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西人民
页码:323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
ISBN:7210021752
条形码:97872100217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东方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印顺法师的《中国禅宗史》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它对印度禅到中国禅的发展、禅学的中国化、牛头宗在中国禅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坛经》的成立与演变、曹溪禅的开展与其发展和分化的过程以及又统一于江南曹溪流派等等,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可信的结论,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禅宗的历史与思想都是十分有价值的。
禅宗是一个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这大概已为中外学者所公认。禅宗是中国的思想,对中国社会有着很大影响,我相信《中国禅宗史》的出版将会对进一步推动中国哲学、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印顺法师生活在海峡彼岸,他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大师,我们出版他的著作只是为了使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领域来探讨一些问题,从而使中国文化得到发展。
媒体推荐 书评
以人类全部历史和整个地球为背景,来观察东两方文化的关系,这样才能看出两大文化体系相对消长、互相学习的关系,才能真正客观地、实事求是地了解两方文化,了解东方文化,了解中国文化。
——季羡林 周一良 庞朴
到了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中罔人开始逐步恢复对于自己文化的信心,能够心平气和的探讨普世价值和中国人独特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并寻求其中的契合点。
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体现的是一种普遍和谐的思想。
——汤一介
目录
序
第一章 达摩菩提之禅
第一节 达摩传与达摩论
达摩及其传说 达摩论
第二节 达摩与楞伽经
楞伽禅的传承 达摩与求那跋陀 楞伽与如来藏说
……
文摘 书摘
第一节 达摩传与达摩论
菩提达摩为中国禅宗公认的东土初祖。达摩到中国来,对当时的中国佛教,并没有立即引起大影响,然正像播下一颗种子一样,一天天茁壮繁衍起来,终于荫蔽了一切。我们不能用后代禅者的眼光去想象达摩,却决不能轻视达摩。达摩禅所代表的真正意义,以及对中国佛教的深远影响,应该是研究中国佛教,理解中国禅宗的重大课题!
达摩及其传说
菩提达摩的传记,随禅法的发展而先后(及派别)的传说不同。这是宗教界常见的想象,不足为奇。有关菩提达摩的早期传记,有杨街之(公元547年顷作)的《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卷一(大正51?1000中);昙林(约585年卒)的《略辨大乘人道四行及序》(大正85?1284下一1285中);道宣(667年卒)《续高僧传》(此下或简称《续僧传》)卷十六《菩提达摩传》(大正50?551中一下)。《续僧传》的《达摩传》,主要是根据前二书的,略增加一些其他的传说而成。
菩提达摩,简称达摩。在后代禅者的传说中,也有不同的名字。神会(762年卒)的《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此下简称《南宗定是非论》,也是称为菩提达摩的。神会引《禅经序》来证明菩提达摩的传承,如《神会和尚遗集》(以下简称《神会集》,依1968年新印本)(294-295)所说,神会是以《禅经序》的达摩多罗为菩提达摩的。因为这样,在传说中,或称为菩提达摩,或称为达摩多罗。774年顷作的《历代法宝记》,就综合而称为菩提达摩多罗。这是传说中的混乱糅合,并非到中国来传禅的菩提达摩,有这些不同的名字。菩提达摩与达摩多罗,被传说为同一人。达摩多罗或译为达磨多罗,菩提达摩也就被写为菩提达磨了。Dharma,古来音译为达摩(或昙摩)。译为达磨,是始于宋元嘉(430年前后)年问译出的《杂阿毗昙心论》。《杂阿毗昙心沦》址达磨(即昙摩)多岁——法救论师造的。昙磨多罗论师与达摩多罗禅师,也有被误作同一人的。如梁僧祜(518年卒)《出三藏记集》卷一二《萨婆多部记目录序》,所载(北方)长安齐公寺所传,仍作昙摩多罗(禅师),而僧祜(南方)《旧记》所传53人中,就写作达磨多罗了(大正55?89上__90上)。神会(在北方)还写作达摩多罗与菩提达摩,而神会下别系,与东方有关的(781年撰)《曹溪别传》,就写作达磨多罗。洪州(马大师)门下(801年)所撰,与江东有关的《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以下简称《宝林传》),就写为菩提达磨了。从此,菩提达摩被改写为菩提达磨,成为后代禅门的定论。达摩而改写为达磨,可说是以新译来改正旧译。然从传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