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

发布时间: 2010-04-20 03:48:37 作者: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24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09709628/9787509709627
条形码:97875097096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

内容简介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对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模式、动力机制和效应等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研究,这将在理论上充实我国旅游业研究的内容与体系,并为推动长三角区域旅游业持续发展、促进区域旅游地产业体系完善、旅游地结构优化和竞争力提升,提供可行性思路与建议。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是以旅游产业链或价值链为纽带,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通过多种旅游业要素的有效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空间形态和组合特征以及一定旅游服务功能和综合经济社会效应的旅游区的动态过程。区域旅游业的空间集聚现象已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对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问题的研究也日益成为旅游业研究的重要内容。
作者简介 聂献忠,1972年生,安徽潜山人,理学博士,副研究员,1999年起一直任职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任浙江省旅游经济协会理事、浙江省旅游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员。目前,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主要论著有《现代城市旅游业经营》,编著《新旅游:走进浙江工农业》等。1995年起先后在《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科学》、《商业研究》、《生产力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4篇。
编辑推荐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国外对旅游业集聚问题的研究综述
三 我国对旅游业集聚问题的研究进展
四 研究述评与研究意义
五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理论与概念
一 区域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的理论基础
二 产业集聚概念辨析
三 产业集聚分类
四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概念、内涵及相关比较

第三章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类型、特征与分布
一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类型
二 区域旅游业集聚的空间特征
三 区域旅游业相关性及集聚分析

第四章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模式、过程与规律
一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模式
二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过程
三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规律

第五章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机理、因素与衡量指标
一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机理——价值链
二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影响因素
三 区域旅游业集聚衡量指标

第六章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动力、机制与模型
一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动力
二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机制
三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模型

第七章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效应与对策研究
一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效应
二 当前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障碍、问题与趋势
三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方向、目标与战略选择
四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发展战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
序言 浙江学术有很多优秀的传统。
首先一点,浙江学术富有批判精神。汉代中期以后独尊儒学,当时的儒学有两个特点:一是墨守章句之学;二是盛行谶纬迷信。浙江人王充“退孔孟而进黄老”,对传统儒学提出尖锐批评,提出“神灭无鬼”的新说。他所开创的学术新风气对后来魏晋玄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宋以后,新儒学产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学术流派。浙江产生了“浙学”,即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及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他们倡言事功,充分强调“利”的正当性。在南宋三大儒学流派中,他们于朱、陆两家之外独树一帜,不但成为宋学不可或缺的一支,也对此后浙江文化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之后,程朱理学定于一尊,至明后期,余姚人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新说,突破朱熹“天理”的绝对性,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晚明文学艺术界有一股提倡人性解放、不拘一格抒发性灵的社会思潮,王氏之学,有以导之。至清代,考据之学成为当时的学术主流。浙江学者,不但为后人贡献了大量考据学上的成果,而且产生了章学诚这样的反潮流的学术大师,他强调“六经皆史”,标榜“浙东学术”的独特个性,与吴、皖两家相颉颃。至于清末,学风再变,程朱理学与经世思潮重新抬头,浙江不但产生了龚自珍这样的新思潮的代表人物,还产生了孙诒让、黄以周、俞樾这样的朴学大师。
文摘 插图:


第二章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理论与概念
一区域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的理论基础
(一)旅游业集聚的产业理论基础
首先是马歇尔的规模经济理论,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两个重要概念: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概念是指在特定区域,由于某种产业的聚集发展所引起的该区域内生产企业的整体成本下降;而内部规模经济则是指由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形成的规模经济。通过对英国一些传统工业的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的考察,马歇尔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中小企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的。在他看来,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着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的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专门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这种高效率形成了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促使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中小企业集群。马歇尔认为外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规模经济同样具有产业组织效率,因此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即通常所说的工业地区分布)而获得。马歇尔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为产业区,产业区内的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马歇尔认为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众多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区域便形成了专门技能的劳动力市场,节约了劳动力搜寻成本,雇主们往往只需到他们所需要的有专门技能的优良工人的地方去寻找;相应的,寻找职业的人,自然到有许多雇主需要像他们那样的技能的地方去。由此可见,对专门劳动的大量供求及劳动力搜寻成本的降低,促使了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
读书人网 >旅游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