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红楼梦悟(增订本)

发布时间: 2010-04-24 05:06:16 作者:

 红楼梦悟(增订本)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3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108030349/9787108030344
条形码:97871080303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红楼四书

内容简介 《红楼梦悟》(增订本)是“生命大书”、“心灵大书”,是“一个无比广阔瑰丽的大梦”,而梦可悟证,但难以实证,更难考证。因此,作者采取了“红楼梦论”、“红楼梦辨”之外的第三种形态“红楼梦悟”来阅读《红楼梦》,和读者一起来挖掘这部中国最丰富的“人性宝藏、艺术宝藏”、“思想宝藏、哲学宝藏”。
作者简介 刘再复,1941年生于福建南安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1989年旅居美国。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座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性格组合论》、《传统与中国人》、《放逐诸神》、《罪与文学》、《现代文学诸子论》、《人论25种》,散文集《太阳土地人》、《人间慈母爱》及《漂流手记》九卷等。
编辑推荐 我读《红楼梦悟》(增订本)和渎其他协不同,完全没有研究意识,也没有著述意识,只是喜欢阅读而已。阅读时倘若能领悟到其中一些深长意味,就高兴。读《红楼梦》完全是出自心灵生活的需要,我把《红楼梦》作为审美对象,特别足作为生命感悟和精神开掘的对象。
我终于明白中国文学乃至文化最大的宝藏就在《红楼梦》中,这里不仅有最丰富的人性宝藏、艺术宅藏,还有最丰富的思想宝藏、哲学宝藏。
所以我才冒昧地称“悟”为第三种阅读形态,并给拙著命名为《红楼梦悟》,与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辨》作一对应。
  ——刘再复
目录
不为点缀而为自救的讲述——“红楼四书”总序
自序(一) 悟法读悟书
自序(二) 试《红楼梦》阅读的第三种形态

第一辑 红楼梦》悟
小引
上篇(写于一九九五——二○○四年)
中篇(写于二○○五年)
下篇(写于二○○七年)

第二辑 红楼梦》论
论《红楼梦》的永恒价值
一、人类精神高度的坐标
二、《红楼梦》的宇宙境界
三、悲剧与荒诞剧的双重意蕴
四、诗意生命系列的创造
五、高视角与低姿态的艺术和谐
六、呈现内在视野的东方史诗
论《红楼梦》的忏悔意识
一、悲剧与“共犯结构
二、忏悔者的性格与心灵
三、“还泪”的隐喻
四、伟大的忏悔录
五、文学的超越视角
论《红楼梦》的哲学内涵
一、《红楼梦》的哲学视角
二、《红楼梦》的哲学基石
三、《红楼梦》的哲学问题
四、《红楼梦》的哲学境界
五、哲学的兼容与哲学大自在
附录论《红楼梦》的性格描述
一、性格对照的三种方式
二、中国文学传统的弱项
三、性格美学的启迪

第三辑 《红楼梦》议
酸论
贾雨村心态
贾环执政
贾环无端恨妙玉
贾府的“断后”现象
彩云姐妹
贾代儒论作诗的时间
贾元春谈“颂诗”可以不作
我最喜欢傻大姐
王熙凤兼得三才
潇湘馆闹鬼之后
贾赦的读书经
小议贾政

附录 《红楼梦》方式——与剑梅的通信
再版后记
……
序言 去国十九年,海内外对拙著《漂流手记》(散文九卷)有不少评论,其中我的年轻好友王强所作的《漂泊的哲学与叩问的眼睛》一文道破了我的写作“奥秘”:讲述只是拯救生命的前提和延续生命的必要条件。他以讲述《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动因为喻,说明我的作品不是身外的点缀品,而是生命生存的必需品。相传萨珊国国王山鲁亚尔因王后与一奴隶私通,盛怒之下将王后及奴隶处死。这之后又命令宰相每天给他献上一少女,同寝一夜,第二天早晨杀掉,以此报复女人的不忠行为。宰相的女儿谢赫拉查德为拯救少女,自愿嫁给国王。她每夜给国王讲一个故事,国王因为还想听下一个故事就不杀她,结果她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她的讲述是生命需求,是活下去的需求。
文摘 历史学家虽有知识,可惜眼睛常常被概念和利益所堵塞而狭隘化了。一狭隘就不合事实,也不合事理,其所谓“史识”,反而不是真见识。
【五十三】
拙著《面壁沉思录》说过:“孟子留给中国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是教中国人如何面对苦难、面对幸福和面对压迫。”苦难中高洁的品格不能动摇(“贫贱不能移”);富贵安逸中身心不能堕落(“富贵不能淫”);权势压力下则要挺直脊骨和保持人的骄傲(“威武不能屈”)。可是我们当今的中国人好像既不懂得面对苦难,也不懂得面对幸福与压迫。在繁荣富裕的今天,欲望无限膨胀,让金钱麻醉全部神经,甚至连做人的心灵原则都没有;至于在权势面前,多数的世相是羊相和奴才相。然而,在《红楼梦》中,我们却见到了“威武不能屈”的女仆,这就是鸳鸯。当阔老爷贾赦企图纳她为妾的时候,她直面权势,站立在荣国府的大厅之中当着众人发出宣言:“就是老太太逼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之后又以断然一死向权势者发出浩浩然的抗议。此宣言,此行为,此气概,此人格,此“不自由毋宁死”的生命景象,正是专制黑暗王国里的一道辉煌的闪电。中国当代知识人千百万,不知能有几个人能及这个小丫鬟。
【五十四】
《红楼梦》中的女子一个一个自杀,有的伏剑自刎(尤三姐),有的吞金自尽(尤二姐),有的投井自坠(金钏),有的触柱自亡(瑞珠),有的撞墙自毁(司棋),有的挂绳自缢(鸳鸯)等等。晴雯之死和林黛玉之死,虽不是自杀,但也是被自己的忧郁与悲伤所杀,其重量也与自杀相等。
曹雪芹笔下的这些未被世俗尘埃所腐蚀的少女,都比男性更热烈地拥抱生命自然,更爱生命本身。她们之中有的也很有文化,但对文化保持警惕,她们不受文化所缚,却个个为情为生命自然而死。而《红楼梦》中的男子除了潘又安这个“小人物”之外,没有一个堂堂男子汉为爱殉身。贾宝玉和柳湘莲为爱遁入空门,已不简单。和女子相比,男人在死亡面前,心情要复杂得多。他们有文化,不死的理由也“丰富”得多,包括“天生我材必有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等等理由,男人总是被欲望所牵制,被功名利禄所诱惑,对世俗世界有太多的迷恋,加上善于用各种主义、理念制造“精神逃路”,自然就不肯轻易赴死,而女子则不同,尤其是少年女子,她们对世界的迷恋往往简化为对情感的迷恋,对情一旦绝望,就会勇敢面对死亡,该了就了。《红楼梦》以死亡为镜,更是照出女子为清、男子为浊的世界真面目。
【五十五】
《三国演义》、《
……
后记 《红楼梦悟》原版印刷了两次,此次增订再版,增添的主要内容是“红楼梦悟语新作一百则”,放入第一辑中。原版“悟语”二百则,增订版便有三百则了。新写的这一百段,小女儿刘莲打字完之后,她姐姐剑梅通过e-mail传送给《万象》杂志王瑞智先生,并得到他的激赏,分五期连载于刊物上。与此同时,梅子兄于香港也在他主编的《城市文艺》上分两期刊出。在宁静的落基山下,看到万里之外的朋友们真诚的珍惜之情,真感到欣慰。我把朋友们的欣赏和珍惜,看作一种荣誉。我早已抛却虚荣幻相,但仍有文化荣誉感,尤其是友人慧眼下给予的荣誉,因为这是真实的。
《红楼梦悟》第一版在南、北两地出版后,澳门大学的施议对兄说,你应再写一百则悟语,以构筑“语三百”。他是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三百”的概念溶入他的血脉,便想起这个“语三百”。我虽没有紧追前人的抱负,但觉得有意思。何况对于《红楼梦》,我几乎天天读,还有许多感悟尚未记下,于是,就接受他的建议,再作一百则。议对兄在做此“鼓动”时还说:许多人阅读《红楼梦》,只看到“风动”、“幡动”,你已看到“心动”,怎能不说、不写?这话倒真的了解我。正是慧能的“明心见性”,正是这位放下逻辑的不识字的禅宗天才,帮助我把握生命的当下存在,也帮助我领悟《红楼梦》那种“心外无物”的彻底性表述。
读书人网 >文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