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采风贵州

发布时间: 2010-04-22 04:19:25 作者:

 采风贵州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7220061757
条形码:97872200617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内容简介 1*代表一个氵加上一个舞。
媒体推荐 前言
相比江南的秀丽、塞北的豪气和青藏的舒展,贵州山川之秀,在于其山、其水、其洞、其瀑。
难道是神灵的风刀水斧,将这里雕琢成如此瑰丽的盆景?奇峰异谷之间,漂洒着数以千计的飞瀑;无数暗河溶洞,收藏了举世无双的地下艺术奇珍;跨越了世界上最大的黎平天生桥,又划进“神州第一漂”马岭河地缝;明镜似的*阳河水,倒映着“苗妇背篓”的绰约丰姿;梵净山上的“万卷经书”,那是谁也解读不完的梦境;乌蒙深处一汪草海,仙鹤悠然起舞,沙鸥起落,大雁成群;赤水河国酒飘香,娄山关战壕依旧,百里杜鹃舂暖花开……
翻开中国民族艺术的“活词典”,生活在这丹青画卷里的少数民族,“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鼓楼巍巍,廊桥依依:铜鼓铿锵,芦笙吹响。古老淳厚的民风如甘甜浓郁的米酒,吸引着远方来客惊喜的脚步,在这方丽质天成的土地上.迷醉地追寻……
目录
出发前的准吝
认识贵州 贵州旅游特色
最佳出行时节 行前装备
行在贵州
航空 铁路 公路
山城贵阳
……
文摘 书摘
甲秀楼
位于南大门附近的甲秀楼独占鳌头,成为贵阳市内的标志性建筑。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贵州巡抚为增添山川灵秀,激励秀才们上进,于穿城而过的南明河中一块巨石上始建楼阁,题名为“甲秀楼”,寓意科甲竞秀,人才辈出。明天启元年(1621),甲秀楼遭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更名为“来凤阁”。后又遭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巡抚田雯重建,仍袭旧名为“甲秀楼”。
如今,这座翘然挺立江中的楼阁,高约20米,三层三檐,四角攒顶,构造精巧独特,与楼
下连为一体的浮玉桥,南岸的观音寺、翠微阁,及四周清秀的自然风光,构成了贵阳市内的“南廊胜景”。华灯初上,楼阁亭桥,波光倒影,恍若置身于仙境之中。
甲秀楼内藏有许多古代石刻、木制器皿和名家书画。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人墨客聚集吟
咏之处,以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长联最为有名,洋洋洒洒200余字,长短相见,妙语连珠,据说可与昆明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相媲美。
[门票]2元。
[交通1乘8、11、14路公交车或68、76、108路中巴在大南门下, 步行可达。文昌阁塔式主体建筑,除四方底层外,二三层均有九柱九角飞檐,这种造型的楼阁为目前国内仅存,挺
拔壮观而不失古朴典雅。其梁架结构也颇具特色,第二层九根檐柱中的四根,为第一层的重檐金柱,其余五根立于底层的抱头梁上;第三层的金柱和第二层的重檐金柱均不穿过各层楼板,如此既保证了建筑本身的稳定性,又合理增加了各层的使用空间。
阁内珍藏有九块清代石刻。到此参观,心细的人会发现,阁内柱、梁、椽等的数目均为9的倍数,梁81根,柱54根、楼楞18根,这是源于中国古代视“九”为吉数,象征至尊。
[门票]2元。
[交通]乘4、5路大巴车,或69、71、76、75、108路中巴车在东门下车可至。
阳明祠
在贵阳的灵山秀水之间,闪耀着一个智慧的名字,这就是王阳明,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
育家。是他的到来,使贵州这一当时的偏僻闭塞之地充满了文化气息,从而在中国的哲学史、
教育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明正德三年(1508),因反对宦官刘瑾,由兵部主事谪为龙场(今贵州修文)驿丞,谪居贵州三年。在此期间,他于清静中内省自思,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创立了“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为其“致良知”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
读书人网 >地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