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23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30441825/9787530441824
条形码:978753044182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北京生活竹枝词》内容简介:竹枝词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语言通俗易懂。在竹枝词语言的运用上,作者力争做到三个有意识。一是有意识地采撷流行语言,映现时代风采。我们广泛采用当时社会的流行语言、专用词汇、特色词语,想方设法写入诗中。符合格律要求的当然好,不合要求的则做适当调整,使之读来朗朗上口。与社会的演变、时局的革新相适应,社会上涌现了很多新鲜词汇或是为旧词汇赋予了新含义,这些词语大都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写入诗中后,一开卷就有一股浓郁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如人们很容易就判断出卡秋莎、布拉吉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安化大楼建于1958年,锰钢自行车出厂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而改姓名、忆苦饭、坐车不花钱、吃住不花钱等只能为那段特殊时期所独有;BP机、自助银行等语汇反映出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特点;绿客、蓝牙、醋溜族的出现则是时代前进的证明。
二是有意识地化用口语俗语,突出竹枝特色。口语俗语流传较广,人人说用,以之入诗既通俗易懂,又使诗显得很俏皮。如“英雄舍命陪君子”、“花钱买罪图何苦”等句子就是如此。再如“叫声师傅请抽烟”,就像平常面对面说话一样,无形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容易产生共鸣。
三是有意识地借用成语成句,增添哲理韵味。书中的成语触目皆是,举不胜举,这里不再赘叙。只说借用“一团茅草乱蓬蓬”、“可怜无补费精神”、“摩登风气遍神州”、“赤日炎炎似火烧”、“几家欢乐几家愁”等成句,有的是唐宋名句,有的是近人佳句,有的取自小说,有的取自民歌,都如信手拈来,整体搬人竹枝词中,浑然天成。成语成句的运用,使竹枝词言简意赅,生动有味。
这里还要再说一句。竹枝词虽然以通俗为特色,但是太白露了也不见得好,应该尽量做到有韵味、经得起推敲,做到俗事雅写、雅俗共赏。如尿糖高不敢吃请、以泡沫塑料罩上外套冒充世界名著本是俗事,但写成辞宴、附庸风雅,就仿佛上了一个档次,容易被人们接受。
编辑推荐 《北京生活竹枝词》是北京市重点图书
开篇
燕都回首几经春,
曾见曾闻事事真。
品味竹枝三百首,
大家都是个中人。
尾声
摹写生活六十春,
烟云飞变记犹真。
寻常百姓身边事,
任是平凡也动人。
目录
开篇
入城式
平抑物价
确定国歌
五一劳动节
副食店
回力鞋
列宁装
合作社
布拉吉
矿石收音机
糊卷窗儿
自行车灯
磨刀剪
搪炉子
摇煤球儿
腌菜
鸽子哨儿
火剪
蛤蜊油
门帘子
冬贮煤
烘笼儿
三转儿
找木料
西红柿酱
沙眼衣原体分离获奖
扫盲
旧衣
露天电影
拆城墙
粮票
国营粮店
安化大楼
王麻子剪刀增产
中央民族乐团成立
种油料
利用空闲土地
推广注音
联演京剧《白蛇传》
青年河北梆子剧团
餐饮收粮票
密云水库建成
庆祝征服珠峰
恢复琉璃厂
纪念詹天佑诞辰
京密引水一期竣工
吃食堂自愿
盖叫天来京演出
梅兰芳逝世
郝寿臣逝世
周信芳舞台生活60年
购货券
白菜
古巴糖
发现肺吸虫新种
伊拉克蜜枣
题词
停演鬼戏
陈镜开创纪录
阿尔巴尼亚烟
新社员
京郊大暴雨
纪念齐白石诞辰
灵光寺舍利塔开光
横渡昆明湖
《东方红》上演
背篓精神
北京印染厂建成
怀念焦裕禄
西医学中医
支援邢台灾区
长岭隧道开通
街道工厂
京密引水二期竣工
有轨电车停驶
治疗绒癌取得成果
跳高世界最好成绩
批转节约用粮报告
挤公交
广播
着装
禁尖皮鞋
剪长发
商店撤黑货
饭馆为工农兵服务
照相
医生治病
上方山
元大都土城遗址
圣安寺壁画
改姓名
改地名
私房交公
坐车不花钱
吃住不花钱
样板团
结婚送礼
公交发车
请宝像
种瓜种粮
谱曲
文艺宣传队
忆苦歌
忆苦饭
春节不放假
京剧革命
三打破
文艺团体安排出路
语录操
节约闹革命
东风市场开业
个体医生安排出路
北京知青内蒙插队
找对象
单身
养热带鱼
雕烟斗
赤脚医生
中国第一条地铁通车
养海宝
打鸡血
甩手疗法
卤碱疗法
喝凉水治病
晒太阳强身
等座
交砖坯
庆祝人造卫星上天
粉刷门面
锰钢自行车
长篇小说
陈氏定理
儿戏
手抄本
首座城市立交桥通车
看电影
打电话
积水潭
仿唐时装
公园关门
地震
恢复高考
食蟹
水管进院
盒式录音机
邓丽君的歌
摘帽
评书《岳飞传》
上电大
长工资
区别资方中的劳动者
重返国际体坛
《乡恋》解禁
外汇券
喇叭裤
重修白塔寺
蜜月坐出租
带录音机游园
超市
洗衣机
晨练
国产摩托车
小吃摊
住宅电话
老来俏
逛百货店
军民文明街
中南海开放
潭柘寺开放
外国电视剧播出
麦克镜
秀水市场
歇凉
纪念王瑶卿
消暑
合唱节
人艺三十年
香山饭店开业
纪念刘宝全
大碗茶
BP机
城市牛皮癣
爆米花
冬炼
发廊
指路亭
录像厅
牛肉面大王
郭守敬纪念馆
吃涮羊肉
吃洋炸鸡
尾气
流行色
灯会
搓麻
早市购物
住宅小区
婚纱照
路边挂历摊
电视剧《渴望》
昆明湖清淤
转学
电脑菜单
过旧居
时装店
夜生活
大酒楼
小饭馆
送花女郎
心理咨询热线
追星族
呼啦圈
串灯
爬香山
校园市场
……
附录一 索引
附录二 篆刻释文
……
序言 本书的写作始于30年前。改革开放以后,多年的精神束缚得到解脱,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我们开始用竹枝词描摹北京生活。凡新事新物、时尚风俗都广采博收;社会百业、众生百态不时写入诗中,编成了这本关于北京生活的竹枝词。
本书大致以时间为序。我们把新中国成立60年粗线条地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生活,因年代久远,书中所收多为现今回忆后补作,总算为几乎被忘记的生活留下了一些影像。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笼罩在极“左”思潮之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斥着运动的气息,衣食住行、时俗习惯无不受到深刻影响。我们对此也作了适当记录,以提醒人们记住那些特殊岁月的特殊生活。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走上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新生活五彩斑斓,争奇斗艳;新事物花样迭翻,层出不穷。我们力争与时俱进,写了不少反映新时期新生活的竹枝词,但挂一而漏万,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相比,难以道尽社会的千变万化。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大概就是如此罢。
文人写竹枝词,源于盛唐,风行于清代乾隆以后,内容也日渐丰富。清代大量的北京竹枝词曾生动详实地记述了当时的日常生活和风俗民情,保存了不少历史资料。本书以此为范,对北京老百姓60年的平凡生活作了忠实记述,以期让读者较为真切地了解几十年来北京人的生活变化。描摹生活,留存历史,这就是本书的目的。基于这个目的。
文摘 入城式
辚辚铁马动长街,介胄威严列阵来。
万众争观入城式,红旗漫卷九门开。
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解放北平的盛大入城仪式,以装甲车为先导列队前进。广大市民汇聚在一起,手执彩旗,高呼口号,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城。(洪学仁)
平抑物价
积囤套购法难容,日日频闻涨价声。
市府断然兴举措,物资充裕保繁荣。
从1949年初到1950年的一年内,北京市的不法商人掀起4次涨价浪潮。1949年11月的涨价浪潮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情况最为严重。从11月中旬起,不法粮商相互勾结,虚报粮食销量,套购国家小麦,操纵哄抬粮价,囤积拒售,造成市场混乱。据对39种主要商品价格统计,1949年12月比上年上涨38倍,粮食上涨60倍,布匹上涨42倍。对此,市政府果断采取措施,调集大量物资投放市场,打击投机资本,取缔非法经营,禁止场外交易。政府运用经济力量和行政法律手段,很快控制了局面,抑制了物价暴涨的势头。(洪学仁)
确定国歌
铸就长城血肉身,高歌一曲世间闻。
怒迎炮火兴华夏,前进声声义勇军。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共同纲领》,确定了国旗、国歌,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等。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洪学仁)
五一劳动节
水色岚光瑞气腾,彩旗漫展聚群英。
管弦嘹亮欢声起,唱首歌儿给党听。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洪学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