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世界宗教

发布时间: 2010-04-20 05:50:45 作者:

 世界宗教

  • 市场价:¥40.00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目前无货,欢迎选购其他类似产品。 到货通知我。 4人 评论打分
  • 5 颗星:
  • (2)
  • 4 颗星:
  • (1)
  • 3 颗星:
  • (0)
  • 2 颗星:
  • (1)
  • 1 颗星:
  • (0)看全部4篇评论 (4篇用户评论 | 写评论) 关闭 Close this window商品缺货登记我们将在到货后及时通知您!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698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301067070
    条形码:97873010670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0开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未名译库哲学与宗教系列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世界宗教研究的学术专著,同时是一本备受欢迎的畅销书。本书以世界历史为背景。从伦理、礼仪、叙事或神话、经验、制度、教义以及艺术等七个层面,对世界诸宗教进行了考查。本书第一部分追溯了诸宗教从古代世界的传统中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第二部分考查了文艺复兴以及西方征服和地理大发现之后,信仰与文化的嬗变。
    作者简介 尼尼安斯马特(1927-2001),兰开斯特大学和圣塔巴巴拉加利福尼亚大学宗教研究的奠基人,被誉为“宗教研究之父”。斯马特教授的研究涉及不同领域,有二十多部著作,其中包括《理性与信仰》、《毛泽东》、《世界观》,《佛教与基督教:对抗与结盟》。
    媒体推荐 前言
    这本书需要修订的主要原因是苏联的解体,以及摆脱了俄国统治的庇护(这是一种帝国主义的庇护)后,一些“新”国家的出现。此外,还有那些曾经在一种更广意义上的斯大林式的征服者统治下的国家,东欧各国和蒙古,它们又一次经历了独立。由南斯拉夫的铁托(Tit0)建立起来的统治也分崩离析,肢解为一些经常相互冲突的国家。所有这一切改变了政治与宗教的蓝图。在欧洲,基督教的各种形式重新出现,值得注意的有波兰天主教(它在苏联帝国的瓦解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高加索(CaucaSus)有形形色色的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在中亚也有伊斯兰教;在蒙古有佛教。犹太教也能够在俄国重新站住脚。我们在此已经尽力回忆了这些事件:有关东欧和苏联这一章的后一部分已经重写。
    由于20世纪已经接近尾声,因此反映该世纪的新的一章即最后一章(第二十五章)已经写毕。这主要是考虑到20世纪后半叶境况中的多元主义。它强调应该通过并且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让人们了解宗教(与意识形态)的现实这样一个方面。最终,我们人类要开始严肃地把重点放在应该理解宗教,而不是以教条的或狭隘的心态去描述宗教这样一个方面。然而,仍然需要努力奋斗,因为许多所谓的宗教人士对于教条化他们观点的兴趣,要胜过说明人们实际上如何行事为人以及传统如何发展的兴趣。
    对于人类而言,宗教是一个奇妙的源泉。但是现在所有的宗教都生活在一起:它们不得不如此,因为我们的全球文明就是产生于喷气式飞机和互联网。在结尾时,在对如何利用宗教研究的思考中,我当然想要说明,像这样的一本书如何能够发挥一种小小的作用。
    每一种文化在这个时代中都经受了巨大的冲击,因此,这个重要的主题仍然是,各种传统如何回应现代,尤其是如何回应一个殖民时代的。
    我特别要感谢伦敦的“美拉尼。怀特.卡尔曼与金”出版社,他们参与了这本书的创意和早期的写作过程,而且做了很好的工作,尤其是为文字配了精美的插图。我也要为ULSB的迈克斯.李明(MaXLeeming)、阿米.库伯(Amy COOper)和艾伦.坡斯曼(Ellen POSman)的大力帮助而感谢他们。由于偶然的原因,这个版本中的某些图片有点变化。这些图片非常精美,它们的惟一缺点是,读者可能会因此而忽略文本。然而,文本是严肃的,它包含了一种关于宗教之现代变化的理论。
    尼尼安。斯马特
    于意大利特勒默索柯莫湖
    1997年8月20日
    目录
    第二版前言
    导言
    理解世界各种世界观的重要性
    宗教的本质
    世俗世界观的本质
    根源、形成与改革
    ……
    文摘 书摘
    在无数的神话故事中,神灵被描述为各种各样的形象,因此逐渐出现了一种观点:各种神灵只是同一个最高神圣存在的不同显现。这种思想最初出现在《梨俱吠陀》中,后来它变成了综合各种不同神话的一种方法。
    在印度文化所有的信仰体系中,都盛行这样一种“衰退观念”(asense 0f decl.ine)O现在的时代或称迦利时期(Kaliyuga),是无限时间循环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促使人类存在的衰退,而进入一个不断出现混乱和邪恶的时代。在佛教的宇宙观中就有这种观念,即你所处的时代离佛陀生活的时代越远,宗教越衰退。
    以上这些思想都必须用教义和哲学的主题来加以解释,这些主题才真正代表印度古代文化的特点。一个最普遍流行的主题是再生(rebirth)或再一次肉体化。每一个个体生命实际上都要经历无限的时间,通过许多次的出生。一个人的命运,是靠他的前世和今生所做的行为来决定的。这种“业的法则”(laW 0f karma,“业”指的是人的行为)把人的生命与存在的循环——轮回(sams~tra)捆绑在一起。摆.脱轮回的愿望,或至少是战胜这种令人厌烦的结果的愿望,使人竭尽全力去追求解脱(mOksa)0当一个人摆脱了轮回或至少是通过对世界本质的超然认识而战胜轮回时,他将最终获得解脱。在佛教传统中常常把解脱称为“涅”(nirvdna),而在耆那教的传统中却把它归于“完全知”(kevala)或摆脱尘世。
    作为创造者的神也与轮回的过程有联系,但是它经常被看作是超越一切描述的O这种不可言说的梵(Brahman),当它以人格化的形式出现时,是高于一切神的。所以,在一些哲学中这种至高的神与每个人内在的灵魂,即永恒的阿特曼(dt man)或自我(Self),是同一不二的。一个人只要通过向内的观想和冥思,就可以证悟到自己内在永恒的自我,同时还可以实现与惟一神圣存在——梵的统一。在印度还有许多信仰体系不承认神的观念,因此在它们那里解脱并不
    是实现与神的结合,而只是从再生的轮回中摆脱出来。
    作为创造者的神也与轮回的过程有联系,但是它经常被看作是超越一切描述的。这种不可言说的梵(Brahman),当它以人格化的形式出现时,是高于一切神的。所以,在一些哲学中这种至高的神与每个人内在的灵魂,即永恒的阿特曼(atman)或自我(Self),是同一不二的。一个人只要通过向内的观想和冥思,就可以证悟到自己内在永恒的自我,同时还可以实现与惟一神圣存在——梵的统一。在印度还有许多信仰体系不承认神的观念,因此在它们那里解脱
    ……
  •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