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页码:15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
ISBN:9787807183419
条形码:978780718341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24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文化南京丛书
内容简介 历史曾经无比眷顾南京。自今以溯,凡五千年,建业情怀,金陵风物,那些附着在历史虚境上的形声色意,所谓楚秦王气、南朝烟雨、赵宋残阳、明朝宫阙、天国风雨者,或托于古巷,或附于丘阿,或以诗表,或以词生。凡此种种,都在这座古城千年的皇皇之旅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文化意味,总让人们在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中细细品味出她撼动人心的魅力。
目录
总序
前言
历史上的鸡鸣寺
六朝时期
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鸡鸣寺历代住持、名僧(尼)
南朝
唐宋时代
明代
清代
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鸡鸣寺建筑
山门
照壁
达摩殿
天王殿
毗卢宝殿
大悲殿
宗诚老师太纪念堂
钟楼鼓楼
祖堂
铜佛殿
观音殿
客堂上客堂斋堂僧寮
念佛堂
藏经楼
药师佛塔
豁蒙楼
景阳楼
尼众佛学院
菩提轩
慈航桥
胭脂井
施食台
般若廊
鸡鸣寺书画院
观音禅寺
佛事活动
观音庙会
水陆道场
诵经法会
新尼剃度
回报社会
文明进香
名人与鸡鸣寺
范缜与神灭论
菩萨皇帝梁武帝
达摩与同泰寺
朱元璋敕建鸡鸣寺
康熙、乾隆二帝题词
张之洞、杨锐与豁蒙楼
胡适吟诗豁蒙楼
寺僧义救钮将军
鄣沫若鸡鸣寺求签
朱自清笔下的鸡鸣寺
徐悲鸿画中的鸡鸣寺
黄裳屡游鸡鸣寺
忆明珠鸡鸣寺抒情
赵朴初关爱鸡鸣寺
刘碧如捐建铜塔刹
市长让殿堂翘角
鸡鸣寺周围景点
鸡鸣埭
景阳楼钟
台城
珍珠河
六朝松
十庙与十庙口
功臣庙与功臣楼
进香河
北极阁
国子监
十竹斋
国民政府考试院
宋子文公馆
诗文传说
诗词
文选
传说
后记
……
序言 历史曾经无比眷顾南京。自今以溯,凡五千年,建业情怀,金陵风物,那些附着在历史虚境上的形声色意,所谓楚秦王气、南朝烟雨、赵宋残阳、明朝宫阙、天国风雨者,或托于古巷,或附于丘阿,或以诗表,或以词生。凡此种种,都在这座古城千年的皇皇之旅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文化意味,总让人们在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中细细品味出她撼动人心的魅力。
在偌大的一座城中,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人因其各居其所,也就各寻其趣.各怀其思。城南人熟知秦淮河的氤氲之气与夫子庙的俚俗繁华,城西人徜徉在石头城下莫愁湖边,居于城北则会醉心于玄武湖的舒展与鸡鸣寺的空灵,身在城东自然会钟情于紫金山和明孝陵,生活在中心区的人们则会以与总统府和其他众多的民国建筑为邻而自豪。
复复华夏,四野异趣。古来寓居于此者身份各异,谋生、求知或致仕,来了.就在此坦然生息了。他们在此留下不朽之作或成就千古功业。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不胜枚举。三国吴大帝构筑建业城,南朝刘勰创制《文心雕龙》,南宋岳飞牛首山大败金兵,明代郑和西航达于至远……古都南京华章迭出,伟业连连,实因地处南北东西交通之所,地理气候条件优越,更兼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具有包容性的文化氛围使然。南京人温厚、大度,不骄躁,少急进,在历史的狂风骤雨中,又显现出鲜有的坚韧与执著。用一个时髦的词汇,南京一直就是一座移民城市。众多寓居在此的人不仅身有所托,更是魂有所依,他们创造的历史传奇或是遗存的文化痕迹,与南京相互交融并一脉相承。
金陵自古就是览胜地。情以景生,景因情胜。在历代文人的笔下,南京不少胜迹都留在了他们的诗章中。著名的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和杜牧的《江南春》,无论是“金陵王气黯然收”,还是“多少楼台烟雨中”,道出的都是历史的无情与沧桑:而诸葛孔明“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赞誉,孙中山先生“此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
文摘 插图:
后记 家住成贤街,紧邻鸡鸣寺。早年常见鸡鸣寺观音庙会盛况,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人山人海。排队长龙直至成贤街口。烧香人群每每问及、索购有关鸡鸣寺的介绍资料。从那时起,我就想如果有一本介绍鸡鸣寺的小册子该多好!去年夏天,南京出版社编审卢海鸣博士代表出版社,组织编写一套有关南京景点的“史话”,其中有鸡鸣寺。且让我来编写。我明知对鸡鸣寺的前身、胭脂井的位置、台城的真假等问题,学术界争议很大。编写难度不小,但我仍然迎难而上,接受任务。但真正动起手来,没有想到竟如此之难。首先,鸡鸣寺历史上没有一本完整的正式出版物,没有现成权威资料借鉴;第二,我虽然对于南京地方史有所了解,但因不在鸡鸣寺工作,对佛门不熟悉,所以只能从学习、搜集资料开始;第三,对各种不同观点、不同记载,要寻找共同点,有个合理的说法。经过数月努力,总算有了眉目。在编写过程中,得到鸡鸣寺莲华法师、南京出版社卢海鸣先生、市宗教局原局长杨荣良先生、省宗教局黄常伦先生、南京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大任居士、蔡仕洲居士、原副秘书长王洁泉先生,以及友人冯亦同先生、陈济民先生、严中先生、杨永泉先生、吴小铁先生等的许多帮助,参阅、引用了明朝葛寅亮《金陵梵刹志》、《洪武京城图志》、民国《首都志》、朱先生《金陵古迹名胜影集》、南京园林局《南京园林志》、杨新华主编《金陵佛寺大观》、张庆军等编著《访寻民国官邸》、俞允尧先生《南京老街漫步》、鸡鸣寺编的《鸡鸣》创刊号、《玄武名胜古迹》、《南京古都学会通讯》等书刊的一些文字资料及图照,特致谢意。
本书照片的主摄影由王向东担任,他多次深入现场去拍摄,也从一些资料上进行了部分翻拍。一些友人的佳作,也适当引用,在此谨表谢意。
限于知识水平,疏漏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