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6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117110694/9787117110693
条形码:978711711069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医学中西结合录》是作者数十年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的总结,内容涉及甲西医内、外、妇、儿、皮肤、五官各科,以内科、妇科为主,又以目前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为主。全书以近l 000个典型病案为主要内誉。对有关理论和防治方法作了深人浅出的介绍。其中对感染性疾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防治滥用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不孕、月经不调、老年病、心因性疾病、虚损以及慢性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尤其有独到的理论见解和易于掌握且效果可靠的治法。大量详细且生动的医案,特别方便读者借鉴。《医学中西结合录》适于中西医工作者参考,尤其适合中青年临床医生、特别是中青年中医临床医生阅读。
编辑推荐 《医学中西结合录》由赵洪钧编写。近代医学大家张锡纯先生是河北人,他的名著叫做《医学衰中参西录》。《医学中西结合录》取名《医学中西结合录》显然有意借助先贤的神光。如此不避附骥之嫌,是因为洪钧也是河北人,应该而且自信继承了先贤的学术思想。
目录
第一章 中药心得
第一节 关于选购药材
第二节 关于煎药和服药
第三节 常用中药中西医结合心得
第二章 输液要点——中西医结合看输液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输液要点
第三章 辅助诊断略论
第一节 关于影像学检查
第二节 关于心电图
第三节 关于脑电图和脑血流图
第四节 关于传统三大常规
第五节 关于肝功能检验
第六节 关于其他血液生化检验
第七节 关于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八节 关于内镜
第九节 关于仪器自动检验
第十节 关于危重病监护
第十一节 两种很好的辅助诊断手段的启示
第四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感冒和流感性感冒
第二节 带状疱疹
第三节 结核病
第四节 呼吁停止滥用皮质激素
第五节 呼吁停止滥用抗菌药和清解制剂
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高血压病
第二节 心脏病
第三节 过用丹参导致气虚
第四节 贫血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老慢支和慢性肺心病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胃炎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第三节 胆道病
第四节 肝脏病
第五节 慢性腹泻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脏病
第二节 尿路感染
第三节 尿潴留和尿失禁
第四节 抢救肾衰病危成功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一节 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急性脑血管病
第二节 震颤麻痹
第三节 三叉神经痛
第四节 多发神经炎
第五节 面神经炎
第十一章 精神病
第一节 心病还需心来医
第二节 向“卦师”学习
第三节 失眠
第四节 官能性虚证
第五节 肝郁气滞
第六节 学生病
第七节 官能性头痛
第八节 抑郁症
第九节 癔症
第十节 其他精神病
第十二章 中间代谢疾病
第一节 周期性麻痹
第二节 糖尿病和多饮多尿
第十三章 妇女病
第一节 白带过多
第二节 月经过多
第三节 闭经
第四节 早孕反应
第五节 产后缺乳
第六节 产后乳胀不通
第七节 产褥感染
第八节 子宫脱垂
第九节 更年期综合征
第十节 妇女不孕
第十一节 其他妇女病
第十四章 外科病
第一节 阑尾炎
第二节 肠梗阻
第三节 上消化道穿孔
第四节 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第五节 切口感染的处理
第六节 手术技巧
第七节 五官病
第八节 神经性咽炎
第九节 中药促进骨折愈合
第十五章 皮肤病
第一节 皮肤真菌感染
第二节 皮肤病毒感染
第三节 银屑病
第四节 疥疮
第五节 其他顽固皮肤病
第十六章 劳伤虚损
第一节 积劳致虚
第二节 过劳致心脾两虚
第三节 过劳致脾胃虚
第四节 其他虚损
第十七章 补中益气治百病
附:中药增加身高方——脾肾双补治疗少年营养发育不良
第十八章 老年病
第十九章 运动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骨关节疾病
第二节 四肢血管病
第二十章 癌瘤治验
第二十一章 针法举要
第一节 针刺治疗急腹痛
第二节 针刺治牙痛
第三节 针刺所致气胸的抢救
……
序言 洪钧先生潜迹乡里已经很久了。
不少中医同道,大概已经忘记了这个不该忘记的人。
两年前,《思考中医》的热销,一度让埋头业务因而有点孤陋寡闻的我有些吃惊,甚至心灰意冷。因为我自认为是喜欢读书的,而拿起《思考中医》却读不下去:朴素的中医学竟然被玄化得如此陌生。直到有一天,看到洪钧先生发表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上的评价《思考中医》的文章,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有同调。更令我高兴的是,又听见洪钧先生的声音了。先生的那篇文章在网络论坛里广为流传,自然褒贬不一。关于其中的学术争鸣,甚至一些比较尖刻的语言,现在都已忘记了。至今萦绕于怀的是,一个网友写道,要关注洪钧先生这个“新人”。看来不少人不知道洪钧先生那时已经年过花甲,更不知道他意气风发、特立独行的过去。
洪钧先生是我非常敬仰的学者。当年读研究生时,他的《近代中西医论争史》被导师指定为必须精读的作品,我还托好友从先生处寻得《中西医比较热病学史》、《内经时代》等。十年前读的书,具体内容大多忘记了。谋生以来,很少有静心读书的机会,赵先生的著作也没有温习。然而,至今难忘当时的兴奋无以言表,只觉得每一页都有新的信息。先生的博学、睿智、严谨、敬业、正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余年前,自己年少轻狂又喜附风雅,夜读唐诗,每每拍案叫绝,经常博得寝室学友的哂笑。为何句而拍案,早已忘却,但当时大呼痛快的情形还令人怀念。如今,面对先生的这部《结合录》书稿,仿佛又回到当年激情满怀、因一本好书而欢欣鼓舞的时候。
原来,辞去河北中医学院的公职之后,先生一直在故乡行医。
本书就是先生的一生心血所集。一年前,先生在电话中约我为这部著作写个序,犹豫再三,未敢动笔。如今,此书即将出版,先生还是盛情相约,只能不揣浅陋而为之,正所谓,事到万难须放胆了。
大概很多早就知道先生的人和我一样,此前从未料到他如此精于临床。
本书足以见证,先生数十年身体力行中西医结合,也足以见证先生慎思明辨、从容于中西医之中的智慧。
文摘 第一章 中药心得
第一节 关于选购药材
治病宜选用地道药材,人人皆知。但是,中药材无不来自“生药”——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因此,即便是地道药材,质量又有三六九等。加之,有些同名药材传统上就不是一个品种,同名植物药甚至不是一个科属,即便属于一个“种”,还有产地不同。对此,古今本草学家还常常弄混,病家不可能自己判断药材是否地道以及质量如何。临床医家比病家的有关知识多一些,但是,不经常亲自抓中药的人,很可能不熟悉“饮片”——为了方便人煎等加工过的“生药”。如果他最初学的知识不牢靠,又没有不断更新、充实,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会越来越少。于是,按他开的方子取的药,再让他来看,也会说不清饮片是否地道以及质量如何。“名医”也可能如此。
我国人工培育生药,至少有1千多年。目前最常用因而产销量最大的植物药和动物药,大都是人工培育的。和野生品种相比,这样的药材不那么天然了。不过,一切农牧产品,无不有天然的质量差别,还有产地不一和饮片加工是否规范的问题。矿产品也如此。假如再有意造假——近来并非很少见——一问题就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