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战中战后:战争体验与日本的中国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4-21 05:51:27 作者:

 战中战后:战争体验与日本的中国研究

  • 市场价:¥25.00
  • 卓越价:¥20.00为您节省:5.00元 (80折)
  • VIP 价:¥19.40 SVIP价:¥19.00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如何获得促销优惠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40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
    ISBN:7218049249
    条形码:978721804924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田中正俊,既是一位亲历“二战”的日本老兵,也是一位有良知的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是日本国内对近代史上日本对外侵略战争历史反省最深刻、最具理论高度的学者和代表人物,被我国历史学家刘大年称为“固守真理者”。本书就是他从历史的高度深刻反省日本侵略战争的一部著作。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闻,研究日本战争责任、战后责任,遗留化学武器问题等;通过谈论历史学研究方法、近代日本与东亚殖民等,批驳“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和“必然论”。其研究历史尤其是东亚史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对我国的史学工作者也很有启发。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罗福惠,男,1945年生,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1967年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1982年获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硕士学位,1984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任讲师,1986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教授,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一直在华中师大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工作。
    20年来,独撰、主编或合撰有著述10种,其中与章开沅先生共同编写的《审视中的比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获1999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优秀成果三等奖;与唐文权合著的《章太炎思想研究》获1989年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北近三百年学术文化》获湖北省优秀成果三等奖。。

    在《历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港台刊物上转载和发表2 0余篇,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高校学报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转载。还发表译文、书评近20篇。

    1990年以前参加了章开沅先生承担的国家七五规划课题“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1991年至今,独立承担中华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外民族主义比较研究” (1992),国家教委社科课题“辛亥革命通论”(1993),湖北省社科课题“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1991)、“湖北文化史”(1993),“西方文化与湖北社会”(1995),还与章开沅先生等共同承担“湖北通史”课题(1996-1999)。

    1989年12月曾赴香港参加“太虚法师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1995年3-4月赴台北研究院近代史所进行合作研究半个月。1999年5月赴澳门参加“孙中山与振兴中华”国际学术研讨会。
    媒体推荐 书评
    出生于战后与战争毫无关联中成长起来的纯战后一代人,完全不会有责任的问题,这是按常识进行的思维。但是,……只要是有良知的日本人……即使出生于不同年代,既然都生活在作为日本人的连续性的基础上,……就理所当然也继承战前一代人遗留下的责任。……“国民”也是作为日本国的主权者的“国民”,既然站在参与国家运作的立场上,就必须担负相同的责任。即使脱离了与国家的关系,只要是属于作为民族的日本人的一员……就不能从超越年代的连带责任中脱离开来。
    ——家永三郎《战争责任》
    我觉得,战争责任的问题刻不容缓。天皇或许快七十三岁了吧(1974年时)万一到了最后那一天,难道就这么不负责任地此悲惨的人生?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居然想把那么重大的责任敷衍过去……在对天皇给予最大同情的同时,仍要追究天皇制下的如此不幸的,如此悲惨的牺牲者的责任。因为不这样做,这个国家就无道德可循。
    ——日井吉见《历史与教育》
    为什么日本的死,只有日本人悲伤;为什么别国人的死,只有别人悲伤,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人类不能同欢乐,共悲伤?
    ——日本战殁学生手记《听,海的声音》
    编辑推荐 田中正俊,既是一位亲历“二战”的日本老兵,也是一位有良知的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是日本国内对近代史上日本对外侵略战争历史反省最深刻、最具理论高度的学者和代表人物,被我国历史学家刘大年称为“固守真理者”。本书就是他从历史的高度深刻反省日本侵略战争的一部著作。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闻,研究日本战争责任、战后责任,遗留化学武器问题等;通过谈论历史学研究方法、近代日本与东亚殖民等,批驳“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和“必然论”。其研究历史尤其是东亚史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对我国的史学工作者也很有启发。
    目录
    代序
    上篇
    战争、科学与人
    前言
     一 战争体验及战场体验
     二 日本资本主义下的战争与武器
     结束语——武器、科学与人
     战争体验和历史意识
      ——关于所谓“学生出阵”
     战争体验与历史的经验
     战争责任的历史继承
     从“侵略”到“进出”
     关于编篡会的“新历史教科书”
     哀伤的歌曲
     风化和颓废
     五十年的历程
     前所未有的“战争即残虐”时代
      ——“东京大空袭”五十五周年纪念
     从过去走向未来
    下篇
     对历史学的思考
      ——关于历史事实的认识和评价
     一 关于问题的构造
     二 以具体事例为中心
     三 结论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从筹备到最终完成的论文写作实践
     前言——课题的设定
     一 应用的研究史回顾
     二 关于《马关条约》第六条第二项下第四点的“研究史”
     三 总体篇章构成
     四 篇章构成的具本例子
     五 所谓史料之为物
     六 史料的收集
     七 史料的整理和解读
     八 阅读中文史料
     九 有关《马关条约》的史料
     十 原稿的书写
     近代日本与东亚
      ——从中法战争到日中甲午战争
     ……
    附录
    后记

    ……
  • 读书人网 >军事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