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好孩子需要“坏父母”

发布时间: 2010-04-25 04:04:52 作者:

 好孩子需要“坏父母”


基本信息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页码:224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05422476
条形码:978750542247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好孩子需要“坏父母”》内容简介:反思我们的教育,在“教”与“学”的层面上花了很大功夫,却忽视了孩子自我学习、自我适应能力的培养,父母并没有着意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在动物世界里,老虎“妈妈”往往把刚出生不久的小老虎“赶出家门”,让他们自己接受环境的挑战,经受风吹雨打,培养自立能力,学习生存的技巧。这种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爱儿女,任何生命都会,可是如何教育他们,却是一件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情。
编辑推荐 《好孩子需要“坏父母”》:
孩子是需要管理的。放手不等于放纵,关爱不等于溺爱。富有智慧地爱孩子,用智慧的方式进入孩子的世界,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才是对孩子一生负责。
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爱儿女,任何生命都会,可是如何教育他们,却是一件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情。
所谓“坏父母”,就是面对孩子的不足哭闹要坚持说“不”;针对孩子的性格弱点及时纠偏不能姑息。
自古娇儿难成材,做个狠心“坏父母”,才能真正爱孩子的父母。
目录
第一章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小小年纪便会作秀
不知孝顺为何物
缺少认知能力
不知道感恩
不懂得珍惜
没有爱心

第二章 家庭教育错在哪里?
让妈妈来
爸爸有钱
孩子知错就行了
学习好就行了
不让孩子失望
考100分就奖手机
不要和他玩
被网住的一代
不会做孩子的榜样

第三章 做一个懒惰的父母
勤父母的懒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独立思考
孩子你真棒
我的地盘我做主

第四章 做一个抠门儿的父母
钱是什么
孩子,我们破产了
今年不给压岁钱
让孩子当家

第五章 做一个严厉的父母
“自由主义”来袭
家中有个严爸爸
家庭西点军校
给你两个选择
共同遵守“家庭条约”

第六章 做一个狠心的父母
让孩子吃点亏
让小闹钟在五点唱歌
“小天鹅”展翅飞
成功的记忆
由“白痴”到“天才”
冬泳

第七章 做一个可爱的父母
让孩子班门弄斧
不要计较点滴得失
不要怕,下次再来
从坏事情的反面看问题
不爽孩子的约
笑对失败

第八章 做一个傻傻的父母
不让孩子循规蹈矩
聪明出自勤奋
为什么学钢琴
培养终生的爱好——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笨鸟先飞的舞蹈女神

第九章 做一个热心的父母
爸爸是个活雷锋
做义工
社会调查
一次惊险的救人

第十章 做一个喜欢幻想的父母
最难缠的问题
让孩子的心灵长出想象的翅膀
爱迪生的故事
飞翔的梦想
有梦想才会有将来

第十一章 做一个张扬的父母
让我来
我不怕
成功了
领导别人

第十二章 做一个贪玩的父母
和孩子一起阅读
和孩子一起爬山
和孩子一起游戏
和孩子一起喝茶
和孩子一起成功
……
序言 “你爱自己的孩子吗?”
相信每一位听到这个问题的父母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爱!爱得都不知如何去爱了,哪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呢?”
“那么你是怎么爱自己的孩子呢?你是一个好父母?还是坏父母?”
“当然是好父母了,为了他,我甘心做他的保姆,几乎牺牲了一切,对他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你有点不耐烦地回答。
“那你的孩子把你的付出都看看在眼里了吗?他能明白你的辛苦吗?他像你想象中的那么懂事吗?”
这时,你默然了,不知道如何作答了。是的。对于自己的付出,孩子似乎越来越不领情,越来越叛逆,越来越熟视无睹。你正在为此苦恼不已,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天下爱孩子的父母,不一定会爱孩子。
爱容易盲目,容易进入误区。爱得不得法,就会进入误区;爱得过了头,会害了孩子。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开拓精神、使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孩子从小就和父母分开睡,稍大后单独住一间。在孩子日常事务的处理上,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让孩子自己去做,父母只帮助孩子做一些在当时的年龄还无法做到的事情。父母也不会给孩子多余的钱,他们从孩子小时候就灌输这样的观念:父母的钱财是父母的,跟孩子无关,孩子要富有,需要靠自己奋斗。
文摘 第一章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小小年纪便会作秀
《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很久了,孩子们也从小就被教育要“礼让”。可爱的孩子们也会效仿故事中孔融的谦让精神,高兴地把好东西让给长辈吃。可是,家长似乎只需要孩子表面上会谦让就可以了,至于是否真正懂得谦让的精髓,家长多半是不在乎的。于是乎,当孩子把东西让给长辈吃的时候,很多家长的回应往往是:“宝宝太懂事了,还是宝宝吃吧!”最初宝宝会糊涂,怎么孔融的“让梨”是如此让的啊!于是他们就更喜欢对长辈让来让去了——谦让只是作作秀而已,不但能得到长辈的夸奖,还能照样“吃梨”,何乐而不为呢?
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看到孩子这样懂事,就已经很高兴了。哪能真跟孩子“争”吃的呢?其实这对孩子优秀品质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有一个叫桑迪的孩子,父母经常教育他要尊老爱幼。家人每次买回梨后,父母都要教育桑迪,要把最大最好的梨留给奶奶吃。桑迪领会了父母的意思,每次都把最大的梨送到奶奶面前,奶奶笑着夸奖孙子:“桑迪真是个好孩子,奶奶牙不好,你吃吧。”接着,他又会把梨送到爸爸妈妈面前,他们都有不吃梨的各种理由。最后,梨又回到了桑迪手中。
一天,爸爸的朋友来家里做客,懂事的桑迪马上从装水果的盘子里挑出了一个大梨,送给客人吃。家人见了都非常高兴,那个朋友也高兴地说:“你们家的孩子真懂事。”虽说这个朋友不是很喜欢吃梨,但出于对桑迪的尊重,他还是接过了那个梨子。谁知,他刚咬了一口就惹来了麻烦,只见桑迪坐在地上哇哇大哭,不停地嚷着:“你怎么这么贪吃呢?那个梨是我的!”这位朋友很尴尬,咬在嘴里的梨咽也不是,不咽也不是。
桑迪的父母自然也是尴尬万分,他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于是赶紧向朋友解释,说这大梨向来是谦让一番,最后必定又回到桑迪的手中。那位朋友终于明白了其中缘由,于是赶紧起身告辞。父母望着朋友远去的背影,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对于好的东西,无论吃的用的,都会先去满足孩子。但在培养孩子谦让精神的时候,不应该让孩子养成只在形式上作出某种动作,只是虚晃一枪的习惯,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教育要身体力行,流于形式的教育,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真正聪明的家长,当孩子为你“孔融让梨”的时候,不要再谦让,伸出手去,接着孩子递过来的那只“梨”,而且还要当着孩子的面把它吃掉,再去夸奖自己的孩子。
下面就有一位聪明的
……
读书人网 >家庭

热点推荐