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4-22 02:57:26 作者:

 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码:29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500473907/9787500473909
条形码:978750047390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农民家庭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本文以唐代农民家庭为考察对象,研究唐代农民群体的生活环境、社会构成、日常生活状况、与国家赋税演变的关系等内容,对唐代农民群体的范围界定、日常生活水平、两税法改革对农民经营方式的影响、唐代国家与农民的经济关系、农民承受合理的税收比例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农民生活史和农村经济史的研究,并为当代农村生产和农业增收等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作者简介 张安福,山东临沭人,历史学博士。现为石河子大学新疆屯垦与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史、屯垦史研究。先后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人文杂志》、《齐鲁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新疆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合作项目一项。社会兼职有:新疆历史学会理事、山东农业学会理事等。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第二节 对唐代农民生活状况研究的回顾
第三节 唐代农民家庭研究中有关概念的界定
一 农民的界定
二 家庭的界定

第一章 唐代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概貌
第一节 农民生产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农民生产的社会环境
一 耕作制度
二 经营方式
第三节 农民的衣食住行情况
第四节 农民的思想及劳作之余的生活
一 农民的经营思想
二 农民的信仰与婚姻取向
三 农民劳作之余的生活
小结

第二章 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的管理与运行
第一节 农民家庭经济的内部管理与运行
一 父家长在家庭经济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二 妇女对家庭经济的日常管理
三 农民家庭的分家与财产继承
第二节 农民家庭与宗族、村社之间的经济交往
一 生产和生活互助
二 赋税和借贷
第三节 城乡经济之间的交往与互补
一 集市、墟市
二 城镇
小结

第三章 唐代农民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概述
一 良性互动
二 恶性循环
第二节 国家与农民之间良性互动关系
一 国家制定合理的土地和税收制度
二 国家及其各级官吏组织农民发展生产
三 国家赈灾、救灾,救助农民弱势群体
四 农民安心生产和生活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第三节 国家与农民之间的恶性循环关系
一 国家统治成本加剧的原因分析
二 国家与农民之间恶性循环关系的表现形式
小结

第四章 均田制下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
第一节 均田制对农民生产的影响
第二节 均田制下农民的受田情况
一 农民受田的数量
二 农民受田的地块分布
第三节 均田制下农民的家庭收入
一 粮食收入
二 副业及其他收入
第四节 农民的家庭支出
一 家庭规模
二 赋税支出
三 日常生活支出
第五节 农民经济运行与唐代前期社会发展的关系
小结

第五章 两税法改革与唐代农民家庭经济
第一节 两税法改革的农村经济背景
第二节 两税法前后农民家庭负担的变化
第三节 两税法对农村户口和农民家庭结构的影响
第四节 两税法对农民经营方式的影响
第五节 两税法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民阶层的分化
一 两税法后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 农民阶层的分化
小结

第六章 唐代农民负担及其历史走向
第一节 唐代正常年景下农民承担的赋税量
一 中国古代社会的赋税比例
二 农民家庭合理赋税负担量分析及其意义
第二节 唐代农民负担加重的原因及其后果
一 农民负担加重的原因
二 农民负担加重后的结果分析
第三节 唐代减轻农民负担的努力及历史走向
一 唐代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的努力
二 农民负担的历史走向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张安福跟从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就以唐代的家庭经济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初步奠定了学术研究的基础。硕士毕业到山东大学工作一段时间后,又负笈首都师范大学阎守诚先生门下,攻读中国经济史博士学位。张安福是很有思想和踏实肯干的学生,自其硕士毕业后,常见其有论文发表,感受到他日渐清晰的研究思路和初步扎实的研究能力。看到这次寄给我的书稿,感到他在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专业学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一直到二十世纪都是以农立国,因此,农民成为传统国家的重要生产力量和社会组成。而古代中国虽然有着源远流长的史学编撰传统,但大都是帝王将相的政治史,缺少对社会下层的延续记载和分析研究。自二十世纪初开始,以法国“年鉴学派”为代表主张史学研究要突破传统的政治史的框架,认为史学研究应该是社会的历史,是“总体的历史”。霍布斯鲍姆认为从民众的角度和立场重新审视国家与权力,审视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从而更容易发现历史的真相,也就是“自下而上的历史”。
文摘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食货》等杂志为代表的研究阵地,出现了大量的对社会下层的研究成果,如对农民经济的关注、对社会婚姻家庭的关注、对社会救助
第一章唐代农民生产和
生活的概貌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收成的好坏,决定着农民家庭日常消费的规模。唐代的经济发展和人文素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唐代社会的人文和社会环境是令人羡慕的,以至于今人都有“愿意做个唐朝人”的愿望。那么,唐代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怎样?本章将对唐代农民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概貌进行分析。
第一节农民生产的自然环境
唐代是一个地域辽阔的朝代,从所辖地理范围看,是自秦汉之后第二个统一的国家,唐朝盛时,幅员辽阔,“东至安东府,西至安西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单于府。
后记 该书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
时光荏苒,一晃九年。自1999年入曲阜师范大学傅永聚先生门下,开始研究唐代农民经济史,2003年又负笈北上入首都师范大学阎守诚先生门下着手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的博士论文写作,毕业后历经两年时间的修改补充,终于有了今天这本成果的问世。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但当我将这九年来的工作向学界前辈和同仁汇报之际,依然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我深知自己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
农民家庭经济属于经济一社会史的范畴。该领域研究的兴起是近些年的事情,传统社会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相对缺少对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研究。以法国年鉴学派为代表的历史研究主张要脱离政治史为主导的历史研究的束缚,从多学科、多角度去观察和研究历史,甚至提出要从下至上地进行探讨,这样更容易恢复历史的真相。我国史学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了经济和社会史的研究,其中也包括农民经济史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农民经济的研究,过于侧重对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经济和政治研究,以至于农民战争成为了史学界的“五朵金花”之一。秦晖先生曾感慨地认为,这一阶段的农民战争史研究是不正常的“热”。
读书人网 >家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