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祭拜

发布时间: 2010-04-22 04:09:17 作者:

 祭拜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12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807308419/9787807308416
条形码:97878073084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祭拜》主要内容包括:大千世界,祭拜的礼仪相当繁杂。因时空环境和民族的不同差异,又构成了各具特色的祭拜文化,综观中国历代各民族的祭祀,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民俗文化学者细说源流,考辨得失,是有意义的。
编辑推荐 《祭拜》由学林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民间祭拜
祭祀的由来
祭祀用品
汉族亲情称谓表
民间主要的传统节日
礼佛
寺与庙
山门
烧香与拜佛
大雄宝殿中主尊佛的识别
佛、菩萨、罗汉的含意及介绍
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及四大佛山
寺院中和尚的分工和称呼
斋饭、佛珠、开光
和尚、居士和受戒

道教及道教的膜拜
道教中主尊神仙的介绍
地狱之说
水陆道场和做七
法事一二
六道轮回和因果报应
钟馗的故事
福、禄、寿三星
塔、碑、牌坊、牌楼、经幢
公祭
三大公祭等祭祀活动及祭乐、祭文
……
序言 克平兄将他的新作《祭拜》的校样递给我,请我看看并能写几句话作为序言。我通读了这本书稿,发现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我们芸芸众生食五谷杂粮,平时的生活里也少不了要祭拜,不说拜大仙神灵,就是自家的先人,每逢忌日,或是清明和冬至上坟,总免不了烧点纸钱祭拜一番,以表对祖先的怀念和追思,这是人之常情,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提升到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的争辩中去,生活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应该是自由和开放的。
祭拜,在民俗文化学中该列为“祭祀文化”一类,我在想,倘若将老百姓日常生活传统风习中的“祭拜”抽取,大概也没有民俗了,祭祀是民俗中的重要内容。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慎终追远、尊崇祖先的民族,不论我们现在的处境贫穷还是发达,每逢“清明”节、七月十五中元节还是十月十五的上元节,都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旧时,有些宗族在祀祖的时候,在坟茔边上还续族谱、家谱,甚至有的要重立“族规’,一些出门在外或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当他回归故里时,或者叶落归根之时,最重要的一个仪式就是上坟祭祀祖宗,向祖先报告自己的境遇,当然大户人家为“光宗耀祖”,花费重金重新修坟建墓,摆豪华道场请满堂僧道超度亡灵,还要大宴宾客,这个举动在当今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不是要这样做,是值得商议的,但民俗的仪式是需要阐释和传承的。再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一直被奉为“万世师表”,每到孔子的诞辰日,各地学校(主要是中学或乡中心小学),儒绅聚集一起举行纪念活动。
文摘 插图:




民间祭拜
祭祀的由来
远古时代,人类在大自然中为了生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为了能够享受到风调雨顺的气候,就开始求天拜地,供山神、祭河仙……同时,为了生存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疾病的侵害。由于天灾人祸,古时的人类寿命都很短,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只有不断地繁衍;必须做到使人类产生的数量超过被大自然消灭的数量,只有如此才能生存于天地之间,也因此产生了祈求妇女能更多地生殖繁衍下一代的想法,也因此对有旺盛生殖能力的女人视为神,由此产生了对母亲的崇拜而发展至对女神的崇拜,并衍生出古人对生殖器的崇拜,拥有强壮的后代成了人们最大的愿望,当然古人对死去的人的追忆,怀念逝去的人的音容笑貌及曾经的功绩,是再自然不过的了。综上所述,人们由对天、地、日、月、山、河、鬼、神的供奉及以后的不断发展所形成的一系列的活动,也造就了带有民族风俗的祭祀文化。
祭祀用品
在我国的祭祀文化中,祭祀用品在整个祭祀活动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但现代的人们对这些祭祀用品可以说非但不了解甚至是忽略的。或许,甚至还会因为不了解而错误地使用了某些祭祀用品,造成不大不小的误会。如果说祭祀器具如香炉、烛台……,通过其用途还可知一二的话,其中一些包含着特殊意义的祭祀物品就不得不重点介绍一下了:比如点燃的香、焚化的纸钱、敬献的鲜花。如果大家对于这些经常使用的祭祀用品能够充分了解的话,不但可以在祭祀活动中很好的利用这些东西,而且会在使用过程中更进一步体会到老祖宗留下的这些东西中所包含的特殊含义和道理。
香的由来以及相关习俗
焚香,是祭祀仪式中必不可少的行为之一。古时候的香精是很贵重的东西,价格甚至超过了黄金,因而香精的气味就变得珍贵而神圣。古人认为燃烧有香味的木材所产生的烟雾,会将人们的祈祷和祝愿送至神灵或先祖那里,从而获得神灵或先祖的保佑。因此每每人们在燃香时,总要口中念念有词,希望自己的美好愿望能随着缕缕升起的烟雾传达给自己想要告诉的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香被制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比如:有线香、棒香、盘香、股子香等。一般在祭祀活动中用线香、盘香为多,现在的人们都把它用于逛庙礼佛,居家祭祖之用。
读书人网 >旅游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