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民族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10-04-21 02:48:37 作者:

 民族心理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46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105100710/9787105100712
条形码:978710510071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兰州大学民族学精选文库

内容简介 《民族心理学》内容简介:中国民族学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主要表现在下列五方面:1.在指导思想方面,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放眼中国和世界民族、民族问题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充分反映和吸收世界民族学发展的优秀思想和最新成果,促进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平等、和谐发展。
2.在内容方面,以中国民族学和民族问题为基本内容,构建符合中国和世界民族新发展的知识体系。
3.在方法方面,采用实证的、思辨的、比较的、综合的多种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描述与分析综合结合,田野与文献结合,充分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民族学研究有更加广阔的道路。
4.在视角方面,认为民族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及种族、生物等各种因素的群体,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群体,
全方位研究揭示民族的各个方面,是民族学的显著特色。
5.在思想传统方面,继承中国古代对民族实体、民族关系、民族问题丰富而深邃的思想认识,吸取中国历史上处理和对待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经验、政策和方法,使民族学在具有数千年多民族共处历史以及积累了深厚传统民族思想的中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发展。
编辑推荐 《民族心理学》: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目录
第一章 民族心理学引论
第一节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民族心理学与民族学
第三节 民族心理学研究之特质

第二章 民族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西方心理学的研究
第三节 心理的实质

第三章 民族心理学史略
第一节 民族心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第二节 冯特的民族心理学思想
第三节 弗洛伊德的民族心理学思想
第四节 西方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第四章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节 民族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
第三节 民族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五章 民族共同体心理
第一节 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第二节 民族共同体心理
第三节 民族共同体中的从众心理与行为

第六章 民族语言文化心理
第一节 关于民族语言文化
第二节 中国各民族语言的特点
第三节 民族语言文化心理

第七章 民族意识论
第一节 有关民族意识概念的相关观点
第二节 民族意识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第三节 民族自尊、凝聚力在民族意识中的核心地位
第四节 宗教对民族意识的提升作用
第五节 当代民族意识发展特点

第八章 民族认知结构
第一节 认知活动的心理学研究
第二节 民族认知与民族文化
第三节 影响民族认知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民族认知特点研究的心理维度

第九章 民族的想象与释梦心理
第一节 民族的想象
第二节 民族想象的产物
第三节 集体意象中的民族女性形象
第四节 民族释梦心理

第十章 民族的需要动机特点
第一节 人类的需要
第二节 人类的动机
第三节 民族共同体的需要动机

第十一章 民族群体人格
第一节 民族群体人格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群体人格的心理人类学研究
第三节 群体人格形成的制约因素与体现

第十二章 民族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及其研究
第二节 性别角色与女性发展
第三节 宗教对妇女社会化的影响
——以对伊斯兰教西道堂回族妇女的生活调查为例
第四节 民族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思考

第十三章 民族巫术与心理治疗
第一节 巫术与多元文化的心理治疗
第二节 巫术与心理治疗的意义场域
第三节 巫术与心理治疗场域同构及其民族学实例
……
序言 兰州大学走过了一百年的峥嵘岁月。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成立也快十年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出版这套文库,献给哺育我们成长、关心我们工作的兰州大学和兰州大学的全体师生。
民族学在兰州大学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与许多兄弟学科相比,他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因此他曾被忽略过、轻视过,不过这个有极强活力的生命,终于还是在兰州大学这块沃土上坚强的成长起来,为自己争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至今,兰州大学的民族学已经是博士学科一级授权点,拥有五个二级博士点,同时是国家重点学科。作为民族学科的载体,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也成长壮大,成为在国内小有名气的科学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的研究型实体。
不到十年的岁月里,在中心的老师们辛勤耕耘下,仅由中心老师及他(她)们指导下写出的民族学专著就达八十余部。现在摆在您面前精选出的这套文库,就是这些年来,中心师生用知识、智慧和汗水辛勤浇灌出的部分成果。当然,“精选”者,仅指从上述八十余部专著中精心选出者之谓,并非一定是精品。但是我们有信心,经过我们的扎实工作和潜心研究,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精品问世。
借本文库出版之际,还想就当前我国民族学的发展,说一些心得和体会。
文摘 第一章 民族心理学引论
本章将以民族心理学的综合研究为切人点,对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研究起步晚、专业研究人员的不足与有限、民族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不够等进行简要分析,论述民族心理学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尤其是深入开展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较为系统地提出民族心理学学科研究及其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经过民族学家的努力,民族学的研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重视史料的运用、用民族学的理论分析历史问题、将历史学与民族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及研究中的综合取向等已成为民族学研究的特色。
民族学发展到现代,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拓展研究视野与思路,在研究中不应仅局限于同历史学、人类学等的交叉研究,还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与相关学科进行交叉性研究,尤其是同相关的自然科学进行跨学科研究才能使这种研究有突破性进展,也更具生命力与研究活力。
后记 一、心理与民族
首先,关于心理。现代科学史证明,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无生命物质,后来发展为有生命物质,才出现植物、动物以至人类,才有了人的心理。其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从物种发生史来看,心理是物种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从个体发生史来看,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相连的。其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我们说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头脑本身能单独地产生心理。头脑是反映外界的物质器官,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依靠外界的客观现实。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可见,心理的反映是这样一种反映,从其内容来说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其中外界影响要通过反映者内部特点的折射。因此,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总之,心理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生、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着人的心理。由于在实践中人所接触到的、感受到的客观事物日新月异地在发生变化,因此,人的心理也随之而发展。在实践中人的心理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永远不会完结的。
其次,关于民族。按照斯大林的论述,民族可以特指历史上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并且有语言、经济和文化等特点的稳定的群体。作为人们共同体一种类型的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是有区别的。民族不同于种族,民族属于社会历史范畴。
然而,民族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基本特征的内涵是有所变化的,斯大林关于民族的概念反映了在民族形成及发展初期的本质特征。没有民族共同体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社会生活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共同心理素质这些基础,民族很难形成乃至发展。
正如民族学家杨建新先生所指出的:“随着民族的发展,尤其是在民族的发展和繁荣阶段,民族文化、民族意识开始起较大作用。而在第三个阶段,即趋同和融合阶段,其基础不再是地域和社会,而主要是文化。
读书人网 >心理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