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98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801379365
条形码:9787801379368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全书史料中,包括皇帝谕旨,太后懿旨,政府文献,方志记述,名人论著和多位资深专家、教授的现场调查纪实,清末民初多年生活于清代营房中的老者对亲身经历的回顾,并有百余幅馆藏近百年的建筑物照片和图纸。兼收并蓄,精品荟萃:对清代二百余年营房保障的基本面貌,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反映;对清代不同时期各类军队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也给予了应有的关注,使营房保障的兴衰荣辱的渊源清晰可见。《中国清代营房史料选辑》应对部队各级指挥员,后勤、营房工作人员,对建筑、旅游、考古界的从业人员,对清史、建筑史、军制史的研究和教学人员及业余爱好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图像
清代国旗、海军旗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清时期全图(一)
清时期全图(二)
靖远关城垣营房图
雍正帝的朱批
图6—1~15近代海军?旅顺基地
图6—16~18?威海卫基地
图6—19~21?福州基地
图7—1~19近代军工企业?汉阳钢铁厂
图7—20~25?江南制造总局
图7—26~27?北洋(天津)机器局
图7—28~32?四川机器局
图7—33?神机营机器局
图8—1~15近代军事学堂?第四陆军中学堂
图8—16?直隶省呈请修改之陆军小学堂图
图8—17?陆军部颁发之《陆军小学堂图式》
图8—18~28?四川陆军小学堂
图8—29~30?察哈尔陆军小学堂
图8—31~35?云南陆军讲武堂
图8—36?毅军随营学堂
图8—37~38?保定陆军军官学堂
图8—39?贵胄学堂
图10—1~3炮台营房?吴淞、大沽、威海卫炮台
图10—4?福州海口电光山炮台
图11—1训练设施?静宜园演武厅
图19—1~4八旗营房?京师八旗镶白旗士兵住宅
图22—1~4?青州驻防八旗营房
图34—1绿营营房?乌鲁木齐新城绿营衙署、兵房、库局
图36—1~7陆军营房及野战设施?陆军第三镇
图36—8~11陆军第一混成协
图36—12陆军第二混成协
图附录五—1~13清末在华外军营房?山海关八国联军营房
注释
正文
第一编 清代军队
第一章 诸多军种的交替与兴衰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纪律
第三节 由盛而衰
第二章 八旗
第一节 京师八旗
一、八旗都统
(一)都统衙门
(二)管理各旗共同事务之衙门
二、各营
第二节 驻防八旗
一、兵力布署与官员职掌
二、畿辅驻防
三、东三省驻防
四、各省驻防
五、新疆驻防
六、藩部驻防
七、水师
第三章 绿营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营制
第三节 长江水师
第四节 河营(附:海防、堤防营)
第五节 历朝兵额
第四章 湘军、淮军与防军、练军
第一节 湘军
一、营制
二、饷章
第二节 淮军
一、曾国藩寄厚望于淮军
二、营制
三、饷章
第三节 防军与练军
一、直隶
二、湖北
第五章 陆军(附:禁卫军)
第一节 编练进程
第二节 成军前之南北新军
第三节 酝酿
第四节 划一
一、练兵处的组建
二、营制饷章的出台
第五节 成军
一、番号与职官命名
二、近畿六镇的争夺
三、全国编练定额及首次组成建制军
四、各省督练公所暂行官制
第六节 禁卫军
第七节 组建经费
第六章 海军与巡防队
第一节 海军
一、艰难曲折的历程
二、北洋海军章程
三、设施
(一)天津基地
(二)旅顺基地
(三)威海卫基地
(四)福州基地
(五)江苏基地
第二节 巡防队
第七章 近代军工企业
第一节 重点局厂概况
一、江南制造总局
二、金陵制造总局
三、天津(北洋)机器局
四、山东机器局
五、四川机器局
六、神机营机器局
七、吉林机器制造局
八、湖北钢铁、兵工厂
九、北洋机器局新厂
第二节 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改归民办
第八章 近代军事学堂
第一节 武备学堂
一、天津(北洋)武备学堂
二、南京陆师学堂(附设铁路学堂)
三、安徽武备学堂
四、北洋行营将弁学堂
五、北洋陆军武备学堂
六、甘肃武备学堂
七、北洋陆军速成学堂
第二节 水师学堂
一、福州船政学堂
二、北洋(天津)水师学堂
三、广东水陆师学堂
四、南洋水师学堂
五、威海卫水师学堂
六、烟台海军学堂
第三节 专业学堂
一、直隶各学堂
二、测绘学堂
第四节 陆军学堂办法
第五节 陆军小学堂
一、陆军小学堂试办章程及开办进程
二、重点学堂概况
(一)京师陆军小学堂
(二)直隶陆军小学堂
(三)察哈尔陆军小学堂
(四)河南陆军小学堂
(五)奉天陆军小学堂
(六)吉林陆军小学堂
(七)江西陆军小学堂
(八)荆州驻防陆军小学堂
(九)四川陆军小学堂
(十)陕西陆军小学堂
(十一)新疆陆军小学堂
第六节 陆军中学堂
……
第二编 前期营房构成
第三编 营房保障体制与规制
第四编 八旗营房保障
第五编 绿营营房保障
插表
……
文摘 二、营制、饷章的出台
总理练兵事务大臣奕勖等奏陈营制饷章折
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初三日
窃准军机大臣字寄,本年四月十六日奉上谕:现在时事多艰,练兵实为急务。所有京外练兵事宜,一切营制、饷章、操法、军械应如何整齐画一,及各省绿营官缺、兵额如何裁并,著练兵处王大臣会同兵部悉心统筹,妥议具奏。等因。钦此。
仰见圣朝经武图强,实事求是之至意,钦服莫名。臣等伏维,兵者国之大政也。古之时,兵民合一,有事则调发,事毕复归农。然犹以时简车徒,讨军实,立伍两卒旅之制,行搜苗猕狩之典,习坐作进退、击刺战阵之法,其重之也如此。后世兵民既分,用兵愈繁,养兵亦愈多。自汉以下,凡内而京师,外而郡国,莫不设兵镇之。近世东西诸名邦,豢兵之费率,占其国财额最多之数,岂皆乐掷无量之金钱,以养赳桓之众哉。盖非兵无以卫国,非兵无以庇民。是以宋向戌欲弭兵而乐喜,非之。秦始皇销天下兵不久而遂亡。晋武帝罢州郡兵未几而致乱。故司马法日: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而泰西人尤重均势齐力,谓备战方能止战,足兵正以息兵。虽以美之向持保守主义,近亦汲汲扩张军备,诚知兵之不容已也。顾国不可无兵,兵尤不可无制,制尤不可不一。圣谕以练兵为急务,并殷殷以整齐划一相责问,洵为探源之道,握要之图。
伏考国初以来,八旗劲旅向称精整。即绿营经制之兵,亦皆各省一律,天下同风。迨积久法隳,发、捻继扰,绿营敝,争募勇营,各军互有异同,各省自为风气,此实不能整齐画一之原因。至于今日勇营亦渐窳废,兵事日益艰难。臣等请约略言之:从前募勇不问来历;今宜按格精选,不得幸进滥充。从前当兵不定年限;今宜番练递休,不至疲众、费饷。从前将不必知学奋勇,敢斗便可立功;今则战法日新,平时教导,临时指挥,卤莽者必不能任。从前兵不必久练,袒臂持矛,便可赴敌;今则军装繁重,身所负荷,手所运用生疏者,必不能胜。况乎,火器日精,枪炮猛烈;军械有利钝,即操法因之有巧拙;操法有巧拙,即营制因之有疏密;营制有疏密,即饷章因之有厚薄。以上种种,胥待通筹。今昔异宜,既未可仍率其旧;中外异势,亦不必尽同乎人。臣等仰体宵旰之焦劳,深维军事之得失,参仿各国之成法,默察各省之情形,详审折衷,厘为章制。一日各项制略,删繁举要,规模为之粗具焉。一日营制,部分层束编配,期于适宜焉。一日饷章,计费制用,丰俭求其得中焉。惟是有治法,尤贵有治人。要赖各疆臣协力同心,公忠体国,认真举办,切实施行。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