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

发布时间: 2010-04-19 05:48:31 作者: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30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030244141/9787030244147
条形码:97870302441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共分13章。第一章介绍了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至第十二章详细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特种经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品种特征、营养与饲料、繁育技术、饲养管理、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生产技术,第十三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市场上其他较为常见的一些特种经济动物的生产技术。
编辑推荐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等特色,可用作农林院校经济动物饲养、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以及畜牧兽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单位及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特种经济动物的概念和特点
二、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
三、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研究的内容
四、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的意义
五、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六、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应对措施和发展对策
第一章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理论基础
第一节 特种经济动物的引种与驯化
一、特种经济动物的引种
二、特种经济动物的驯化
第二节 特种经济动物的饲养基础
一、饲料种类
二、饲料的营养物质
三、特种经济动物的日粮拟定
第三节 特种经济动物的繁育与育种
一、特种经济动物的繁殖
二、特种经济动物的育种
第四节 特种经济动物的环境与生产
一、影响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的环境因素
二、饲养环境对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的影响

第二章 肉鸽
第一节 肉鸽的生物学特性
一、肉鸽的外部形态
二、肉鸽的生活习性
第二节 肉鸽的品种
一、石岐鸽
二、王鸽
三、蒙丹鸽
四、贺姆鸽
五、鸾鸽
六、卡奴鸽
七、佛山鸽
第三节 肉鸽的育种与繁殖
一、肉鸽的选种选配
二、肉鸽的繁殖特点
三、肉鸽的繁育方法
四、肉鸽的提纯复壮
第四节 肉鸽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方
一、肉鸽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二、肉鸽常用饲料
三、肉鸽的饲料配方举例
四、鸽保健砂的应用
第五节 肉鸽的饲养管理
一、肉鸽舍的形式及用具
二、肉鸽养育阶段的划分
三、肉鸽的日常管理
四、肉鸽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五、提高肉鸽产蛋的技术措施

第三章 雉鸡
第一节 雉鸡的生物学特性
一、雉鸡的外部形态
二、雉鸡的生活习性
第二节 雉鸡的品种
一、东北环颈雉
二、美国七彩山鸡
第三节 雉鸡的育种与繁殖
一、雉鸡的选种选配
二、雉鸡的繁殖特点
三、雉鸡的繁殖技术
第四节 雉鸡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方
一、雉鸡的营养需要
二、雉鸡的饲养标准
三、雉鸡常用饲料
四、雉鸡的饲料配方
第五节 雉鸡的饲养管理
一、雉鸡舍的形式及用具
二、雉鸡养育阶段的划分
三、雉鸡的饲养管理
四、种雉的饲养管理
五、提高雉鸡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第四章 野鸭
第一节 野鸭的生物学特性
一、野鸭的外部形态
二、野鸭的生活习性
第二节 野鸭的种类与品种
一、引进种
二、野生种
第三节 野鸭的育种与繁殖
一、野鸭的选种选配
二、野鸭的繁殖特点
三、野鸭的繁育方法
第四节 野鸭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方
一、野鸭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二、野鸭的饲料配方
第五节 野鸭的饲养管理
一、野鸭舍的形式及用具
二、野鸭的饲养管理

第五章 水貂
第一节 水貂的生物学特性
一、水貂的外部形态
二、水貂的生活习性
第二节 水貂的品种
一、标准貂系列
二、丹麦棕色貂系列
三、彩色水貂系列
第三节 水貂的育种与繁殖
一、水貂的育种
二、水貂的繁殖生理特点
三、水貂繁殖技术
第四节 水貂的饲养管理
一、貂场的主要建筑和设备
二、水貂的饲养标准
三、水貂的饲养管理
第五节 水貂的产品加工
一、水貂皮的初步加工
二、水貂皮的分级和包装
三、水貂副产品的开发利用

第六章 狐
第一节 狐的生物学特性
一、狐的外部形态
二、狐的生活习性
第二节 狐的种类与品种
一、北极狐
二、银黑狐
三、赤狐
四、彩狐
第三节 狐的繁殖
一、狐的性成熟
二、狐的性周期
三、狐的发情与排卵
四、狐的繁殖表现与发情鉴定
五、狐的配种
六、妊娠
七、分娩
第四节 狐的营养需要及饲养标准
一、狐的营养需要
二、狐的饲养标准
第五节 ,狐的饲养管理
一、狐舍的形式
二、狐生产时期的划分
三、狐的饲养管理
四、提高狐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第六节 取皮与加工
一、取皮时间的确定
二、处死方法
三、剥皮技术
四、狐皮的初步加工

第七章 鹿
第一节 鹿的生物学特性
一、鹿的外部形态
二、鹿的习性
第二节 茸鹿的种类与品种
一、双阳梅花鹿
二、长白山梅花鹿
三、西丰梅花鹿
四、敖东梅花鹿
五、兴凯湖梅花鹿
六、清原马鹿
七、塔里木马鹿
八、乌兰坝马鹿
第三节 鹿的育种与繁殖
一、鹿的选种选配
二、鹿的繁殖生理特点
三、鹿的繁育方法
第四节 鹿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方
一、鹿的营养需要
二、鹿的饲养标准
三、鹿的饲料配方
第五节 鹿的饲养管理
一、鹿舍的形式及要求
二、鹿饲养阶段的划分
三、鹿的饲养管理
四、提高茸鹿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第六节 鹿茸采收与加工
一、鹿茸的生长发育
二、鹿茸的采收
三、鹿茸的初加工

第八章 獭兔
第一节 獭兔的生物学特性
一、獭兔的外部形态
二、獭兔的生活习性
第二节 獭兔的品系
一、美系獭兔
二、德系獭兔
三、法系獭兔
四、四川白獭兔
第三节 獭兔的育种与繁殖
一、獭兔的选种
二、獭兔的选配
三、獭兔的繁殖特点
四、獭兔的发情
五、獭兔的配种
六、妊娠
七、产仔
第四节 獭兔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方
一、獭兔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二、獭兔的饲料种类与饲料的利用
三、獭兔的饲料配方
第五节 獭兔的饲养管理
一、獭兔场舍的要求
二、獭兔的饲养管理
第六节 獭兔产品采收与加工
一、獭兔皮
二、獭兔肉

第九章 犬
第一节 犬的生物学特性
一、犬的外部形态
二、犬的生活习性
第二节 犬的种类与品种-
一、北京犬
二、藏獒
三、中国沙皮犬
四、山东细犬
五、昆明犬
六、德国牧羊犬
七、西施犬
八、喜乐蒂牧羊犬
九、圣伯纳犬
十、拉布拉多犬
第三节 犬的育种与繁殖
一、犬的选种选配
二、犬的繁殖特点
三、犬的繁育方法
四、犬的妊娠与产仔
五、提高犬繁殖力的措施
第四节 犬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方
一、犬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二、犬的日粮配方
第五节 犬的饲养管理
一、犬舍的形式及用具
二、犬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
三、种公犬的饲养管理
四、种母犬的饲养管理
五、哺乳母犬的饲养管理
六、仔犬的饲养管理
七、幼犬的饲养管理

第十章 蛇
第一节 蛇的生物学特性
一、蛇的外部形态
二、蛇的生活习性
三、蛇的冬眠
第二节 我国主要经济蛇
一、我国常见的毒蛇
二、我国常见的无毒蛇
第三节 蛇的生殖行为与繁殖
一、蛇的生殖类型
二、蛇的发情与交配
三、蛇的产卵(仔)与孵化
第四节 蛇的饲养管理
一、蛇场的建设
二、毒蛇咬伤的急救
三、幼蛇的饲养管理
四、育成蛇的饲养管理
五、成蛇的饲养管理
六、蛇的越冬管理
第五节 蛇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
一、蛇肉
二、蛇胆
三、蛇毒的采集与加工
四、蛇皮

第十一章 鳖
第一节 鳖的生物学特性
一、鳖的外部形态
二、鳖的生活习性
第二节 鳖的种类
一、中华鳖
二、山瑞鳖
第三节 鳖的育种与繁殖
一、亲鳖的选择
二、亲鳖的雌雄鉴别
三、发情交配与产卵
四、鳖卵的收集与人工孵化
第四节 鳖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方
一、鳖的营养需要
二、鳖的常用饲料
三、鳖的饲料配方
第五节 鳖的饲养管理
一、场地选择与鳖池建造
二、各时期鳖的饲养管理
三、提高鳖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第十二章 蛙
第一节 蛙的生物学特性
一、蛙的外部形态
二、蛙的生活习性
第二节 蛙的种类
一、牛蛙
二、美国青蛙
三、中国林蛙
四、棘胸蛙
五、虎纹蛙
第三节 蛙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方
一、蛙的营养需要
二、蛙的人工饲料的配制
三、幼蛙、成蛙活体饵料的培育
第四节 蛙的饲养管理
一、牛蛙的饲养管理
二、林蛙的饲养管理

第十三章 其他类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第一节 鹌鹑
一、鹌鹑的生物学特性
二、鹌鹑的品种
三、鹌鹑的育种与繁殖
四、鹌鹑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方
五、鹌鹑的饲养管理
第二节 鹧鸪
一、鹧鸪的生物学特性
二、鹧鸪的繁殖技术
三、鹧鸪的饲养管理
第三节 貉的养殖
一、貉的生物学特性
二、貉的繁殖
三、貉的饲养标准
四、貉的饲养管理
第四节 麝鼠的养殖
一、麝鼠的生物学特性
二、麝鼠的繁殖
三、麝鼠的饲养管理
四、麝鼠人工活体取香技术
第五节 麝
一、麝的生物学特性
二、麝的育种与繁殖
三、麝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方
四、麝的饲养管理
五、麝香的采收与加工
第六节 熊
一、熊的生物学特性
二、熊的种类
三、黑熊的饲养管理
四、熊的活体取胆
第七节 黄鳝
一、黄鳝的生物学特性
二、黄鳝的人工养殖
三、黄鳝的采集与加工
主要参考文献
……
序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民、农村和农业与过去相比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势头更是锐不可当,特种经济动物产业正是产生和发展于这种大环境之下。与传统的动物(畜禽)生产相比,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附加值高的特点。特种经济动物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动物生产、加工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的途径,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地位,符合当前我国效益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战略方针,其持续健康的发展必将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各高等院校目前也正努力把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纳入院校的学科改革和专业结构调整的内容,为了满足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对人才的需求,笔者邀请国内部分院校从事特种经济动物研究和生产、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十多位专家反复商讨并结合其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同时参考大量国内外最新资料,经过大家一年多的努力,编著了这本《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教材。
本书第一章根据特种经济动物生产过程中的共性介绍了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为了节约篇幅,突出重点,第二章至第十二章根据我国南北方地域差别和特种经济动物生物学特性,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特种经济动物种类(如毛皮动物、药用动物、特种经济禽类、特种水产动物和食用动物等),详细介绍了其生物学特性、品种特性、营养与饲料、繁殖技术、饲养管理、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把国内市场上其他常见的一些特种经济动物种类分为不同的小节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本书的特点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掌握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的共性,又能详细了解每一种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的个性。作为一部高等院校教材,本书注意选择了不同区域有代表性、经济效益好的动物种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实际情况酌情调整讲授内容和学时,选择适合当地饲养的特种经济动物种类进行重点讲授。
本书是笔者和所有参编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编写过程中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灵活性,力争反映国内外经济动物生产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技术,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作为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基本教材,亦可作为广大经济动物养殖场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参考书。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许多同仁的关心和支持,并且在书中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的书刊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特种经济动物种类较多,涉及内容较广,编写时间仓促,加之作者水平有限,错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第一章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理论基础
第一节 特种经济动物的引种与驯化
目前,我国人工驯养的特种经济动物种类繁多,且绝大多数种类的驯化程度远远不及马、牛、羊、鸡、犬、猪等家畜家禽,属于半驯化动物,其驯养技术也具有典型的特殊性、多样性。引种驯化是特种经济动物生产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技术环节不仅复杂且与家畜家禽的引种驯化具有明显的不同。
一、特种经济动物的引种
特种经济动物的引种是指从异地(包括外地或国外)把优良品种、品系、类群、种群引入本地,进行驯养、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可直接引人种用活体,也可引人良种精液或受精卵(胚胎)。特种经济动物引种还可以通过从野外捕获等手段引人活体,通过对所捕获野生动物的驯化使其适应人工养殖环境而达到引种的目的。但是由于该引种方式涉及的问题较多,故在此不做表述。
(一)特种经济动物引种的基本原则
将优良的特种经济动物从一地引到另一地进行饲养繁育是特种经济动物生产中经常性的工作,在生产中常常因引种存在问题而导致动物的不适应,或所引种群生产力不能达到原生产性能,或出现死亡,或引发疫病流行而形成长期疫源隐患等,对养殖生产形成很大威胁。因此,特种经济动物引种应坚持如下的基本原则。
读书人网 >农林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