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316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08618111
条形码:978750861811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The Partnership:The Making of Goldman Sachs
内容简介 作为为高盛提供战略咨询服务超过30年的专家,查尔斯埃利斯与高盛现任和以前的多位合伙人保持密切联系。在《高盛帝国(上)》中他深入描述了高盛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并通过揭示那些关键的人和事件来讲述成就高盛今日地位的色彩丰富而且引人入胜的故事。
《高盛帝国》一书充分展现了为高盛播下成功种子的伟大人物:
西德尼温伯格——对市场具有高度敏感性;
格斯利维——到将强烈的野性带入日常工作的每一部分;
约翰怀特黑德——对公司重新定位并书写了高盛以客户服务为导向的团队精神的核心价值;
约翰温伯格——非常杰出而又极其谦逊;
罗伯特鲁宾和汉克保尔森——他们后来担任了美国财政部长;
乔恩科尔津——后来成为美国新泽西州州长;
劳尔德布莱克费恩——现任的CEO和董事会主席。……
市面上极少出现投资银行的传记,因为他们并不想让大众知道他们究竟在干什么。直到雷曼破产之前,我们依然对这些掌握金融领域最高秘密的组织顶礼膜拜,但这一切都过去了……这本记叙高盛曾经流金岁月的传记会让你找寻到一个商业帝国崛起的秘密轨迹。
作者简介 查尔斯埃利斯,他在自己创立的格林尼治咨询公司中担任了30年的董事合伙人并且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一流金融服务机构提供过咨询服务。他曾是耶鲁大学投资委员会主席和受托人、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受托人、领航投资的董事、怀特黑德生物化学研究院的主席,并为亚洲、欧洲和北美的主要机构提供投资咨询服务。他有14本著作,包括:《在失败者游戏中取胜》和《乔威尔逊传记》。
卢青,广州外国语学院英文专业学士,现就职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张玲,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博士,现就职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束宇,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学硕士,国家二级翻译,现就职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推荐 合伙人制度究竟对高盛意味着什么?是合伙人制度与生俱来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凝聚力?还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融合之后带来的强大动力?抑或是合伙体制带来的灵活应变及低调务实的态度?读完这本书之后,相信每个人对于这些问题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王东明 中信证券公司董事长
这部书以生动的语言摊开了高盛的成长发展史,娓娓细数公司多次突围求生和勇攀高峰的感人经历,从中可以领悟到公司精妙的制度安排、精当的管理艺术以及深厚的文化根基。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完整的高盛,想要借鉴高盛的经验教训,此书无疑是必读之作。
——王广谦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
这是我在新浪博客上专门推荐过的一部书。推荐的方式也很简单,把其中的一些我认为比较有意思并且对我自己有启发的故事讲出来。因为我始终认为,故事本身的力量和魅力会远远大于任何对它们的归纳与总结。因此,对于这部书,我会让公司全体员工人手一册。
——王冉,易凯资本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曾在高盛、摩根大通任职
编辑推荐 《高盛帝国(上)》是全球唯一一部全面讲述高盛屹立百年的企业传记。
中信集团总经理常振明,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中信证券公司董事长王东明,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联袂推荐。
揭开高盛集团的神秘面纱
深入探究高盛集团的发展历程
金融行业必读书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高盛崛起为全球顶级投行?
它如何能够与众多的合作伙伴合作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它如何能在众多竞争激烈的业务中力拔头筹?
它如何在欧洲、亚洲、北美和南美一步步地登上领导者的位置?
如何成为IPO、并购、外汇交易、债券交易、股票经纪、衍生品、对冲基金、商品、私人股权投资以及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
这是一家历经140年磨难岁月却屹立不倒的公司!
这是一家当今世界上赢利最高、财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
高盛——用实力和意志铸造的辉煌。《高盛帝国》将为你一一讲述这段百年传奇。
作为为高盛提供战略咨询服务超过30年的专家,查尔斯埃利斯与高盛现任和以前的多位合伙人保持着密切联系。在《高盛帝国(上)》中他深入描述了高盛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并通过揭示那些关键的人和事件来讲述成就高盛今日地位的丰富而且引人入胜的故事。
《高盛帝国》一书充分展现了为高盛播下成功种子的伟大人物:
西德尼温伯格——对市场具有高度敏感性;格斯利维——将强烈的个人作风带入日常工作的每一部分;约翰怀特黑德——对公司重新定位并书写了高盛以客户服务为导向的团队精神的核心价值;约翰温伯格一非常杰出而又极其谦逊;罗伯特鲁宾和汉克保尔森——他们后来担任了美国财政部长;乔恩科尔津——后来成为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劳埃德布莱克费恩——现任CEO和董事会主席。
市面上极少出现投资银行的传记,因为它们并不想让大众知道它们究竟在干什么。直到雷曼破产之前,我们依然对这些掌握金融领域最高秘密的组织顶礼膜拜,但这一切都过去了……这本记述高盛曾经流金岁月的传记会让你找寻到一个商业帝国崛起的秘密轨迹。
如果你对美国投资银行的运营模式感兴趣,如果你想了解高盛集团的辉煌历程和未来走向,《高盛帝国》这部书你一定要读。
目录
中文版序
专家推荐
前言
1 白手起家
2 深陷泥潭:高盛交易公司的失败
3 回归路漫漫
4 福特:最大一单首次公开发行
5 过渡时期
6 格斯利维
7 收拾宾州中铁破产残局
8 销售渐入佳境
9 大宗交易:气势磅礴的风险业务
10 执行业务的变革
11 业务原则
12 同名双雄
13 债券业务:起始时期
14 建立私人客户服务业务
15 丑小鸭杰润
16 收购防御:一条魔毯
17 善用与滥用
18 约翰温伯格
……
序言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曾多次想过放弃。1963年冬天,即将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我和所有其他同学一样正在找工作。贝克图书馆布告栏上的黄色平面广告吸引了我的注意。广告的左上角印着“沟通机会”,右边则是“高盛”的名字。作为一名波士顿证券业的律师,我父亲对这家公司非常敬重,因此我开始阅读对这个工作的具体描述,但是当我看到年薪只有5 800美元时,我就没有再继续读下去了。
后来成为我妻子的“她”当时刚从韦尔斯利女子学院毕业,她是PhiBeta Kappa~的成员、女高音独唱歌手,上学期间申请了助学贷款。我必须帮她偿还银行贷款,所以我想我的收入不能低于6 000美元。由于当时未曾考虑过还有分红和加薪,我太过天真地“知道”我每年赚的钱不会超过5 800美元,所以高盛不太适合我。如果当时像其他人一样在高盛发展自己的事业,那么我肯定不会写这本关于内部人士如何看待高盛的书了。
20世纪70年代初,在向潜在合伙人承诺我们会将羽翼未丰的咨询事务所——格林尼治(Greenwich Associates)发展成为超级专业的事务所时,我就自嘲地说:“你是个傻瓜。
文摘 在与克兰沃特家族合作成功之后,高盛与欧洲大陆上的商业银行间的代理业务也逐步开展起来。高盛初期的业务局限在能迅速变现的交易上,借此达到控制资金风险的目的,同时他们的境外业务部门的收益也于1906年增长到50万美元。利润增长主要来自外汇套利,因为伦敦市场的货币利率远低于纽约市场,就算加上合资公司对90天本票收取的0.5%的佣金,投资者仍有利可图。在欧洲金融市场上的信誉建立之后,高盛小规模地将业务推向了南美及远东地区。
马库斯戈德曼直到1909年去世之前都是高盛的合伙人之一。塞缪尔和哈里萨克斯(Harry Sachs)继续经营着公司最重要的业务:商业本票。哈里萨克斯曾告诫过他的儿子:“永远不要忽视我们的专长。”与此同时,与塞缪尔萨克斯一样具有扩张精神的亨利戈德曼小心翼翼地开发着一项本土证券业务,也就是面对纽约及新英格兰各州的商业银行发行铁路债券。
19世纪90年代中期,高盛在松树街9号大楼的二层仅租用了两间办公室,大约20名员工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下午5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1897年,公司迁到了拿骚街31号。为了推动商业本票业务的进一步开展,高盛于1900年在芝加哥设立了第一家分支机构,随后一个仅有一名员工的办公室也在波士顿运作起来。归功于商业本票业务的迅速扩张,1904年高盛的资本达到了100万美元,同年,公司搬到了更为宽敞的交易广场。
高盛的业务蒸蒸日上,公司的合伙人们在亨利戈德曼的领导下树立了更远大的理想:投资银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