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你点亮我的生活

发布时间: 2010-04-19 04:02:26 作者:

 你点亮我的生活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20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10404061/9787510404061
条形码:97875104040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你点亮我的生活》作者采用“口述实录”的形式。采访了十三位中国人。他们都是中国的百姓,普通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敬业的老师;有不甘寂寞、要发挥余热的老摄影人;有公益律师;有服务行业人员;有打工者;有股民;有知识分子;还有记者。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在迥然有别的环境下追寻着自己多彩的梦想。
作者简介 安顿,《北京青年报》记者。1995年起从事“当代中国人情感状态的个案调查”。至今,著有《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系列,包括《绝对隐私》、《回家》、《情证今生》、《相逢陌生人》‘《绝无禁忌》、《悲欢情缘》。散文集《动词安顿》、《天堂雨》,小说《欲望碎片》、《焚心之恋》、《因为爱你才害你》均为畅销书。根据原著小说《生死劫》拍摄的同名电影获得2005年美国翠贝卡国际电影节、2005年印度喀拉拉邦国际电影节、第五届蒂伯龙国际电影节和第16届亚洲及拉美地区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奖,担任编剧的电影《我们》获得200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2007年起进行“一百个中国人的梦”系列采访,至今已出版《一百个中国人的梦》之一、之二中英文版。
媒体推荐 他们因为曾经的奋斗、探索和失败而距离我们这些平凡人更近,他们因为还在继续奋斗、探索并且还有可能失败而让我们这些和他们一样的人更能从他们的故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也更能感同身受地获得勇气和力量。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镜子,让我们从中照见自己。
  ——安顿
编辑推荐 《你点亮我的生活》讲述百姓平凡而动人的追梦故事,分享各自不同的人生感悟。
目录
归来记:犹在震中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活着为了让你的梦更美
改变你生活的我的选择
无限风光在路上
房子里盛满了悲伤和希望
在爱的前提下赎罪
一半是柔软,一半是坚强
母女接力明星梦
命中注定的重逢
为别人就是为自己
救姻缘不如爱自己。
“失业”是“事业”的顶点
……
序言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她自己的“梦”。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开始受尽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辱,清末的仁人志士的“中国梦”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推倒帝制后,中国人的梦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今天,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国梦”则能有纲领、有步骤地去实现,我们要在建国100周年之际,把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国家。
一个没有“梦”的民族是不幸的,她没有目标,也就没有奋斗。一个国家的“梦”必须是由全国民众的梦去组成,脱离了多数民众,国家的“梦”就成了“空中楼阁”,必然是不能实现的“梦”。中国革命的成功,就在于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以广大民众的梦为根基的。
近年,我几次参加了由外交学院吴建民院长(前驻法大使)举办的“中国梦和建设和谐社会论坛”,参加人多是在改革创新时代中由民众中涌现出来的“成功者”。他们各自的“梦”无一不是与国家的“梦”是密切相接的。这个论坛找到了“国家梦”的另一层基础或者可称为“精英层”的梦。可是再往下到更深层、更平凡人的梦是怎样的?本书作者填写了这个绝不可缺失的空白。作者采访的都是普通的中国青年,被采访人没有“精英人士”的那份辉煌,但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也许更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梦”。在追梦中,他们有奋斗,奋斗中有得失,有成败、有教训和遗憾。
文摘 插图:


归来记:犹在震中
采访时间:2008年5月27日
采访地点:
崔峻,男,41岁,《北京青年报》摄影记者。
只要静下来,就像放电影,所有的画面,拍下来的、没拍下来的,都在我眼前。它们是流动的,还有声音,那些声音越来越响
我回来好几天了。我没再看过电脑里的这些照片。如果你不要求我按照我的照片拍摄顺序来回忆那些天在灾区的采访经历,我可能还不会去看它们。我不脆弱,不是不敢看。要是不敢看,当时就不能拍了。不能用“不敢”这个词,要说有心理负担,也是不忍心,“不忍”比“不敢”要准确。你不信去问问那些从灾区回来的摄影记者,感觉应该跟我差不多。这些东西都在我脑子里呢,不用闭上眼睛,只要静下来,就像放电影,所有的画面,拍下来的、没拍下来的,都在我眼前。它们是流动的,还有声音,那些声音越来越响,是以前没听见过的、好莱坞灾难电影模拟不了的声音,不仅是天崩地裂的声音,还有人们呼救、互相呼唤、嚎哭之类的声音,混在一起,那种对人的刺激,我不会形容。回来之后总有机会喝酒,哥们儿、同事把这个叫做“接风”也好或者“压惊”也好,坐在人堆里,我就喝呀。喝着的时候也走神,走神走回到前面那些没吃没喝的日子。我就想,我还活着呢,活着回来了,真好!
然后,就是“可是”。可是,那么多人死了,就是顷刻之间,完全没有准备,完全没人通知。人们本来按部就班地生活,该上学的孩子在上学,该上班的人在上班,有的人可能正准备婚礼,也有女人马上要生孩子,有的老人到了那个时间可能正打个小盹儿……忽然之间,一切都改变了,非人力可以抗拒。一想到这个,我就觉得很荒谬,真的。我们小时候都喊过“人定胜天”的口号,可是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前,人是多么弱小和被动。你说人真的能胜天吗?我这么问,也许是因为我忽然领略了命运中有一些时刻,其实非常令人悲观。所以我们也需要有一种力量,就是能在那些悲观的时刻,给自己找一些理由乐观地活下去。从灾区回来,我从心里觉得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好多和我一样的人,都很幸运,这种幸运是因为能拥有生命、健康和平安,在这些之外,还能有机会、有大把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找自己爱的人,这样的人生真奢侈啊。
到灾区之前,完全没有对那里的想象,一点儿也没有,也想象不出来。5月12号我还在拉萨,刚刚结束了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的采访。我和《北京晚报》的张宏江在5月13号早晨从拉萨赶
……
读书人网 >文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