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页码:511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5月
ISBN:7307029405
条形码:9787307029408
版本:2004-7-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金融工程丛书
媒体推荐 前言
写完书稿的最后一页,我感到如释重负。
1996年至1997年,我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研修金融工程。1997年下半年回国,我用约翰马歇尔和维普尔班赛尔的英文原版教材给金融专业的研究生和MBA的学生讲授这门课程。1998年上半年,我又尝试着用这本教材给本科高年级学生讲授。1998年下半年我先后给建设银行总行管理干部本科生班和研究生班开设了这门课,用的也是该教材。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迫切需要有一本中国人自己写的,而且是联系中国实际来写的金融工程教材。但这个任务对我个人来说,太艰巨了。我们的研究生们在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极力鼓励并踊跃参加来做这件工作。于是,从1998年开始,我们便着手编写这本书。至目前为止,总算是如愿以偿。
从本书的结构看,我们经过反复比较后,基本上采用了约翰马歇尔和维普尔班赛尔的总体框架,即全书分为四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概论,第二大部分为理论工具,第三大部分为实体工具,第四大部分为金融策略。尽管大的框架与这个版本基本相同,但对具体内容和章节的安排却作了很大的调整和修改。在概论部分,我们增加了对金融工程方法论的分析。在理论部分,我们主要从金融工程的目的出发作出安排。金融工程最重要的目的是盈利,并尽可能地减少风险。因此,理论部分主要分析了现金流、收益和风险方面的内容。
在第三部分,我们主要论述了各种实体金融工具。在这部分的写作中,我们尽可能把金融工具的分析与中国的金融实践相结合。
在第四部分,我们仅就金融工程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几种策略作了介绍。即资产负债管理、公司重组与公司避税理财。
在章节的安排上,我们尽可能地考虑了教学的需要。每一章都安排了小结、参考阅读、练习与思考。
本书作为一本概论性的教材,并没有涉及很多高深的数学问题。我们将部分公式的推导放在附录中。读者即使跳过这些数学公式,也并不影响对本书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作为本书的辅助内容,我们还编写了一本《金融工程:案例与评析》。其中的例子,全部来源于国内金融部门的实践。教师们在讲解本书内容时,可将两者结合使用。
本书的写作凝聚着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叶永刚、郑康彬负责本书的策划、设计与总纂,熊和平负责本书的各种协调工作。此外,郑康彬还负责收集国外有关资料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本书写作成员及其内容安排如下:
叶永刚:第一章、第二章;熊和平:第三章、第四章;余志勇:第五章;李源海:第六章、第十三章;张英:第七章、第十七章;刘俊宇:第八章、第十八章、第二十章;黄卓立: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闵赛金: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胡耀亭:第十九章、第二十一章。
我们忘不了这本书写作过程中的日日夜夜,忘不了这本书的内容在课堂讨论中的热烈气氛和动人场面,忘不了对这本书的问世给予了热情关怀和倾注了辛勤汗水的每一个人。我们诚恳地希望读者对这本书提出宝贵的批评和意见。
叶永刚
1999年7月12日
武昌珞珈山
编辑推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形式也迅速发展。这本《金融工程概论》教材详细介绍了什么是金融工程,采用了案例分析法、金融积木分析法等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主要适应财经类本科高年级学生需要,同时也可作为实务操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编 概 论
第一章 金融工程导论
第一节 金融工程概念
第二节 金融工程与金融工具
第三节 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第四节 金融工程课程设置
……
文摘 书摘
第七章 金融产品开发
金融工程师运用手头的金融产品来达到他们特定的目标,他们也常协助进行新的金融产品的开发工作。新产品的开发往往是自于现存的金融产品不适合或很不容易完成既定的目标,或者是由于新产品的结构能够为创新公司或公司的客户创造新的机遇。一般在这两种情况下,金融工程师才会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新的金融产品可能是靠金融工程师通过正规的新产品开发程序得来的,也可能是在为满足特定客户的需要而提出的一套解决方案中得来的。我们已在本书第一章中讨论过后一种可能性,现在就不再作进一步的阐述,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一旦决定了要为客户提出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同样要遵循下面即将谈到的新产品开发程序。我们对金融创新的认识,是在生产消费品领域内对新产品开发的研究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只是在最近几年,产品开发的专家们才开始注重金融产品的开发。因此。金融创新的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与消费品、工业品等的开发模型存在类似之处。
本章我们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产品的定义,从事新产品开发的具体动因与主要手段,新产品开发的几个主要阶段和步骤,并粗略地介绍几种主要的金融工具。
第一节 产品的定义
在对产品的定义具体描述之前,为方便起见,同时也为了避免在理论与学术上引起歧义,我们将产品与商品等同起来作为一个概念来看待。对于产品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多种表达,从提供者的角度来讲。产品是指为满足最终使用者的欲望和需要而提供给市场,供他们获取、使用或消费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东两。
一、产品的三个层次
产品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组成了产品的整体
概念。清楚地了解产品的三个层次,对于企业开发与生产新产品,
实施产品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核心产品
这一层次是从产品的使用价值来分析,是指产品能够提供给购买者的基本效用或益处。它回答的是“购买者真正要采购的是什么?”这一问题。购买者通过购买可以得到诸如快捷、省时、省力、健康、舒适等物质效用以及美观、炫耀等心理效用。如购买面包、大米是为了充饥;购买衣服是为了遮体与美观;购买自行车是为了省时与省力;购买戒指与项链是为丁美化与炫耀。人们购买产品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即满足某种生理或心理的需求。产品如果不含有实质产品这一层次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也不会有任何人会花钱去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