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组合



共计价钱:¥
同时购买共计:¥37.8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423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5月
ISBN:7305025623/9787305025624
条形码:9787305025624
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前篇《何晏评传》和正篇《王弼评传》,共同揭示了正始玄学的形成动因、理论内涵和历史意义:在经学危机、道家复兴和佛教东渐的条件下,何晏初步创立了贵“无”本体论玄学。王弼则在这一基础上,运用本末体用方法成功地解答了有与无、有为与无为、名教与自然等一系列学术难题,以形名学逻辑习惯,得意忘言,全面刷新了《老子》、《周易》和《论语》,奠定了魏晋玄学的理论基础,将中国文化引入儒道融合的新时代。由于王弼哲学的终极关怀不是社会理想,而是生命自然本色,因而存在着弱化社会凝聚力的历史局限。
作者简介 王晓毅,1954年生,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8年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史。对魏晋玄学及其与儒、道、佛的关系,用力较多。已出版学术专著《中国文化的清流》、《放达不羁的士族》、《嵇康评传》、《中国古代人才鉴识术——<人物志>译注与研究》。同时在海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国家教育委员会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
编辑推荐 本书前篇《何晏评传》和正篇《王弼评传》,共同揭示了正始玄学的形成动因、理论内涵和历史意义:在经学危机、道家复兴和佛教东渐的条件下,何晏初步创立了贵“无”本体论玄学。王弼则在这一基础上,运用本末体用方法成功地解答了有与无、有为与无为、名教与自然等一系列学术难题,以形名学逻辑习惯,得意忘言,全面刷新了《老子》、《周易》和《论语》,奠定了魏晋玄学的理论基础,将中国文化引入儒道融合的新时代。由于王弼哲学的终极关怀不是社会理想,而是生命自然本色,因而存在着弱化社会凝聚力的历史局限。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引论:汉魏之际的学术巨变
一、时代课题
(一)经学危机
(二)黄老复兴
(三)儒道异同之辨
……
文摘 书摘
(三)儒道异同之辨
经学危机与黄老之学的复兴,将儒、道关系这一历史难题提上了议事日
程。
经学思潮虽然在汉末陷入了危机,有为的名教之治及其神学外衣已难以
维系人心,但是儒家思想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彻底动摇,因为儒家关于社会
伦理关系的学说,十分适合中国国情,并在两汉几百年的实践中,已经由哲
学转化为文化,成为人民生活的准则。儒家的名教,在当时有两种含义,一
是社会伦理关系本身,二是用这些伦理观念去教化人民。名教的破产,主要
是后一种意义上的失败,即人为教化的失败,而前一种意义上的名教,并没
有也不可能失败,因为它已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思想的社会关系。
汉魏之际黄老之学的复兴主要是因纠正名教之治的弊端而发挥作用,并
没有全面取代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然而,儒道两家在深层的思想差异也逐
渐引起了思想界的关注。如儒家重视人的社会性(名教),而道家强调人的个
性(自然),儒家积极有为地改造人,道家则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如何解
决这些矛盾呢?当时,有些貌似激烈的思想家,也提出过崇道败儒的激烈言
论。如仲长统说要“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叛散《五经》、灭弃《
风》《雅》。”但是,他所著《昌言》一书,却处处闪耀着儒家伦理精神。
曹操在战乱时要唯才是举,起用不忠不孝,能治国平天下的干才,而一俟政
局稳定,则仍用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本。其中的奥妙,大概就在于儒家思想已
不再是某种学说,已成为无法超越的文化传统。
黄老之学虽然无法动摇儒家伦理思想的统治地位,但是在哲学方面,尤
其是在治国的总方针方面却表现出比儒家更强的生命力。当时,为了纠正儒
家名教之治中君主过分有为的弊端,思想界十分重视道家关于君主无为的政
治哲学。在这个问题上,汉末魏初的思想家留下了许多箴言。荀悦在《申鉴
》一书中大声疾呼,要求皇帝“无为为之,使自施之,垂拱揖让,而海内平
矣。”徐干的君主无为思想更为具体,他说:“今使人君视如离娄,聪如师
旷,御如王良,射如夷羿,书如史籀,计如隶首,走如驷马,力折门键,有
此六者,可谓善于有司之职,何益于治乎?无此六者,可谓乏于有司之职,
何增于乱乎!”
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