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柏拉图的三部曲:《泰阿泰德》、《智者

发布时间: 2010-04-23 03:19:47 作者:

 柏拉图的三部曲:《泰阿泰德》、《智者》、与《政治家》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4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61768397/9787561768396
条形码:978756176839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西学源流
外文书名:Plato's Trilogy Theaetetus,the sophist,and the statesman

内容简介 《柏拉图的三部曲:<泰阿泰德>、<智者>、与<政治家>》为柏拉图的《泰阿泰德》、《智者》与《政治家》的注疏性著作。作者在导论中,重点解释了为何柏拉图的这三部著作可以被称为三部曲,并形成一个整体。《柏拉图的三部曲:《泰阿泰德》、《智者》、与《政治家》》的作者学术功力深厚,解释细致入微,因此这本注疏著作的出版定会为国内的学人提供极具价值的借鉴。
编辑推荐 《柏拉图的三部曲:<泰阿泰德>、<智者>、与<政治家>》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中译本前言
前言
第一篇 导论
第二篇 寻找智慧之师与发现爱智慧者
1.开头(216a1-218b6)
2.为逮住智者所做的头四个“分析”(21866-226aS)
3.第五个分析(226b1-231c7)
4.总结与“修正”(231c—232a7)
5.智者之为影像制造者;“影像”的意义(232b1-236d4)
6.“不一是者”的问题(236d5-241c6)
7.客人的真面目(241c7-242b5)
8.“是”的问题的产生方式(242b6-246a3)
9.“提坦神”与“奥林匹亚神”的意见(246a4-249d8)
10.“两者偕”的意思(249d9-251a4)
11.诸理型的混合、哲学家的出现(251a5-254b6)
12.言说诸最普泛理型的困难(254b7-257a12)
13.“不一是”作为“异”(25761-259d8)
14.为什么如此频繁地用“皆”字?
15.言语与思想中的虚假(259dg-264b8)
16.最后一次分析(264b9-268dS)

第三篇 三种类型的错误
1.开头(143d1-151d3)
2.知道意味着感觉吗?(151d3-168c8)
3.忒奥多洛的进步(168c8-184b3)
4.知识不是感觉(184b4-186e12)
5.知识是正确的意见吗?(187a1-201c7)
6.知识是正确意见加一个说法吗?(201c8-210a9)
7.尾声(210a9-d4)
第四篇 寻找政治家
译后记
……
序言 上世纪初,中国学人曾提出中国史是层累地造成的说法,但他们当时似乎没有想过,西方史何尝不是层累地造成的?究其原因,当时的中国人之所以提出这一“层累说”,其实是认为中国史多是迷信、神话、错误,同时又道听途说以为西方史体现了科学、理性、真理。用顾颉刚的话说,由于胡适博士“带来了西洋的史学方法回来”,使他们那一代学人顿悟中国的古书多是“伪书”,而中国的古史也就是用“伪书”伪造出来的“伪史”。当时的人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这胡博士等带回来的所谓西洋史学是否同样可能是由“西洋伪书”伪造成的“西洋伪史”?
不太夸张地说,近百年来中国人之阅读西方,有一种病态心理,因为这种阅读方式首先把中国当成病灶,而把西方则当成了药铺,阅读西方因此成了到西方去收罗专治中国病的药方药丸,“留学”号称是要去西方寻找真理来批判中国的错误。
文摘 插图:


客人建议诘问他提到的诸君,就像他们在面前一样。他这样诘问:你们说“热”和“冷”或任何这样两者是一切事物,当你们说两者皆是以及它们每一个是的时候,你们关于它们皆说了什么?人家应该把你们[所谓]的“是”理解成什么?它是在那两者之外的第三者吗?人家应该依你们说的,认定一切是三而不再是二吗?因为,人家必须这样设想,当你们说这两者的一或另一个“是”时,你们并不是说两者皆同样是;因为在两种情形皆如此,不论一个或另一个是,它们都不会是二,而是一,人家满可以这样说。泰阿泰德坚定地表赞同。客人继续进行诘问:或者你们想把二者皆称为“是”?泰阿泰德:“也许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人家就会告诉他们,客人继续道:朋友,那么你们将会最清楚明确地说二者是一个了。泰阿泰德想的完全一样。我们注意到,泰阿泰德就像代表那些被诘问的诸君在回答;也注意到,客人在诘问中五次使用“皆”这个词。
客人亟欲知道被诘问的诸君想用“是”这词意指什么。他对他们说,显然他们是久已知道的,但是他和泰阿泰德以前自认为[41]知道,现在则困惑不已;他想这些人就这些事教导他和泰阿泰德,以免他们自以为理解了所说的东西而实际上刚好相反。然后,客人直接对泰阿泰德说话,并且问他,他们以这种方式同那些宣称一切不只是一的人说话,是不是不会犯任何错。泰阿泰德答:“绝不会。”
后记 四年前,我领了中译“柏拉图注疏集”计划中三部曲的工作,这里翻译出版的克莱因《柏拉图的三部曲》,就是这一工作的前奏的一部分。
谈到翻译、注释(乃至疏解)柏拉图的对话录,我曾这样言志:希望我完成的本子像施莱尔马赫翻译的柏拉图那样,尽管免不了很多疏漏与错误,大学课堂上研读柏拉图却总是用这个本子。听了我的话,师兄田立年正色对我说,你的志向太大了,施莱尔马赫的翻译被一直使用,可是因为其中体现了他们的德国精神!他的话立刻让我非常惭愧。我们中译的柏拉图注疏集,能体现我们的中华精神吗?柏拉图对话录中能有中华精神吗?
在翻译、集注柏拉图对话录的时候,我也研读了另外一些古典作品的多个中译本,我发现,一些后出的校订更精细、注释更详尽的本子,总体来看,常常并不比一些西学前辈做出的简易本子更好。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