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页码:1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807069724/9787807069720
条形码:97878070697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图说湖州》内容简介:在湖州的历史上,可以列出许多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在许多领域曾经引领过全国的潮流。但春梦秋鸿,岁月沧桑,昔日的湖州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日月轮回,风流代出,今时的湖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渐展新姿。作为当代的湖州人,要记住祖先的辉煌,决不妄自菲薄;更要努力奋进,岂能甘居人后。《图说湖州》应是一面镜子,折射历史之光,激励奋起图强。假以时日,天堂中央的湖州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编辑推荐 《图说湖州》人生只合住湖州,吴昌硕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明初现的史前时期
第二章 铸剑开河的先秦时期
第三章 美酒强兵的秦汉时期
第四章 盛丰康乐的六朝时期
第五章 物阜年丰的隋唐时期
第六章 文脉氤氲的宋元时期
第七章 物华人杰的明清时期
第八章 风云际会的民国时期及当代
第九章 食韵依依的湖州美味
第十章 风景秀丽的湖州山水
附录 湖州社会经济文化一览表
后记
……
序言 湖州位于浙江的北部,东接江苏的苏州,西连安徽的宣城,北与无锡隔浩淼太湖而相望,南和杭州共苍茫天目而比邻。“山从天日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元代诗人戴表元的诗,勾勒了湖州山水兼备、得天独厚的地理形势,使湖州“天堂中央”的美名远近传扬。
湖州现辖三县二区,即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两区。湖州历史上别称西吴,为“三吴”之一。秦时湖州置县为乌程县;到了三国东吴时,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曾封为鸟程侯,他于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吴兴郡;隋代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因取太湖而名为湖州。2000多年来,湖州的地域疆界虽代有变动,名称也时有交替,但湖州作为东南望郡的地位早已确立。
湖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数条高速公路和国道、水道、铁路横贯全境,长三角主要的城市多在二小时车程之内。全境5818平方公里,称为“五山一水四分田”。境内山水清远,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48.7%,高山、丘陵、圩田、水网相映成趣。
湖州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社会和谐。自汉至清,在“二十五史”里立传的湖州籍人物有285人;自唐至清,湖州出过16位状元、1530位进士。在现代,有学部委员、“两院”院士27人。这些名人的音容笑貌和手笔足迹,定格在湖州的历史画卷中,这些名人的顺逆沉浮和衣食住行,铺垫出了湖州一条文明的轨迹。
在湖州的历史上,可以列出许多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在许多领域曾经引领过全国的潮流。但春梦秋鸿,岁月沧桑,昔日的湖州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日月轮回,风流代出,今时的湖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渐展新姿。作为当代的湖州人,要记住祖先的辉煌,决不妄自菲薄;更要努力奋进,岂能甘居人后。《囹说湖州》应是一面镜子,折射历史之光,激励奋起图强。假以时日,天堂中央的湖州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文摘 插图: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即位,为了与楚国争霸,他采纳了楚国亡臣伍子胥的“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的建议,在太湖的周边修建城邑,还派其弟夫概在太湖西岸修了长城(即今长兴县雉城镇,因城窄狭而叫长城),又沿太湖边连修了“三城三圻”:吴城与连斯圻(今长兴县夹浦镇)、彭城与连石圻(今长兴县新塘乡卞山北麓)、邱城与连芦圻(今吴兴区白雀乡),城屯步骑,圻驻水军,城圻相连,三城相应,成为吴国的一个战略重地。
邱城遗址保存尚好,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城墙尚存约800米,高8-10米,上宽5-8米,底宽20-30米,有11座门。这是由南北相连呈错位“吕”字型的两座城池组成,北城地势较高,平面呈东西向的长方形,两城周长各1.5公里左右。城墙外陡内缓,是用泥土夯筑而成。邱城连山扼水,是屯戍练兵的好地方,在与楚国的作战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吴亡越兴,而后是楚灭越国。到了战国末期,“战国四君子”名声日隆,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改封江东,在其封地设置了菰孤)城县,县治下菰城在今湖州城南12.5公里的窑头村。
菰城县是湖州正式有建制的开始,其遗址下菰城是我国东南各省古城遗址保存得最为完整的,现在除南城垣一段外,其余的城垣残壁依然存在,属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下菰城因“城面溪泽,菰草弥漫”而得名。“菰”即雕胡,菰米在当时为九谷之一,是百姓的一种主食。到了宋代后,食用菰米的习惯渐渐改变,改成了食用三年生的菰根,乃今之蔬菜茭白。
后记 我的家乡湖州是一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我们都为能生于此、长于此而感到幸福。这几年,写湖州的书已比较多了,且多美文精品。但以湖州历史发展沿革为主线、以文图对照为形式的还不多见,故想以图说的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的讴歌。在此书的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在相关照片的搜集上,得到了湖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办王伟锋、卜爱军先生,湖州博物馆潘林荣先生,湖州日报庄新民先生,同道好友张建智、张西廷、王绍仁、王增清、沈文泉先生,以及苏州文友王稼句、周晨先生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