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页码:46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21202323155
条形码:972120232315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宗教与美国社会:当代传教运动(第6辑)》主要内容简介:从全球范围来看,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宗教复兴造成了包括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在内的各种宗教传教运动从全球处境、运动方向到传教战略等方面的具有颠覆性的变化。当代传教运动的国际化、政治化、多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扩大了世界性宗教的花名册,加速了宗教的跨国流动,改变了国际宗教布局,并且增强了宗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宗教与美国社会》第6辑所载论文从不同侧面和各种宗教来解渎当代宗教传教运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并且讨论了宗教与国际冲突、宗教与国家安全、宗教与国际人权以及宗教在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地位等问题。
作者简介 徐以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宗教系列哲学博士,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基督教史,美国宗教,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的研究。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和《基督教学术》(与张庆熊共同主编)丛书。
章远,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朱晓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推荐 《宗教与美国社会:当代传教运动(第6辑)》由时事出版社出版。
目录
国际视野、当代关怀
——传教运动与国际关系(代序)
当代基督教传教运动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向南移动:1945年以来的全球基督教
人道援助与信仰救赎
——浅析基督教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传教功能
当代英国宣教状况概览
另一类文化革命?
——作为基督宗教第三支重要力量的五旬节派
若望保禄二世与当代天主教传教运动
慈幼会及其相关国际组织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华福”与新传教运动
塔布赖格贾马特概述
——当代伊斯兰教传教组织个案研究
福音派及其国际参与
试析暴力冲突格局下宗教活动场所的聚合功能性行为
——以科索沃德卡尼修道院为例
制服与动员
——以佛教慈济基金会为研究对象
构建宗教影响国家安全的分析新框架
——基于对宗教问题安全化的批判思考
“国际支援西藏网络”解析
宗教在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地位
作者简介
……
序言 2008年8月6-7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联合美国研究中心,在复旦大学举办了“传教运动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出席。在该次会议上,针对国内各宗教传教运动尤其是基督教传教运动研究的现状,本人提出了实现以下“四大跨越”的研究设想供与会者讨论:
首先是实现从研究基督教传教运动历史到传教运动现状的“旧与新”之间的跨越。就国内学界而言,对基督教传教运动的研究重历史轻现状的现象十分严重,而且两者基本上处于割裂状况,因此国内的传教史研究往往缺乏对现状的关照,尽管目前国内宗教学者如卓新平教授对当代基督宗教的发展。
文摘 插图:

其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已将宗教放逐数百年之久。随着全球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大。而传教运动的迅猛发展又成就了宗教非国家行为体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与此同时,各国公民社会的成型和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为宗教非国家行为体提供了影响世界政治的活动空间。宗教从放逐到回归,这将引起国际关系主导范式的革命。
其二,目前,基督宗教西方各主要宗派的政治参与观均已成熟,对以非政府行为体的身份在法律框架下进行政治参与多持正面乃至积极的态度。教会的海外传教工作以边缘人群为重点,也成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边缘人群利益的国内乃至国际代言人。随着海外传教工作的进一步扩展、救援发展工作的深入发展和教会网络的发展,西方教会正在从往日的“侵略者”、“压迫者”日益成为多国多地“边缘群体代言人”。
长期被天主教视为无神论社会主义者的哈贝马斯认为:“就现代性的规范自我体认而言,基督教的功用不仅是先行者或催化剂。普世平等论是犹太正义伦理和基督教爱之伦理的直接遗产,而自由和团结的集体生活、人的自治和解放、个体的良心道德、人权和民主理想由此生发。这一实质上不变的遗产成为具有争议的持续再注人、再诠释的对象。直到如今,世上并没有它的替代物。并且,考虑到当下面临的后国家主义挑战,我们现在必须像过去一样,从这一本体汲取营养。其他一切是后现代的闲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