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治理的逆向选择与产品

发布时间: 2010-04-23 06:19:16 作者: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治理的逆向选择与产品质量声誉模型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17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802335361/9787802335363
条形码:97878023353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从我国的毒蔬菜、毒大米、“福寿螺”事件至2006年“瘦肉精”中毒、“红心鸭蛋”、“多宝鱼”等,这些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信心,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然而每当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起新一轮“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运动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会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事件显著减少,可是运动一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很快又回到原有的状态。例如,2007年8月至12月,国家集中开展了农产品专项整治,这次整治,参与部门和人数之多、工作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仍然存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本研究拟以我国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为例,从声誉机制的角度分析如何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蔬菜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者基于效率目标的技术追求,在生产上大量、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造成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2001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角度,以博弈论为工具,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系统的实证分析,在逻辑推演基础上,拟弄清我国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经济逻辑,从而能从整体上把握我国蔬菜农药残留的现状,在纷繁复杂的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系统工程中找到问题发生的关键变量,为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找到一个省力、有效的着力点提供理论依据。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与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的、研究前提与假设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五节 主要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第六节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不同生产方式下蔬菜的生产成本比较及生鲜蔬菜市场的产销模式
第一节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与农药残留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不同生产方式下蔬菜的生产成本差异
第三节 我国蔬菜市场的产销模式
第三章 我国生鲜蔬菜市场逆向选择的形成与表现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
第一节 生鲜蔬菜市场中蔬菜的质量信息不对称
第二节 我国生鲜蔬菜市场的逆向选择模型
第三节 我国生鲜蔬菜市场逆向选择问题对社会经济福利的影响
第四章 我国生鲜蔬菜市场逆向选择风险的规避与政府干预失灵
第一节 生鲜蔬菜市场的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
第二节 政府治理蔬菜农药残留问题失灵
第三节 小结:我国蔬菜市场出现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的经济逻辑
第五章 解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的经济理论探讨——先着眼于市场治理:声誉机制
第一节 关于声誉的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声誉模型在蔬菜市场的应用——对经典质量声誉模型的改进
第三节 声誉机制于我国蔬菜市场农药残留治理的意义
第四节 影响我国蔬菜市场质量声誉机制形成和运行的因素
第六章 市场声誉机制的建立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方法
第二节 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三节 政策建议
附录 生鲜蔬菜生产经营者信誉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后记
……
读书人网 >农林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