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选

发布时间: 2010-04-19 06:53:54 作者:

 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选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码:49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30648284/9787530648285
条形码:97875306482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选》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活动,就已发现的遗址而言,至少可以上溯到七千年以前,尽管地理、气候、民族等差异使各地域的建筑有很多不同,但经过数千年的创造、发展、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以木构架房屋为主流,采取在平面上拓展的院落式布局的独特建筑体系,并一直沿用到近代,还曾对周围的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产生过影响,它是一种延续时间最长,从未中断,特征明显而稳定,传播范围甚广的有很强适应能力的独特建筑体系。
编辑推荐 《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选》是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陕西扶风召陈西周建筑遗址初探——周原西周建筑遗址研究之二
战国中山王謦墓出土的《兆域图》及其所反映出的陵园规制
中国早期佛教建筑布局演变及殿内像设的布置
两晋南北朝时期木构架建筑的发展
日本飞鸟、奈良时期建筑中所反映出的
中国南北朝、隋、唐建筑特点
隋、唐长安、洛阳城规划手法的探讨
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原状的探讨
对含元殿遗址及原状的再探讨
唐长安大明宫玄武门及重玄门复原研究
对唐代在建筑设计中使用模数问题的探讨
关于唐宋时期建筑物平面尺度——用“分”还是用尺来表示的问题
试论唐至明代官式建筑发展的脉络及其与地方传统的关系
宋式建筑构架的特点与“减柱”问题
福建的几座宋代建筑及其与日本镰仓“大佛样”建筑的关系
元大都大内宫殿的复原研究
明代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群总体规划手法的特点
关于明天坛圜丘规划问题的再探讨
中国古代院落布置手法初探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设计手法初探
中国的历史建筑遗产保护问题
附:朱启钤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倡导者和引路人
纪念梁思成先生百年诞辰
学习《刘敦桢全集》的体会
《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序
介绍贺业钜先生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
一次记录和保存明清紫禁城宫殿资料的重要活动——记张镩先生主持测绘的明清紫禁城宫殿实测图
读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珍赏》
《中国古代建筑蓟县独乐寺》序
介绍故宫博物院藏钞本《营造法式》
后记
……
文摘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疆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其国土东南临海,是冲积平原和丘陵,属海洋性气候;西北深入大陆腹地,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属大陆性气候。从南到北,跨越了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地理和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差异。自古以来,中国各族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发展。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与古代其他文化中心无直接联系,故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国至今已有四千年以上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建筑活动,就已发现的遗址而言,至少可以上溯到七千年以前。尽管地理、气候、民族等差异使各地域的建筑有很多不同,但经过数千年的创造、发展、融合,逐渐形成了以木构架房屋为主,采取在平面上拓展的院落式布局的独特建筑体系,并一直沿用到近代,还曾对周围的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产生过影响。它是一种延续时间最长,从未中断,特征明显而稳定,传播范围甚广的有很强适应能力的建筑体系。纵观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尽管可以据其发展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中又存在着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但透过大量异彩纷呈,千变万化的建筑遗物,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逐步形成,日趋明显的共同特点和因建筑性质,类型不同而产生的多种多样的建筑艺术风貌。
后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结合王作陆续写过:些研究古建筑的论文,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文物和文献的考证去探讨古代建筑概貌和通过对实物(包括遗址)的实测图和数据进行分析去探讨古代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法和特点两部分,1998年,文物出版把其中二十三篇集结出版。200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要我在已发表的论文中选十篇,加入他们所编的《十论》丛书中。因该丛书以社会科学为主,偏重文史,故选了主要通过对文物和文献的考证探讨古代建筑概貌和发展的文字。1998年后,因专力进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建筑卷》两项专题,八九年来所写论文只有二十几篇,其中包括几项围绕这两个专题的子课题。
现在,百花文艺出版社表示愿为我出版一本普及本的自选集。我遂把通过对实物的实测图纸、数据探讨古代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法和特点的几篇论文,附以近年所写其它论述,编为此集应命,共收文字三十篇,其中二十篇是1998年以后完成的。
把1998年论文集已发表过的十篇一并收入,原因有二:其一是它们性质相近,有一定连系,并观可以互相参证,了解其异同及发展演变。其二是1998年论文集印刷较精,这对我虽是荣幸,但其价亦较昂,我很不愿为此增加同行负担,但多方奉送又实非力所能及,这就减少了我向同行请教,互相切磋。
读书人网 >建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