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页码:27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4951528/9787504951526
条形码:97875049515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重庆大学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RCISS)保险类专著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机制研究:经验借鉴与框架设计》以风险和保险理论、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为理论基石,围绕我国农业保险运行机制这条主线,从对农业风险的特点及其可保性分析入手,进一步强化了农业保险准公共物品属性的认识,通过世界农业保险发展的比较研究以及对相关地市的实地调研,总结了我国新一轮试点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基于农业保险运行机理的农业保险运行机制设计的框架思路,认为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应以实施政府诱导机制为主,风险管理机制、市场运行机制、信息不对称规制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再保险机制等为有效补充的农业保险运行机制。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机制研究:经验借鉴与框架设计》可以作为农业保险的学术研究的理论参考,也可以为农业保险发展实践提供政策依据。
作者简介 黄英君(1979-),男,经济学博士(保险学专业)。现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重庆大学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RCISS)主任、专任研究员,中国保险学会理事,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个人会员。著述颇丰,已在《经济日报》、《金融时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会计研究》、《改革》、《保险研究》等重要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民商法学》等全文转载。目前已出版独立专著2部、合著1部、参编教材5部。重要成果数十项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保险、商业保险理论与实务、保险法、保险与社会保障的互动研究等。
编辑推荐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机制研究:经验借鉴与框架设计》: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SCO6C00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阶段性成果(O7CJY06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NcET-07-0905)资助。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问题的提出
1.2 农业保险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述评
1.2.1 国外农业保险研究的简要回顾
1.2.2 我国农业保险理论与实践述评
1.2.3 评论性总结
1.3 研究界定、假设和目标
1.4 研究工具与方法
1.5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逻辑结构
1.6 本书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农业风险与农业风险管理机制
2.1 现代农业风险的分类与特征
2.1.1 农业风险理论研究的文献回顾
2.1.2 现代农业风险的种类
2.1.3 现代农业风险的主要特征
2.2 可保风险与农业风险的可保性
2.2.1 一般风险可保性的理论分析
2.2.2 农业风险的可保性分析
2.3 农业保险与农业风险管理机制
2.3.1 农业风险管理的内涵与外延
2.3.2 农业风险管理方式的比较分析
2.3.3 农业风险管理机制的内涵及必要性
2.3.4 农业风险管理机制与农业保险的辩证关系
3 准公共物品、保险税制与农业保险供给
3.1 农业保险属性及其供给问题研究的简要回顾
3.2 (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与农业保险属性的再分析
3.2.1 公共物品理论研究的文献回顾
3.2.2 (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分析
3.2.3 农业保险准公共物品属性的再分析
3.3 农业保险税负偏高与农业保险供给的非均衡
3.3.1 我国农业保险税收体系的现状分析
3.3.2 保险税制与农业保险供给(非)均衡的关联性分析
3.3.3 农业保险税收优惠的理论基础: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属性
3.4 我国农业保险税收制度改革的几个方向
4 农业保险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4.1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历程的现实考察
4.1.1 美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
4.1.2 日本农业保险发展概况
4.1.3 法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
4.1.4 菲律宾农业保险发展概况
4.1.5 苏联的农业保险制度
4.2 国外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基本特征
4.2.1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共有特征
4.2.2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差异比较
4.3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4.3.1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经验
4.3.2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教训
4.3.3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对我国的有益启示
5 我国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的经验借鉴
5.1 我国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及其所在地区的农业保险试点
5.1.1 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及上海市农业保险的发展总结
5.1.2 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及吉林省农业保险发展的经验总结
5.1.3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及黑龙江农垦农业保险试点的经验总结
5.1.4 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及安徽省农业保险试点的经验总结
5.1.5 法国安盟保险公司成都分公司农业保险发展简介
5.2 我国其他地区农业保险试点的推进
5.2.1 四川眉山奶牛养殖保险试点
5.2.2 四川资中县生猪养殖保险试点的经验教训
5.2.3 重庆市烟叶种植保险试点的经验总结
5.2.4 其他地方相关部门推进农业保险试点的简要介绍
5.3 我国农业保险试点推广的回顾与总结
5.3.1 我国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推广的经验教训
5.3.2 我国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进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5.3.3 我国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持续推进的政策建议
6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调查分析
6.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6.1.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特点及现状分析
6.1.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绩效评价
6.2 四川省成都市农业保险发展的实地调研
6.2.1 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6.2.2 成都市农业保险调研情况简介
6.2.3 成都市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机遇与挑战
6.2.4 成都市农业保险模式的发展思路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6.3 四川省农业保险:回顾、现状与展望
6.3.1 四川省农业保险发展的简要回顾
6.3.2 四川省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以四川人保为典型代表
6.3.3 四川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6.3.4 四川省农业保险发展的未来方向
6.4 苇庆市农业保险发展情况的实地调研
6.4.1 重庆市开展农业保险的现实意义
6.4.2 重庆市农业保险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6.4.3 重庆市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
6.4.4 重庆市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6.5 云南省农业保险发展情况的实地调研
6.5.1 云南省农业保险调研分析
6.5.2 云南省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困境
6.5.3 云南省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局限性
6.6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根源分析
6.6.1 一般原因:来自农业保险本身的特性
6.6.2 特殊原因:业务经营与政策环境因素
7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运行机理与机制设计
7.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运行机理
7.1.1 农业保险运行机理内涵的简要概括
7.1.2 我国农业保险运行机理的框架构建
7.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机制的框架设计
7.2.1 经济机制设计的内涵:农业保险机制设计的基础
7.2.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机制的主体构建及其框架设计
附录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积极发展“三农”保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四川保险局《关于发展四川省农业保险的意见》的通知
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2009年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管理暂行办法
参考文献
后记
……
文摘 插图: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问题的提出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生产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业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家,发展农业保险以规避农业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我国农民利益和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农业风险具有多样性、分散性、季节性等特点,相对其他行业而言,农业的风险不论是从风险数量、发生的密度和管理难度上,都超过其他行业,风险很难有效控制。农业是典型的高风险行业,我国又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农业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保险应该成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工具。对农业保险进行系统的机制设计将提高农业风险的管理水平与能力,稳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营管理一直忽视风险管理的研究和运用,造成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经营观念和经营方法上的滞后。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应对机制,农业保险在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农业保险将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以较小的代价转移给保险公司,可以对农业和农户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增长;农业保险是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农民应对风险的能力,增强其投资发展的信心,拓宽其融资渠道。
后记 戊子年一整年的忙碌伴随着CZ3474航班的起飞宣告落幕,本书的修改也伴随着后记的写作完成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自2004年初较多介入农业保险领域的学习和研究,迄今已逾五年。五年的消逝意味着一个崭新五年的开始,农业保险的研究继续深入,而我国农业保险事业自2004年以来的回暖已经初见成效。与农业保险实践和理论领域前辈专家的诸多交流,以及自己多次的深入调研,使我看到了我国农业保险更为广阔的前景。未来的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农业保险理论研究的深入将使我们拥有开启农村经济发展新生之门的钥匙
自关注农业保险到研究农业保险五年的历程,其中的艰辛自不待言,但深入田间调研的乐趣也在其中。本书是我主持的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SC06C009)的最终成果,也是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CJY06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算是对我这五年农业保险研究的一个简要总结。刚结项时(结项证书号:2008044),周围的几个朋友就劝我将研究报告出个小册子以推动农业保险研究和发展实践的进一步拓展,但迟迟未能动笔修正项目研究成果。一则受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当时还在成都,属于灾区救助第一线,很多事情都要延后,作为灾区的一分子,当然不能只考虑到自己的“成果”问世,总要为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二则我希望能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时,再推出专著出版,那样更成熟,也更能体现农业保险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三则自己新的工作岗位尚未最终确定,想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帕累托效用改进,无法持续深入地整理文稿,唯恐“贻害于学界。诸多原因,一拖再拖,时至今日方得以成行。这其中得益于自己最终的“最优选择”——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