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见证中国股市

发布时间: 2010-04-23 04:57:07 作者:

 见证中国股市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页码:61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42631071/9787542631077
条形码:978754263107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见证中国股市》主要内容简介:1990年12月,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先后建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向现代证券市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证券市场迎来大发展,并开始向全国化、国际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大步迈进。
进入21世纪,证券市场跨越式发展,在国际证券市场已占有一席之地,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雨历程和繁荣发展,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和丰碑,谱写了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媒体推荐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有证券市场。建立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证券市场,对我国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筹集更多的社会资金,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引自江泽民1998年5月在《证券知识读本》一书的批语
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树立全局观念,充分认识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共同为资本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积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引自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十意见》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引自胡锦涛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上的讲话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引自2009年4月1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编辑推荐 《见证中国股市》为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目录
序言
绪论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辑
中国股市早年岁月(1984一1992)
秦其斌与新中国第一股“小飞乐”
具有历史意义的静安证券业务部
难忘万国黄浦营业部
证券市场如何被引入中国
尉文渊与上证所初创岁月
中国证监会成立前后
中国第一张证券报的诞生
李玉琴与首家中外合资上市企业
中国股市与经济理论的互动发展

第二辑
股份制改革的先行者——贺镐圣
行走在官员和学者之间的证券市场探索者——龚浩成
聚焦证监会掌门人
李荣融:我不敢说自己是最合适的
史美伦:证监会不可能管那么多
李青原:尽心做事纯心做人
揽十年风云展证券宏图
风起云涌的上海资产重组
上海上市公司股改回望
后股改时代中国股市风云

第三辑
海通证券公司的成长之路
“幕后推手”冯国荣
探访管金生
阚治东归来
时代之风
那时那人那事
“上海金陵”二三事
穿越于沪港两地资本市场
在国际资本平台上与中国的梦赛跑
五次收购亲历记
“600653”在购并中前行

第四辑
股海钩沉
卢金涛:立信会计伴随股市共成长
发展中的新世纪公司
左安龙的名利场
“上会”一年间
大庆联谊案始末
证券律师服务手记
股改前奏
B股市场的先锋队员——潘毓华
法治建设摸着石头过河

第五辑
中国股市拓荒者之歌
证券历史老人林乐耕访谈
杨百万的股市传奇
大老李:独赚赚不如众赚赚
记录中国股市时代进程
楼志文的股海春秋
我和上海股市的不解之缘
我亲历的中国股市五个第一
与中国股市五大机遇握过手吗
学术与艺术作品中的中国股市
股市里的故事
附录中国股市大事记(1978.12-2009.7)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2009年,我们刚刚送走了改革开放30周年,又迎来了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还将迎来中国证券市场发展20周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也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独立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并迈出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市场的伟大历史转折,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1990年12月,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先后建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向现代证券市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证券市场迎来大发展,并开始向全国化、国际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大步迈进。进入21世纪,证券市场跨越式发展,从市价总值、上市公司数和投资者数量等指标来看,上证所已跻身世界四大交易所行列,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石油等公司市值在全球名列前茅,中国证券市场在国际证券市场已占有一席之地,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改制上市、金融市场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雨历程和繁荣发展,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和丰碑,谱写了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历史昭示今天,历史成就未来。《见证中国股市》一书,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整理、记录、反映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文摘 插图:


社会主义国家该不该有证券的争论并未随着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的建立而平息,这些争论在很大程度上还制约着这个新生市场的更大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专门就证券市场讲了一段话,他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这番肯定股市的重要讲话给了中国证券市场巨大鼓舞,由此直接启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大发展。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发行上市。
6.探索阶段中出现的一些大的波折
在证券市场的初创时期,成就总是伴随着波折而来。1992年沪深两地出现爆发性行情后,街头巷尾到处流传着一夜暴富的故事。买到新股肯定会有数倍甚至数十倍盈利的新股神话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入市,新股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供需失衡。为保证新股发行的公正性,沪深两地一般都采取先发认购证,经抽签再认购新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股票认购证及股票的发行会吸引数以万、十几万、数十万计投资者疯狂抢购。1992年8月,百万大军涌入深圳,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抽签表抢购大战。因发售工作没有有效监管,一些发售网点的徇私舞弊行为激起群众的极端行为。
后记 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创出了6124点的历史新高。在这前后,一些多年从事证券工作的老同志深受鼓舞,开始酝酿、记述、编辑见证中国股市的史书。历时两年的辛勤劳作,《见证中国股市》一书终于付印了。正确地总结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我们深信,所有参与、支持、关心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人们心灵是相通的,记录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汲取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并进行思考和展望,应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多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工作,从《回眸中国股市(1984-2000)》到《亚洲证券市场》,从《上海上市公司大事记》到《资产重组风云录》,从《上市公司发展指南》到《上海资产重组回望》,从《中国股市早年岁月(1984-1992)》到《见证中国股市》……一路走来,社会各界特别是证券界同仁给予了高度认可,鞭策着我们继续做好这项工作。
本书的编辑出版,是参与、支持、关心中国股市发展的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本书的顾问和编委为编撰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对保证本书的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徐士敏、孙大淳、金文龙、黄来纪、戴海雄、杨焕凤、刘汝军、侯郁波、王健、朱丽、华强、师向阳等证券界人士积极参与有关活动;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海通证券公司、上海柏年律师事务所、上海映色广告传播有限公司、《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今日出版社、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开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金瑞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本书编辑出版的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
读书人网 >投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