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世界博览会和城市规划:2008萨拉戈萨世

发布时间: 2010-04-21 07:14:43 作者:

 世界博览会和城市规划:2008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规划项目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页码:18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543936518/9787543936515
条形码:978754393651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世博信息丛书

内容简介 《世界博览会和城市规划-2008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规划项目》是一部对世界博览会城市规划,尤其是对2008年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的城市规划设计极具启发意义的著作。书中,哈维尔蒙克鲁斯精准地概括总结了世界博览会在城市规划发展中所具有的战略性地位,同时阐明了世界博览会也是所有那些正在为创造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工作的人们面临的一项挑战。作为世界博览会的监督和领导机构,国际博览局(BIE)一直将世博会举办城市未来的发展作为关注的核心。在越来越多的现代城市中,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观念正日益突显出来,并且逐渐成为具有决定性地位的理念。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博览会也再次成为一个重要的实践共享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围绕新实践方案所展开的全球性论证。
目录
序言 维森特冈萨雷斯洛塞泰斯
引言 努诺波尔塔斯
前言

第一部分 世界博览会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 历史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世界博览会从短期性到持续发展性的演变
1.1 伦敦,从1851年的盛大博览会起步,到1862年的国际博览会,以及此后在1924-1925年间打造起来的大英博览帝国
1.2 巴黎:注重城市结构的延续和统一(1855-1900/1925)
1.3 美国大型博览会:1876年费城世界博览会,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1904年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1915年旧金山世界博览会
1.4 对比的视角:1888年和1929年在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1.5 1908年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和1929年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两届小规模的世界博览会均具有重要的城市影响
2 现代化时期的世界博览会:城市规划视角的转变
2.1 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以及1939年和190.年的纽约世界博览会规模理念以及城市规划布局上的实用主义
2.2 在各国城市发展的年代中所举办的大型世界博览会:1935年和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
2.3 一届小规模的新型世界博览会:195 1年在伦敦举行的不列颠的盛典
2.4 在北美洲举办的专业性世界博览会:1962年西雅图世界博览会,1968年圣安东尼世界博览会,1974年斯波坎纳世界博览会,1982年诺克斯威廉世界博览会,1984.年路易斯安娜新奥尔良世界博览会,1986年温哥华国际交通博览会
2.5 在日本举办的进行城市规划布局变革实践的世界博览会:1975年日本冲绳世界博览会和1985年日本筑波世界博览会
3 全球化和后现代时期的世界博览会:文化经济与战略城市规划
3.1 19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世界博览会原有规划项目的废止,对发展巴黎东区并打造塞纳河形象所进行的大力推动
3.2 新一轮世界博览会:1992年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1998年里斯本世界博览会,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文化经济在城市改造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3.3 掀起全球城市规划研究热点的两个国家性大型活动项目:200O年伦敦千禧年展览以及2002年瑞士年展
3.4 一届对城市规划进行重新定位的世界博览会:2004年巴塞罗那文化论坛
3.5 一届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2005年爱知世界博览会

第二部分 2008年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方案
4 2008年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方案中的城市规划部分
4.1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城市结构改造
4.2 城市规划项目的落实过程:90年代萨拉戈萨城市布局的筹划、方案和步骤
4.3 AVE高速铁路的设计方案,新车站位置的确定和落实
4.4 埃布罗河两岸的规划方案
5 世界博览会城区规划项目以及项目修订:从指导性规划到具体建筑设计
5.1 世界博览会规划项目的最初酝酿,以及综合配套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规划发展
5.2 指导性规划中的萨拉戈萨城市布局战略和环境战略
5.3 确定世界博览会园区会址过程中的工程策略及其周围区域环境:建设纲要
5.4 最终建筑设计整合方案中的个性化与整体
6 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规划成为2004-2008年间城市其他规划项目的催化剂:配套项目规划
6.1 沿河流两岸的项目:埃布罗河、加列戈河、韦尔瓦河和阿拉贡皇家运河
6.2 世界博览会园区主要的入口通道及其周边地区环境:对内部相互衔接式的车站区域进行的整体性设计规划
6.3 世界博览村和世界博览城
6.4 交通运输系统的完善措施:快速环形道路、近郊铁路、轻便轨道交通、机场的扩建和机场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6.5 文化设施、艺术改造和其他项目
6.6 2008年以后:世界博览会场馆的后续利用
结语和结论
7 2008年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规划项目中的问题、机遇和条件

参考书目
附录
……
序言 世博会是展示各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成就的舞台。一个半世纪以来,它以其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形式与内涵,洋溢着人们对未来生活发展的憧憬与追求,表达了人们推动科技发展与文明昌盛的理想,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世博会的发展轨迹,正是世界各国走向国际化、现代化历程的真实写照。作为反映现代文明演进的载体与标志的世博会,如今已日益成为体现各参与国综合国力的竞技场和主办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世博会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窗口。在1851年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上,来自上海的商人徐荣村以自己的“荣记”湖丝参展,一举荣获金牌大奖。此后至20世纪初期,中国人多次参与世博会,在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认识世界的艰辛曲折中,世博会上亮相的中国人、中国参展品和中国文化,已成为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缩影。自从1982年我国重新走进世博会,至今已12次正式参加世博会,并于1999年成功举办了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文摘 第一部分 世界博览会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 历史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世界博览会从短期性到持续发展性的演变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期间所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即历史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一直被视为是对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发展的反映。一直以来,对于世界博览会的著述中进行了阐述。
读书人网 >建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