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26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560947600
条形码:97875609476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规划教材
外文书名:Basic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内容简介 《光纤通信基本理论与技术》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本书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有:光波导理论、光纤及特性、光器件、同步数字体系、光网络组件、渡分复用系统、城域光网络、自动交换光网络、接入光网络。
《光纤通信基本理论与技术》的特点是:①内容新颖,书中所介绍的光纤、光器件、波分复用系统、光网络、自动交换光网络等技术内容都是取材于国内外光纤通信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②重点突出,书中既阐述了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又介绍了一些光纤通信技术的工程应用实例,以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色;③目的明确,由于本书是专门为通信类专业的研究生编写的教材,因此本书的编写目的就是要使阅读此书的研究生通过课堂教授和自学方式能够真正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工程应用以及了解未来发展的趋势。
《光纤通信基本理论与技术》既可以作为通信类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简史
1.1.1 光纤通信概念
1.1.2 技术发展简史
1.2 当今的技术水平
第2章 光波导基本理论
2.1 光纤的结构与特点
2.1.1 光纤结构
2.1.2 光纤特点
2.2 光波导基本理论
2.2.1 研究目的
2.2.2 几何光学理论
2.2.3 光波导理论
2.2.4 单模光纤
思考题
第3章 光纤
3.1 多模光纤
3.2 单模光纤
思考题
第4章 光纤的传输性能
4.1 衰减
4.1.1 作用
4.1.2 定义
4.1.3 衰减谱
4.1.4 衰减机理
4.2 色散
4.2.1 作用
4.2.2 分类
4.2.3 色散系数
4.3 偏振模色散
4.3.1 作用
4.3.2 偏振模色散系数
4.4 非线性效应
4.4.1 作用
4.4.2 受激散射
4.4.3 非线性相位调制
4.4.4 四波混频
思考题
第5章 光发射机
5.1 概述
5.1.1 作用
5.1.2 概念
5.2 发光二极管
5.3 激光器
5.4 光发射机
5.4.1 基本组成
5.4.2 光源
5.4.3 光源一光纤耦合
5.4.4 直接调制一驱动电路
5.4.5 间接调制一光调制器
思考题
第6章 光接收机
第7章 光放大器
第8章 同步数字体系
第9章 光网络组件
第10章 波分复用系统
第11章 城域光网络
第12章 自动交换光网络
第13章 接入光网络
参考文献
……
序言 光纤、光纤放大器、波分复用和智能光网络等关键技术的诞生,推动了光纤通信技术向着高速率、大容量、远距离,乃至光网络的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今天,作为实验室的最高传输速率的世界记录是10.9 Tbit/s (42.7 Gbit/s×256)无电中继传输300 km。新光纤、新器件和新传输系统等新的光纤通信技术不断问世,必将使得光纤通信发生一场新的革命,其主要标志是在核心网上朝着通信超长距离、超大容量、超高速率的方向发展,即已经有望实现100 Tbit/s的传输容量。针对城市中的多业务、多速率和大容量的宽带数据传输特点,在城域网上一定要具备能够提供各种宽带数据、视频、音频业务的能力。接入网则是力求使宽带业务能够以价格便宜、接人快捷的方式引入家庭和桌面,即真正实现光纤到家庭和光纤到桌面。
文摘 光纤通信是以激光作为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与电缆或微波等电通信相比,光纤通信具有传输频带宽、传输衰减小、信号串扰弱、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因此,当今全世界通信方式中已构成了一个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卫星通信为辅的格局。
现在,以大有效面积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光纤放大器和波分复用技术共同组成的密集波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已普及到全世界的核心网以及城域网。由光纤构筑的网络拓扑已延伸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光缆的敷设正向着光纤到家庭、到桌面的方向发展。为了使读者能够全面的了解光纤通信技术的整个发展历程,作者对近30年国内外光纤通信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重大技术成果按照诞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大致归纳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