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31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122064670/9787122064677
条形码:978712206467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农林牧渔系列
内容简介 《农业昆虫》为高职高专农林牧渔“十一五”规划教材和教育部高职高专农林牧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农业昆虫》共分三部分。第一篇是昆虫理论基础,介绍了昆虫的外部特征、生理解剖、昆虫生物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态学、昆虫的调查测报、害虫防治原理和防治技术等内容,是农业昆虫学的基础部分。第二篇是农作物主要害虫,介绍了地下害虫、农、林、、棉、果、蔬、储粮害虫等,侧重于其发生及为害情况、形态特征、发生规律、调查测报和防治技术,是农业昆虫学的应用理论部分。第三篇是实验实训,教材设计了十九个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地主要害虫防治技术和天敌利用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
《农业昆虫》适宜用作高职高专农业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教材,本科院校也可选用,还可作为农林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农业昆虫》: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农林牧渔系列。
目录
第一篇 农业昆虫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一、农业昆虫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农业昆虫学的发展概况
三、我国农业昆虫学的发展及其成就
四、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
五、昆虫的特征及其与近缘动物的区别
六、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思考题
第二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
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一、昆虫的大小、形态与体向
二、昆虫的体躯
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
一、头壳的基本构造
二、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
三、头部的取食器官
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
一、胸部的基本构造
二、胸足的构造和类型
三、昆虫的翅
第四节 昆虫的腹部
一、昆虫腹部的基本构造
二、外生殖器
第五节 昆虫的体壁
一、体壁的构造
二、体壁的衍生物
三、昆虫体壁的色彩
四、体壁与防治的关系
思考题
第三章 昆虫内部解剖及生理
第一节 昆虫体腔和内部器官
第二节 消化排泄系统
一、昆虫消化系统构造和功能
二、昆虫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三、昆虫排泄系统构造和功能
四、消化系统与害虫防治
第三节 呼吸系统
一、呼吸系统的一般构造
二、呼吸作用与害虫防治
第四节 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
二、昆虫的感觉器
三、神经系统的传导作用
四、神经系统功能与害虫防治
第五节 循环系统
一、背血管的构造与血液循环
二、昆虫的血液及其功能
三、循环系统与害虫防治
第六节 生殖系统
一、雌性内生殖器官的基本构造
二、雄性内生殖器官的基本构造
三、交尾、授精和受精
四、生殖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第七节 分泌系统
一、内激素
二、信息激素
三、昆虫内激素、信息激素与害虫防治
思考题
第四章 昆虫的生物学
第一节 昆虫的生殖和变态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
二、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概念
三、昆虫的变态及类型
第二节 昆虫各发育期的生物学特性
一、卵期
二、幼虫期
三、蛹
四、成虫期
第三节 昆虫的行为和习性
一、停育
二、食性
三、昆虫的群集性
四、昆虫的趋性
五、迁移习性
六、保护习性
七、本能
八、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
第四节 昆虫的生活史
一、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二、昆虫生活史的多样性
思考题
第五章 昆虫生态学
第一节 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一、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湿度、降水对昆虫的作用
三、温、湿度的综合作用
四、光对昆虫活动中的影响
五、风对昆虫的影响
第二节 土壤环境对昆虫的影响
一、土壤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二、土壤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三、土壤理化性质对昆虫的影响
四、土壤中的昆虫
第三节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一、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二、天敌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昆虫的影响
第五节 昆虫种群的概念及量变分析
一、种群的概念
二、昆虫种群的结构
三、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动
四、昆虫种群分布类型
思考题
第六章 昆虫的分类
第一节 昆虫分类概说
一、分类的途径和任务
二、分类的意义和依据
三、分类的阶元
四、昆虫的命名法与命名规则
五、昆虫纲分目
第二节 农业上主要目科简介
一、缨翅目
二、半翅目
三、同翅目
四、直翅目
五、脉翅目
六、鳞翅目
七、鞘翅目
八、膜翅目
九、双翅目
附:蜘蛛和螨类简介
思考题
第七章 农业昆虫的调查和预测预报
第一节 农业昆虫调查
一、调查的意义
二、昆虫田间分布型和取样方法
三、田间调查(虫情)的表示方法
四、调查应注意的事项
第二节 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
一、害虫测报的意义、任务和原则
二、预报的种类
三、发生期的预测
四、发生量的预测
五、分布蔓延地区的预测
思考题
第八章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及方法
第一节 植物检疫
一、植物检疫的内容和任务
二、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和疫区、保护区的划分
三、植物检疫的实施方法
第二节 农业防治方法
一、种植制度
二、耕翻整地
三、播种
四、田间管理
五、收获
六、植物抗虫性的利用及抗虫育种的选育
第三节 化学防治方法
一、农药的使用方法
二、合理使用农药
三、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第四节 生物防治方法
一、天敌昆虫
二、昆虫病原微生物
三、其他有益动物
四、昆虫激素的利用
五、杀虫活性植物的利用
第五节 物理机械防治方法
一、人工机械捕杀
二、诱杀
三、汰选法
四、温湿度的应用
第六节 综合防治的概念及发展
一、初期防治阶段
二、化学防治阶段
三、害虫综合管理阶段
四、有害生物生态管理(EPM)和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SPM)
思考题
第二篇 主要农业害虫
第九章 地下害虫
第一节 地老虎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调查测报
五、防治方法
第二节 蛴螬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调查测报
五、防治方法
第三节 蝼蛄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四节 蟋蟀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五节 金针虫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六节 种蝇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调查测报
五、防治方法
思考题
第十章 粮食作物害虫
第一节 小麦害虫
一、麦蚜
二、小麦害螨
三、小麦吸浆虫
四、麦叶蜂
第二节 水稻害虫
一、水稻螟虫
二、稻飞虱
三、稻叶蝉
四、稻纵卷叶螟
五、稻弄蝶
六、稻蓟马
第三节 杂粮害虫
一、黏虫
二、玉米螟
三、粟灰螟
四、高粱条螟
五、高粱蚜
六、飞蝗
附:土蝗简介
思考题
第十一章 棉花害虫
第一节 棉蚜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调查与测报
五、防治方法
第二节 棉铃虫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调查与测报
五、防治方法
第三节 棉红铃虫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四节 棉花害螨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棉花害螨的调查
五、防治方法
第五节 棉盲蝽
一、种类、分布与为害
二、生活史与习性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第六节 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
一、播种前和播种期
二、苗期
三、蕾铃期
思考题
第十二章 油料作物害虫
第一节 大豆食心虫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二节 豆天蛾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三节 大豆小夜蛾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四节 油菜潜叶蝇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思考题
第十三章 蔬菜害虫
第一节 菜粉蝶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二节 温室白粉虱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三节 豌豆潜叶蝇
一、发生及危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四节 叶甲类
一、黄曲条跳甲
二、小猿叶虫
第五节 夜蛾类
一、斜纹夜蛾
二、甜菜夜蛾
三、银纹夜蛾
第六节 茶黄螨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思考题
第十四章 果树害虫
第一节 食心虫类
一、桃小食心虫
二、苹果小食心虫
三、梨大食心虫
四、桃蛀螟
第二节 卷叶蛾类
一、苹果小卷叶蛾
二、黄斑卷叶蛾
三、顶梢卷叶蛾
第三节 潜叶蛾类
一、金纹细蛾
二、桃潜叶蛾
第四节 叶螨类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五节 蚜虫类
一、绣线菊蚜、苹果瘤蚜、苹果绵蚜
二、梨二叉蚜
三、梨黄粉蚜
第六节 蚧壳虫类
一、康氏粉蚧
二、朝鲜球坚蚧
三、桑白蚧
第七节 钻蛀类
一、桃红颈天牛
二、星天牛
三、葡萄透翅蛾
第八节 其他害虫
一、金龟甲类
二、中国梨木虱
三、梨网蝽
四、绿盲蝽
五、柑橘瘤皮红蜘蛛
六、荔枝蝽
七、香蕉象虫
思考题
第十五章 薯类害虫
第一节 甘薯叶甲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二节 甘薯小象甲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三节 马铃薯块茎蛾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思考题
第十六章 园林花卉害虫
第一节 蛀干害虫
一、天牛类
二、吉丁虫类
第二节 食叶类害虫
一、黄刺蛾
二、杨毒蛾
三、大蓑蛾
四、天幕毛虫
五、柑橘凤蝶
六、槐尺蛾
七、人纹污灯蛾
八、大叶黄杨长毛斑蛾
第三节 刺吸类害虫
一、柳瘿蚊
二、柳厚壁瘿叶蜂
三、柳尖胸沫蝉
思考题
第十七章 贮粮害虫
第一节 玉米象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
五、防治方法
第二节 麦蛾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三节 绿豆象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四节 其他贮粮害虫
一、蚕豆象
二、谷蠹
三、赤拟谷盗
四、锯谷盗
思考题
第十八章 桑茶糖烟等害虫
第一节 桑象虫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二节 茶毛虫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调查与测报
五、防治方法
第三节 草地螟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四节 二点螟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五节 黄螟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第六节 烟夜蛾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防治方法
思考题
第三篇 实验实训
实验实训
实验实训一 昆虫的外部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二 昆虫内脏解剖
实验实训三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实验实训四 昆虫纲主要目的特征观察
实验实训五 麦类害虫种类识别及为害状观察
实验实训六 水稻害虫种类识别及为害状观察
实验实训七 杂粮害虫种类识别及为害状观察
实验实训八 油料作物害虫的识别
实验实训九 蔬菜害虫的识别
实验实训十 食心虫类、卷叶蛾类形态和为害状观察
实验实训十一 蚜虫类、潜叶蛾、害螨类形态和为害状观察
实验实训十二 观察园林蛀干类害虫
实验实训十三 观察园林食叶类害虫
实验实训十四 仓库害虫的识别
实验实训十五 薯类害虫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十六 地下害虫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十七 地下害虫田间调查
实验实训十八 桑茶糖烟害虫形态观察
实验实训十九 棉花害虫形态观察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教材由山东、河南、云南、广西等省的六所农业职业院校富有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共同编写,是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农林牧渔系列之一。本教材共分三部分。第一篇是昆虫理论基础,主要编入了昆虫的外部特征、生理解剖、昆虫生物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态学、昆虫的调查测报、害虫防治原理和防治技术等内容,是农业昆虫学的基础部分。第二篇是农作物主要害虫,编入了
地下害虫及农、林、麻、棉、果、蔬、储粮害虫等内容,侧重于农业害虫的发生及为害情况、形态特征、发生规律、调查测报和防治技术,是农业昆虫学的应用理论部分。第三篇是实验实训,教材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要,设计了十九个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实训项目,在室内外实际观察和操作等环节的训练下,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地主要害虫防治技术和天敌利用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
本教材实践性较强,简化了语言叙述,各章配有必要的插图,文图结合,便于自学。
我国幅员辽阔,害虫种类繁多,作物种植复杂,在使用本教材的过程中,各校可根据当地农业害虫的发生情况,对本书内容作适当取舍。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农业职业院校同行们的大力支持,山东省济宁市植保站的专家也给予大力配合,一并谨致谢意。
文摘 插图:

第二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形态学是研究昆虫的结构、功能、起源、发育及进化的科学。了解昆虫的形态不仅是认识昆虫、对昆虫进行系统分类和进化研究的基础,也是研究昆虫生物学及昆虫管理、仿生学等必要的前提。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样。这种多样性是昆虫长期演化过程中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结果。生活条件的改变引起新陈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最后导致外部结构的改变。这说明形态和功能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存在着既统一又矛盾的辩证关系。因此,尽管昆虫形态结构上有千变万化的复杂性,但“万变不离其宗”,这无非是某种基本形式历史演变的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实验与分析仍可以从中找出其基本结构。找出昆虫形态结构的同源关系是研究昆虫形态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昆虫体躯各个构造之间,不论其外形或功能,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赖关系。所以研究昆虫形态不能孤立地只研究某一个构造,必须以整体的概念去分析局部构造的成因和功能,进行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昆虫的种类分化是与外部形态变化相联系的。所以,昆虫形态学的发展是同昆虫分类学的发展互为因果的。外部形态是分类学的重要依据,但不能单纯用外部形态,忽略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分类也是搞不好的。学习昆虫的外部形态是为昆虫分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其他昆虫分支学科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