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女子游艺

发布时间: 2010-04-24 06:45:08 作者:

 女子游艺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页码:255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6月
ISBN:7501014507
条形码:978750101450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文化百科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分“节日娱乐”“雅室求趣”“斗智竞技”三部分介绍中国古代女子的游艺活动,包括观灯、踏青、荡秋千、品茗、放风筝、蹴鞠、奏琴、美容、踢毽子等等。
作者简介 殷伟,祖籍江苏,1957年出生于石牌。多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主要著作有《严凤英》、《中华五千年艺苑才女》(大陆、台湾两版)、《中国围棋史演义》、《中国琴史演义》、《中国书法史演义》等十余种。并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飞天奖、金鹰奖等各种奖项。余秋雨教授对其著作给予高度的评价:“殷纬先生出身书香门第,接受过中国文化的高等教育,又在文化转型期体验了丰富的人生经历,然后重返书案,触摸中国文化的这些部位,很有意味。出于对中国生态文化的了解,更出于这些年对中国社会的深入,他选择了能够接通广大民众的质感表述方式,这几乎是理所当然的。”
目录
前言:掩抑不住的聪慧
节日娱乐
火树银花触目红 揭天鼓吹闹春风——上元灯节看花灯
插花穿裙拜厕神 占卜问咎祝如愿——正月望夕迎紫姑
妇女群游祈免灾 百病尽归尘上中——相约梳妆走百病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女子艳妆游水滨
好是隔帘花树动 女郎撩乱送秋千——寒食游戏荡秋千
鸢飞蝶舞喜翩翩 远近随心一线牵——清明芳郊放风筝
五月五日端午节 约同姊妹雅相会——女郎花间斗百草
银汉横斜玉漏催 穿针瓜果妆台——七夕佳人喜乞巧
应是蟾宫别有情 每逢秋半倍澄清——中秋节虔诚拜月
九日同登百尺台 茱萸遍插菊花开——重阳古风佩茱萸
雅室求趣
闲中一弄七弦琴 明月当轩会幽心——悦心怡神独弹琴
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绣窗日永调鹦鹉
千叶花开香色殊 花中彩蝶来去舞——嬉戏追逐扑蝴蝶
锦襦深处似春温 怀里金铃响得匀——消闲娱乐养鸣虫
斗场扬威两争雄 高声呼笑消长昼——闺中取乐斗蟋蟀
朱唇啜破绿云时 咽人香喉爽红玉——闲情意趣品香茗
梳妆画眉前后照 娇脸粉腮相映辉——闲暇爱美习修容
花前玉女来相问 赌得青龙许赎无——赏心乐事玩投壶
投钩列座围华烛 格塞分朋占靓妆——欢会忘寐玩藏钩
忘却玉弓相笑倦 攒花日夕未曾归——轻盈翻飞踢毽子
斗智竞技门
纹楸暖玉各纵横 缄情妙招出新奇——婵娟花院下围棋
红颜局边惊橘乐 十指纤纤敲玉棋——兰心蕙性下象棋
重门据险应输掷 数点争雄莫露机——闺房雅戏打双陆
闲铺叶格花间戏 输去同心七宝钗——逸致闲情斗叶子
蹴鞠当场二月天 香气吹下两婵娟——柳腰纤柔踢足球
按马攀鞍事打球 花袍束带竞风流——香溢绣襟赛马球
坚圆净滑一星流 月杖争敲未拟休——红拨一声步打球
身法疾速姿态美 招数变幻难测奇——巾帼高手竞相扑
……
文摘 中国人把女娲作为自己的祖先,有关女娲补天和捏泥人的传说,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好几个地方都把自己地域里的一块奇石,说成是女娲补天留下来的,《红楼梦》则说男主人公是它的化身。各地有关女娲的遗迹或庙宇,仍然有不少留存,而且都称之为娘娘。
也许是女娲娘娘基因所致,中国的女性大多聪明睿智,即使在她们没有地位的封建社会里,仍旧人才辈出,充分显示了掩抑不住的才华。比如黄帝的夫人嫘祖、商代著名的军事家妇好、晋代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唐代敢于称皇帝武则天、宋代词人李清照等;再加上野史传说里的穆桂英、花木兰、樊梨花等,那还真是不可小觑。
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女子不能参政,甚至不主张她们有文化,故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那时,大户人家的千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小户人家的女人更是只能围着锅台转。
读书人网 >娱乐时尚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