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摩登上海老房子

发布时间: 2010-04-23 02:51:07 作者:

 摩登上海老房子


基本信息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538154701/9787538154702
条形码:9787538154702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这本《摩登上海老房子》是关于作者的家乡一上海,还有作者那些热爱居住在上海的朋友们。这本《摩登上海老房子》由作者在《缤纷家居》杂志的专栏集结而成。在过去三年里,作者在这个专栏里为读者介绍了很多上海老房子的翻修改造和创意设计。这本《摩登上海老房子》的写作过程是一个重新发现再体验的历程。许多周末,作者总是漫步或是骑着作者的小凤凰脚踏车,在上海老城区里转悠,试图唤回那作者儿时的记忆。书中所有最终挑选的房子都是如实展示,同时作者们也尽力提供了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非常享受这三年来作为记者和旁观者的经历。与这些典雅的房子里的住客喝茶品酒,聆听他们在这些正快速消失的上海弄堂里的生活经历。作者希望读者们在翻看这本《摩登上海老房子》时,也会喜欢与作者重温这个旅程。
作者简介 朱明晖小姐自2005年起出任书艺出版社的出版人。在过去的6年中,她还为建筑及室内设计杂志《缤纷家居》策划和撰稿。朱小姐曾经担任过金融分析师和外交官。曾在美国圣三一大学和乔治城大学就读,并获得会计和音乐双学位。2002年她返回故乡上海,出任贝塔斯曼亚洲出版公司总监。2007年,与德国Taschen出版社合作,参与《生活在中国》一书的出版工作。她热爱阅读、瑜伽、网球和音乐。
媒体推荐 “摩登和老式不会那么容易共存,如今可能只能在上海看到,在这里旧时代正以惊人的速度消逝。朱明晖姐和她书里提到的那些美丽房子的主人,与几代的作家、电影人、摄影师和其他艺术家一样被这座城市的魔所吸引,是他们让这座城市得以保存她的魅力,供后代来欣赏。”
  ——Howard W.French傅好文 Documentary Photographer and Shanghai Bureau Chief,The New York Times 记录摄影师、《纽约时报》驻上海首席记者
“如果你已经拥有、租隹、翻修或仅仅是觊觎上海的里弄式老房子或老公寓,这本书绝对值得你珍藏,并且放在咖啡旧书堆里最上端经常翻阅。本书展现了那个时代建筑特有的美丽和浪漫,反映出一利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正当海在兴起城市建筑狂潮时,书中独特的室内设计显示出更大的魅力。即使不能拥有它们,能在报纸上浏览已是一大享受。”
  ——James Saywell Architect and Editor.in.Chief,Hinge Magazine建筑师、香港建筑杂志《Hinge》总编
“每次回到上海参加音乐会演出,我越来越觉得这座城市已是世界一流的大都市了。明晖小姐这本美丽的书让我想起童年时代在上海音乐学院周围的老弄堂。我很欣慰有些老弄堂依然还在,我更高兴地看到明晖小姐在书里展现了在这些老房子里令人向往的独特现代生活。”
  ——JianWang王健 Cellist大提琴家
“人说我们居住的城市就如我们所愿。这本美丽的书告诉你,要想真正欣赏上海的美,就应该住进弄堂里。要在这座城市其他地方居住是无法想象的。当然那些对追求浪漫有困惑的人,他们只能适合浦东。”
  ——BenWood本杰明伍德 Architect of Xintiandi上海新天地建筑师
目录
独栋住宅
弄堂里的艺术景
复兴路上的石库门
怀旧与现代的交织
荷兰人在上海
蝴蝶飞了,故居尚存
弄堂里的禅花园
空中的金鱼缸
德国总领事官邸的前世今生
弄堂里的装饰艺术
湖南路温馨人家
公寓
回归申江,入住Loft
生活在别处
外滩公寓
白色的旅行状态
闪烁蓝色霓虹灯的公寓
苏州河畔的派对公寓
米式的家
苏州河畔的简约主义
威海路上的公寓
室如其人:弄堂里的迪拜女孩
商业空间
新天地壹号会所
弄堂深处的大唐瑜伽
雍福会
外滩魅力酒吧
ASC藏酒轩
感谢
……
序言 这本书是关于我的家乡——上海,还有我那些热爱居住在上海的朋友们这本书由我在《缤纷》家居杂志的专栏集结而成。在过去三年里,我在这个专栏里为读者介绍了很多上海老房子的翻修改造和创意设计今年早些时候,我与Angelica Taschen和Reio Guntli合作,担任他们由德国著名出版社Taschen出版的《lllvlnq in chlna》(《生活在中国》)一书的特别撰稿人。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意义深远,也是我出版这本书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在上海,时间似乎过得特别快。我出生在一栋建于1940年代初的里弄住宅里,从出生开始我的根就深深地扎在这个老城市里。现在上海堪称以摩天大厦闻名,但是在街道上,眼睁睁看着许多儿时印象中的里弄如今已渐渐消逝无踪,而取而代之的则是钢筋水泥和玻璃大厦的现代建筑,却时常令我感到痛惜。三年多前,我向《缤纷》杂志发行人黄晓萍女士提出开设这个专栏的想法时,刚结束了十多年旅居国外和北京的生活回到上海。,幸运的是晓萍很乐意地接受了我的选题并且还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度。这本书的写作过程是一个重新发现再体验的历程,许多周末,我总是漫步或是骑着我小凤凰脚踏车,在上海老城区里转悠,试图唤回那我儿时的记忆?我的很多老朋友和新朋友都很乐意地关注着这个项目,还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他们喜欢的上海房子一书中所有最终挑选的房子都是如实展示,同时我们也尽力提供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在我写专栏的这些年里,市场突然对购买上海老房子的热情高涨,价格不断飚升我很幸运地“抢购”了一处,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底层公寓和个小型花园,但我还是非常庆幸可以在这个老法租界内拥有小片净土。开设这个专栏的初衷只是想让大家感受到老房子的魅力,其实这种魅力往往可以超越新的建筑。我想让我的读者知道这些看似陈旧的房子只要有别具特色的翻新和维护,完全可以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可惜的是,在当今中国很多人并不是这样认为的。在这本书里,我并没有从图片里对房子的设计和式样作任何评价:但是,大家一定可以发现亚洲特色和东方元素占了很大的比例我想强调下,我并不主张宣扬任何种设计风格,只想让这些老房子表现它们自己我想向读者提供个观点:在中国,很多装潢材料和家具都在这儿生产制造,因此价钱相对便宜,对许多人来说就很难做到“少而精”我认为适当的简洁会让家里感觉更美、更舒适。
文摘 插图:



读书人网 >家居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