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27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105086573
条形码:978710508657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内容简介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概况》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是在各有关地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别编写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缔造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建立,实现了各少数民族在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上的民主权利,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三十多年来,各民族自治地方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编辑推荐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概况》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气候
三、地形地貌
第二节 物产资源
一、水资源
二、土地资源
三、光热资源
四、生物资源
五、矿产资源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一、人口
二、民族
第四节 行政区划
第五节 名胜古迹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史沿革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一、建立党的各级领导机关
二、宁西县人民政府和基层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 农村土地改革与牧区民主改革
一、农村土地改革
二、牧区民主改革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手工业和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拨乱反正
第六节 改革开放
一、农村体制改革
二、牧区体制改革
三、工商企业体制改革
四、政治体制改革
五、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成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一、自治机关的建立与组成
二、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第三节 法制建设
一、不断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
二、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三、加大地方立法力度
四、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第四节 新型民族关系
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确立
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三、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
第五节 人民生活
第四章 农业
第一节 农业
一、农业发展进程
二、农田基本建设
三、农业机械化
四、农业科技推广
五、农业结构的调整
第二节 林业
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二、经济林
三、野生动植物保护
四、森林保护与管理
第三节 畜牧业
一、发展概况
二、草原建设
三、品种改良
四、饲草料生产加工
五、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六、牧民定居工程
第四节 水利
一、机构队伍
二、水利工程建设
三、防洪抗旱
四、人畜饮水工程
五、推广高新节水技术
第五节 渔业
一、水面
二、渔业生产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能源生产
一、煤炭生产
二、电力生产
第二节 工业企业
一、建筑业和建材工业
二、加工业
第三节 民族特色工业
第四节 工业园区建设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一节 公路
一、省道
二、专用道路
三、县道、乡道、村道
四、公路养护
五、运能运量
第二节 邮政
一、邮政发展概况
二、邮政业务与建设
三、邮政服务网络
第七章 财税金融
第八章 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第十四章 新疆建设兵团驻县团场
大事记
后记
修订后记
……
序言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文摘 2.宗教信仰
萨满教是锡伯族人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基本观念是崇拜大自然,相信鬼神存在,万物有灵。据说在早期,锡伯族中只有女萨满教徒,后来出现了男萨满教徒,而且逐渐多于女萨满教徒。萨满教徒自称是人和神之间的媒介,能够请神附体,捉鬼驱邪,治病消灾。萨满教没有庙宇,只有自己的祭祀神像,平时卷起,祭祀时打开。锡伯族人或久病不起,或欲免除天灾人祸,便请萨满教徒跳神。萨满教徒跳神时,身穿“神衣”,头戴“神帽”,手拿“神鼓”,点燃香火,边击鼓,边跳边唱。然后仰面倒地,进入“无我”境界,即所谓神仙附体,代神仙发话。这种骗人把戏,使不少病人就在其跳神弄鬼时断送了性命。后来,喇嘛教传入锡伯族地区,随着时光的消逝,萨满教逐渐让位于喇嘛教,而居次要地位。但是,萨满教直到解放前夕,在锡伯人中仍有一定影响。
16世纪末,喇嘛教传入锡伯族居住地区,由于清廷的鼓励提倡,便成为锡伯族人信仰的主要宗教了。喇嘛教和其他宗教一样,讲因果报应,宣扬奉佛行善可以进入“天堂”,如若作恶行邪便会坠入“地狱”。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锡伯族由嫩江、齐齐哈尔、伯都讷等地南迁辽宁地区后,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在沈阳市修建了锡伯族的第一座喇嘛庙——太平寺。1764年,一部分锡伯族由辽宁西迁到新疆察布查尔后,于1781年在锡伯营五牛录(今察布查尔孙扎齐牛录乡)修建了喇嘛庙。后来察布查尔大渠挖成,五牛录迁至新址后,又重新修建了巍峨壮观的靖远寺。寺庙有大小喇嘛51名。锡伯营总管档房专为寺庙拨出四百亩良田,作为香火费用。锡伯族除了婚丧之事必请喇嘛念经外,农历正月内也请喇嘛念经,祈祷免灾,以求新的一年内人丁太平,诸事吉祥如意。
后记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概况》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的一本书。它主要介绍解放后,特别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成立三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锡伯族的历史、风俗习惯以及自治县的地理概貌、文物古迹等情况。
这本书的编写工作是在中共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委员会和自治县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的指导和帮助。由涂长胜同志(锡伯族)执笔,图片由蒲显南同志搜集整理,县委副书记尚德厚同志负责审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自治县县委和人民政府的各部、委、局、室的大力协助。初稿完成后,自治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委托自治区五丛办雷永耀、新疆大学颜延文同志进行审阅、修改。在此,我们谨致谢意。
由于编写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