦棍
六桩棍
梅花棍
奇门兵器术
参考书目
后记
……
序言 我刚刚从武夷山回来。这已经不知是第几次到福建去了,越看越感到,福建省乡土建筑品类之繁,式样之富,水平之高,说是冠于全国,大概差不了多少。更难得的是,当前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极其危重的灭顶之灾的时候,福建竟有一些“爱好者”挺身而出,逆风而动,投身于抢救乡土建筑的事业,使我快慰,减少了几分忧虑。尤其使我高兴的是,他们不但重视这项工作,而且动手去研究,深入地研究,不是用办公事的方式去做些机关工作。大约是前年,我就为《乡土寿宁》的完稿、出版,深深感动,冒昧写过几句话。
这次从武夷山回来, 刚刚进家门,紧跟着就进来了福建省屏南县的宣传部部长周芬芳同志,还有一位健壮的男同志,他就是副部长王多兴,提着重重的一只口袋,不是寻常的什么士特产,而是一大摞书稿。什么书稿?是《乡士屏南》的稿子,也是一种士特产,写文化遗产的土特产。
周芬芳同志去年来过,给了我一本十分漂亮的书,是屏南县白水洋自然风光的摄影集。那本书里,山山水水,又奇又美,什么人只要看过一眼,就会立下决心:此生非到屏南县去一趟不可。我想,去一趟,不如就在那里住下罢!
想不到,仅仅一年之后,两位同志便又提了全面介绍屏南县文化遗产的书稿来了。我写了一辈子的书,成绩不大,但是写书之苦倒是多少知道一些的。我此生没有当过一天领导干部,但干部之忙碌,我也多少知道一些。在忙碌之中去担当本来未必非干不可的写书之苦,那种挺身而出的责任心,我能理解而且钦佩,所以我始终以近年已经不大通行的“同志”来称呼他们。这一口袋文稿,都是他们干部用下班之后的业余时间写的,而且没有稿费之类的报酬,这种敬业精神,现在已经不多见了,所以我也可以称呼他们为“傻瓜”。
文摘 插图:


除鸳鸯溪风景名胜区、天星山森林公园外,屏南还有许多尚待开发的自然景观,如天湖顶湿地、罗经山、天平山、水松林、四季杜鹃、冰臼群等。
天湖顶位于甘棠乡境内的高山湿地,海拔1200米,总面积2000多亩,是十分罕见的中山草甸泥炭湿地。湿地周边峰峦连绵,生长着茂密的天然阔叶林和混交林,风景十分秀丽。有红豆杉、水杉、银杏、楠木等珍稀植物和雉、麋鹿、穿山甲、金钱豹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罗经山位于寿山乡境内,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一亿年前的火山运动形成的独特地貌。奇峰竞秀,怪石林立,罗经石、天柱岩、天锥岩、柱状节理、棋盘石、公鸡石、顽熊石、牛鼻石等天造奇景,各具神韵,引人人胜。罗经山东侧为放射状的火山塌陷盆地,有大片天然林、毛竹林和珍惜树种红豆杉群,生态植被优良。
天平山位于县城西北,山中巨石林立,形态各异,构成了金龟爬壁、海豹参禅、五指石、锣鼓石、览胜台和通天洞、留云洞、蟠龙洞、禅泉洞等独特的自然景观。主峰鸡鸣山,生长着无数杜鹃,每年4-5月杜鹃花开,面积数千亩的几片山坡繁花似锦,灿若红霞,堪称杜鹃花海。
水松林位于闽东第一高峰东峰尖北麓的一片沼泽地中,距岭下乡上楼村一公里许。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松是中生代孑遗植物,这里73株连片水松枝繁叶茂,挺拔遒劲,树高多达15米,胸径多在60-70厘米之间,是全国仅有的最大成片原生天然水松林。这里的水松被作为国家珍稀孑遗植物发行特种邮票。
四季杜鹃位于棠口乡龙源村口,经鉴定系珍贵的云锦杜鹃变种,树高4米多,树冠5米余,虬枝丛生,树干多苔藓,树龄400年以上。此杜鹃四季开花,花红色艳,花旺且花期长,一年仅7月无花,凝霜结冰的冬季,仍能开出娇艳的花朵。这里风光秀美,除四季杜鹃外,还有大片原始森林、柳杉、廊桥等景观。
冰臼群主要分布在百祥溪和岑洋溪。百祥溪距县城约30公里,冰臼地貌长达数公里,大小不一的石头,或遗世独立,或倚接山体,石体光滑,色泽银白,千姿百态,各俱神韵,蔚为壮观。岑洋溪在离县城32公里的长桥镇境内,冰臼群绵延数百米,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冰臼有上百个,或如缸,或如盆,或如壶,直径最大的近2米,最小的几厘米,犹如一个雕塑艺术大观园。
后记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采访、收集整理、编撰修改,屏南县第一部综合性的地方文化与古建筑专著——《乡土屏南》终于面世出版了。这本书是屏南县委宣传部策划组织编撰的,是屏南县诸多作者与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刘杰、厦门大学教授戴志坚、中国知名民间文化守望者李玉祥共同合作、集体创作的结晶,也是诸多部门单位和有关领导以及热心人士热情支持、积极帮助的结果。
参加本书编撰的作者有:刘杰、周芬芳、郑道居、王多兴、苏旭东、甘代寿、张仁寿、陆则起、陈俊孙、陆和寿、周回利、李朱生、张世带、甘振清、张书伟、郑福顶、彭常光、蓝长波、吴良滇等;提供照片的有:李玉祥、王多兴、郑道居、张少忠、王心韬、王文同、林榕官、张日虹、董建鸣、邱汝泉、陆则起、张峥嵘、陆和寿、叶迎阳、张明玉、余慧君、苏旭东、张华、卓育兴、蓝长波、张琳等。提供测绘图的有:戴志坚、楼建龙、肖东、姚洪峰等。
本书策划:刘杰、周芬芳;提纲拟定、编目设计、全书统编:王多兴;审核定稿:刘杰、周芬芳。
本书各章节撰写文稿的作者是:
第一章:张仁寿、彭常光;
第二章:陆则起、甘振清、张书伟、周回利、陈俊孙、郑道居、苏旭东、张世带、陆和寿、李朱生、蓝长波;
第三章:郑道居、周回利;
第四章:甘代寿、苏旭东、郑福顶、周回利;
第五章:张世带;
第六章:陈俊孙;
第七章:郑道居;
第八章:陆和寿;
第九章:陆则起;
第十章:陆和寿、苏旭东、吴良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