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32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811147904/9787811147902
条形码:97878111479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液压与气动技术》包括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部分。第1章至第10章为液压传动部分,主要讲述了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及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等内容;第11章至第15章为气压传动部分,主要讲述了气压传动基础知识、气源装置、气动元件、气动回路及气动系统实例、电子气动及PLC控制等内容。《液压与气动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既着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阐述,又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突出了以培养职业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宗旨。《液压与气动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数控、机械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适合于成人高校相关专业使用,并可供企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l.l.l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1.1.2 液压传动系统的图形符号
1.2 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1.3 液压传动的特点
1.3.1 液压传动系统的主要优点
1.3.2 液压传动系统的主要缺点
1.4 液压传动的应用和发展
本章小结
习题一
第2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2.1 液压油
2.1.1 液压油的主要物理性质
2.1.2 液压油的种类
2.1.3 液压油的选择
2.1.4 液压油的污染与防治
2.2 液体静力学
2.2.1 液体静压力及其特性
2.2.2 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2.2.3 压力的表示方法及单位
2.2.4 帕斯卡原理
2.2.5 液体对固体壁面的作用力
2.3 流体动力学
2.3.1 基本概念
2.3.2 流态和雷诺数
2.3.3 连续性方程
2.3.4 伯努利方程
2.4 流动液体的压力损失
2.4.1 沿程压力损失
2.4.2 局部压力损失
2.4.3 管路系统的总压力损失
2.5 小孔和缝隙的流量
2.5.1 节流与阻尼
2.5.2 小孔流量特性
2.5.3 缝隙流量特性
2.6 液压冲击和气穴现象
2.6.1 液压冲击
2.6.2 气穴现象
本章小结
习题二
第3章 液压动力元件
3.1 液压泵概述
3.1.1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3.1.2 液压泵的性能参数
3.2 齿轮泵
3.2.1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3.2.2 齿轮泵的流量计算
3 2 3 齿轮泵的典型结构
3.3 叶片泵
3.3.1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3.3.2 叶片泵的流量计算
3.3.3 叶片泵的典型结构
3.4 柱塞泵
3.4.1 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3.4.2 轴向柱塞泵的流量计算
34 3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结构
3 5 螺杆泵
3.5.1 螺杆泵的工作原理
3.5.2 螺杆泵的流量计算
3.5.3 螺杆泵的典型结构
3.6 液压泵的选用
本章小结
习题三
第4章 液压执行元件
4.1 液压缸
4.1.1 液压缸的类型及特点
4.1.2 液压缸的基本参数
4.1.3 液压缸活塞的理论推
4.1.4 液压缸的典型结构
4.1.5 液压缸的结构设计
4.1.6 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
4.2 液压马达
4.2.1 液压马达的类型及特点
4.2.2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4.2.3 液压马达的主要性能参数
4.2.4 液压马达与液压泵的异同
4.2.5 液压马达的选用
本章小结
习题四
第5章 液压控制元件
5.1 概述
5.1.1 液压阀的分类
5.1.2 液压阀的基本要求
5.2方 向控制阀
5.2.1 单向阀
5.2.2 换向阀
5.3 压力控制阀
5.3.1 溢流阀
5.3.2 顺序阀
5.3.3 减压阀
5.3.4 压力继电器
5.4 流量控制阀
5.4.1 节流阀
5.4.2 调速阀
5.4.3 溢流节流阀
5.4.4 分流.集流阀
5.5 叠加阀
5.5.1 结构和工作原理
5.5.2 单路叠加阀液压回路
5.5.3 多路叠加阀液压回路
5.5.4 叠加阀的选型
5.5.5 叠加阀的应用
5.6 二通插装阀
5.6.1 插装阀的工作原理
5.6.2 方向控制插装闽
5.6.3 压力控制插装阀
5.6.4 流量控制插装阀
5.7 电液伺服阀
5.7.1 工作原理
5.7.2 典型结构
5.7.3 电液伺服阀的应用
5.8 电液比例阀
5.8.1 电液比例溢流阀
5.8.2 电液比例换向阀
5.8.3 电液比例调速阀
5.8.4 比例流量阀
5.9 数字液压阀
5.9.1 分类及特点
5.9.2 工作原理
5.9.3 典型结构
5.9.4 数字阀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五
第6章 液压辅助元件
第7章 液压基本回路
第8章 典型液压传动系统
第9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第10章 液压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第11章 气压传动基础知识
第12章 气动元件
第13章 气动基本回路及气动系统实例
第14章 气动系统的设计与维护
第15章 气动回路的电气控制与PLC控制
附录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教材立足于培养面向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在总结同类教材的编写经验并吸取本课程领域内最新的教学和科研成就的同时,专门为高职高专机电类、机械类专业精心组织编写了这本教材。
本教材的特点是从目前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强调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培养:在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注意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本教材力求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在编写过程中以实用性和指导性为原则,在强化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前提下,更新教学内容,力求切实起到帮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
本书教学参考学时数为64学时,考虑到机械类不同行业的需要,在教材中编入r较多的液压与气动典型系统及工业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有所侧重地加以选择。另外可安排8~10学时的实验。
本教材由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苏沛群老师担任主编,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吕扶才老师任副主编,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刘进球老师任主审,参加编写的还有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贾健民老师、刘光新老师、裴志坚老师和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彦明老师。各章节编写情况是:第1~第5章由吕扶才编写,第6章由张彦明编写,第7章、第8章、第11章、第13章、第14章由苏沛群编写,第9章、第10章由贾健明编写,第-2章由刘光新编写,第15章由裴志坚编写。
文摘 本章主要介绍了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系统的组成、图形符号、液压传动的优缺点、应用范围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为课程后续章节的展开学习奠定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是当今机械装备技术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特别是近年来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该项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工业、农业、航空、航天、国防、交通、运输等部门。在机械制造业中,工程机械、农用机械、数控加上机械、冶金自动,生产线、机电产品的自动化生产以及飞机、汽车等产品,都广泛使用着液压与气动技术。采用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程度及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学习和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是工科学生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
1.1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1.1.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利用液体压力能驱动执行机构工作,来完成工作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