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35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
ISBN:7030186281
条形码:978703018628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院校信息与电子技术类规划教材
图书品牌:科瀚伟业
内容简介 《语音信号及单片机处理》围绕语音信号的单片机处理技术,介绍了语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处理技术以及语音识别技术,并以凌阳16位单片机为例,系统介绍采用凌阳单片机系统组成、软硬件和应用系统的设计。特别是结合单片机对语音信号的处理和应用,使单片机控制器具备了更多更强的功能,实现应用系统形式多样并“能听会说” 。通过《语音信号及单片机处理》的学习,能够掌握语音信号及其处理技术的应用,促进对单片机技术的深入理解,使单片机软硬件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结合工程实际需要、进而深化理解,使开发能力得到提高。《语音信号及单片机处理》可以作为高校信息技术类专业,以及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和参考书,还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单片机原理和语音信号处理应用技术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语音信号及单片机处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音频和语音处理
1.2 国外语音处理技术概况
1.3 我国语音处理技术的发展
1.4 语音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5 嵌入式语音处理技术
1.6 单片机的历史及发展
1.6.1 单片机的历史
1.6.2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1.7 凌阳单片机简介
1.7.1 凌阳8位单片机
1.7.2 凌阳16位单片机
习题
第2章 语音信号的时域分析
2.1 语音分析处理概述
2.2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和预处理
2.2.1 数字化
2.2.2 预加重处理
2.2.3 防混叠滤波
2.3 语音信号的加窗处理
2.4 短时平均能量与短时平均幅度
2.5 短时平均过零率
2.6 短时相关分析
2.7 计算机中音频的存储
习题
第3章 语音信号频域分析和语音识别
3.1 语音信号的频域分析概述
3.2 短时傅里叶变换
3.3 傅里叶变换的解释
3.3.1 频谱
3.3.2 滤波器
3.4 短时傅里叶反变换
3.4.1 滤波器组求和法
3.4.2 快速傅里叶变换求和法
3.5 语音识别的一般技术
3.5.1 语音识别基本原理
3.5.2 孤立词识别系统
3.5.3 语言模型
3.6 语音识别中的特征提取及其谱失真测度
3.6.1 带通滤波器组法的频谱参数及其失真测度
3.6.2 线性预测倒谱系数及其谱失真测度
3.6.3 Mel频率倒谱系数及其失真测度
3.7 语音信号的矢量量化
3.7.1 矢量量化的基本原理
3.7.2 最佳矢量量化器和码书的设计
3.8 模板匹配法
习题
第4章 凌阳16位单片机系统结构
4.1 SPCE061A单片机的引脚
4.2 nSPTM的内核结构
4.2.1 用户寄存器
4.2.2 算术逻辑运算
4.3 寄存器
4.4 总线
4.5 时钟电路和工作模式
4.5.1 时钟电路
4.5.2 系统时钟
4.6 SPCE061A最小系统与系统复位
4.6.1 SPCE061A最小系统
4.6.2 系统复位
4.7 SPCE061A存储器结构
4.7.1 片内SRAM
4.7.2 片内Flash存储器
4.7.3 用并口扩展SRAM
习题
第5章 指令系统
5.1 指令的格式与分类
5.2 数据传送指令
5.3 算术运算类指令
5.3.1 加法运算
5.3.2 减法运算
5.3.3 带进位的加减运算
5.3.4 取补运算
5.3.5 乘法运算
5.3.6 n项内积运算
5.3.7 比较运算
5.4 逻辑操作类指令
5.4.1 逻辑与
5.4.2 逻辑或
5.4.3 逻辑异或
5.4.4 测试
5.4.5 移位操作
5.5 控制转移类指令
5.5.1 无符号数的跳转指令
5.5.2 有符号数的跳转指令
5.5.3 其他跳转指令
习题
第6章 SpCE061A单片机的接口
6.1 SPCE061A输入/输出接口
6.2 时基系统与定时器/计数器CTC
6.2.1 时基系统
6.2.2 定时器/计数器
6.3 模数转换器ADC
6.4 数模转换DAC&PwM
6.5 串行接口
6.5.1 SIO
6.5.2 通用异步串行接口UART
习题
第7章 单片机中断系统
7.1 中断系统概述
7.2 SPCE061A中断系统
7.2.1 三种类型的中断
7.2.2 中断源
7.2.3 中断控制
7.2.4 中断控制指令
7.2.5 中断优先级
7.2.6 中断响应过程
7.2.7 中断响应时间
7.2.8 中断服务流程
7.3 中断系统的应用
7.3.1 定时器中断
7.3.2 触键唤醒中断
7.3.3 串行异步中断
习题
第8章 系统的扩展技术
8.1 简单并行接口
8.1.1 简单并行接口电路的结构
8.1.2 简单并行接口的特点
8.2 并行口的扩展
8.2.1 并行口扩展的电路连接
8.2.2 管理程序
8.2.3 用串行口扩展并行口
8.3 串行口的扩展
8.3.1 利用单片机并行口的位操作功能作为串行口
8.3.2 利用移位寄存器扩展串行口
8.4 A/D、D/A的扩展
8.4.1 串行输出的D/A转换器
8.4.2 串行输出的A/D转换器
习题
第9章 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第10章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
第11章 61系列单片机的应用
第12章 应用开发及支持工具
第13章 语音综合应用系弦
附录A μnSPTM的指令集
附录B μnSPTM汇编器伪指令集
附录C 集成开发环境IDE
参考文献
……
序言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和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而普及,并在结合单片机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深人。单片机不但以其高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在工业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智能化仪器仪表、现代通信设备、嵌入式系统,以及测控领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由于16位单片机的出现,处理能力得到提高,具备DsP功能,可以采用单片机技术直接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和应用,使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具备了更多更强的功能,并使应用系统形式多样化,成为“能听会说”的机器,利用机器视觉也将成为可能。本书的编写以掌握语音信号及其处理技术的应用,促进对单片机技术的学习,使单片机软硬件知识的学习能够落实到有效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实现提高综合开发能力的目标。本书介绍的凌阳16位61系列单片机,可以作为学习单片机基础应用技术的入门技术。由于其功能强、性能好、上手快,也可以很快提高MCS-51等型号单片机的爱好者的应用能力。许多高校的同学在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时也可以此书为参考书。
本书内容兼顾语音信号处理和单片机原理应用,力图有效地帮助读者解决在学习单片机应用和数字语音处理技术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是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尝试。全书分为13章。
第1章介绍了语音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发展概况和单片机的发展趋势,讲述了嵌入式计算机语音处理的原理和微机原理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2、3章介绍了语音信号的时域分析原理和记录文件、语音信号的频域分析原理和语音识别技术。
文摘 插图:

在语音识别中,语言上的约束关系是指语音识别单位之间连接时的相互制约关系。无论识别基元是音素、音节、半音节或词,这种约束关系都会存在。在一些特定的语音识别任务中,可总结出语法规则。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在一般的听写机情况下,用规则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一般采用统计的方法或统计与语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寻找语言单位之间的约束关系,以建立语言模型。建立语言模型的根本目的在于限制识别器译码时的自由度。一种评价语言模型的方法称为复杂度,本质上是由通信理论中熵的概念演化而来的。熵越低,越利于译码,正确的可能性就越高,这正是语言模型之所以能提高识别器性能的根本原因。
图3.7是一个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知识信息的语音识别系统。图的左边为知识源,右边则为相应的语音或语言模型。可以看到韵律知识的利用可以跨越声学处理和语言级的处理两个层次。需要指出的是,图3.7是一个非常一般化的层次图,它显示了语音识别是一个多么复杂的问题。然而,不同的应用系统有不同的要求,需要的处理方法也不同。很多实际系统不具备图3.7的所有特征。在实际系统中,必备的部分是特征提取和声学匹配。图3.7的上半部分可统称为语言模型。一般在大词汇量或连续语音识别中才较多地利用语言模型知识,而且是非常表面化的。
目前国际上公认采用多层次的方法是最好的识别战略。识别是根据测度计算的结果,由门限值决定在某层次上的最佳识别结果,逐层判定声学参数、单词、词法句法、语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